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1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1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1張

春節是中國人最看重的傳統節日,節期之長,氣氛之濃,都遠遠地超過了其他的節日。大凡到了農歷臘月廿日左右,就算進入了過年的準備階段。從這一天開始,家家戶戶要洗換床單被面,打掃室內衛生等,俗稱「撣塵」。接下來就是購買年貨。到了廿三或廿四,是送灶神的日子。除夕之前,晚輩小子還要給長輩戚友送年禮。到了除夕,先是祭祖,然後合家吃年夜飯並守歲,這算正式過年了。正月初一後,親戚朋友相邀宴飲,你來我往,是謂「吃年酒」。正月初三或初四,女婿要拜嶽父嶽母的年。鬧騰到初五,大小行業要迎財神,算是正式開張營業。至此,過年的諸項活動,暫時由高潮轉入低潮。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4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4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賞燈來歷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到了正月十五,年慶活動再起高潮。宋代洪邁在《容齋三筆》中說:「上元張燈,《太平禦覽》所載《史記·樂書》曰:‘漢家禮太一,以昏時祠至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唐韋述《兩京記》曰:‘正月十五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本朝京師增為五夜。」「太一」即「泰一」,乃是北極星,可見後人的元宵習俗,是由漢時通宵祭祠北極星演變而來。古時京城實行宵禁,元宵節取消宵禁,當自唐代始。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9張

元宵燈展

西漢時尚無放燈賞燈的習俗。元宵節習俗隨著時代的年輪而疊加,最初有賞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到了宋代,又添了吃元宵的內容。元宵也就是圓子,是用糯米粉做成實心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亦可炒、油汆和蒸吃。

元宵節習俗延續至今,已經基本有了固定的內容,那就是吃元宵、賞燈、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等。這五項中除吃元宵是各家各戶的戶內喜慶活動外,其他四項都要在元夕燈市亮相和展示,所以,元宵節也稱燈節。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花燈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放燈賞燈的習俗始自東漢,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郎中蔡愔歷盡千辛萬苦,在印度求得佛法。明帝為提倡佛法,於元宵節晚上在宮廷和寺院「燃燈表佛」,又令民間百姓,一律掛燈禮佛。是夜,男男女女出門觀賞式樣各異的彩燈,自此方有元宵掛燈賞燈之俗。唐玄宗時,賞燈時間從一夜改為二夜。北宋年間,又延長至五夜。南宋時又加一夜。明太祖朱元璋時,賞燈時間提前至正月初八,延至正月十七日,整整十夜,是為歷朝燈節盛會。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14張

花燈

燈節所賞花燈,多是民間藝人的手工傑作。它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編紮、刺繡等工藝,利用當地所產的竹、藤、麥稈、金屬、絹等材料,手工編紮成各種形狀的花燈,有盤折形、圓形、方形、心形、葫蘆形、傘形、亭形、鐘形等,不一而足。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龍燈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以上僅是一般的花燈,而燈節表演最多的則是龍燈。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說:「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這應該是最初的龍燈。龍燈之所以成為元宵節之首選,當然是來自中國人傳統的龍的圖騰崇拜。龍向為民間視為驅災除害的神。人們在耍玩龍燈時,實際上是在完成一種儀式,那就是祈禱龍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19張

龍燈

江南農村多在元宵節舞玩板龍燈,它是由一塊一塊的托板連接而成。每塊托板大約五六尺長,八寸寬,中間設柄作舞動時的舉握把手。板與板之間打眼插閂,板板連接,可靈活延長,靈活轉動。龍頭最大,足有八尺之高。製作龍燈最隆重的環節是給龍燈點睛,這件工作多是由宗族中有威望的長者來完成。板龍燈的舞玩多以宗族為單位,宗族的人越多,龍燈的板數也就越多,筆者兒時曾經看到過九十多板龍燈,逶迤燈市街衢,遠遠望去,蔚為壯觀。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詩詞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如此熱鬧喜慶的節日,怎麼能沒有詩詞歌賦?如「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唐·白居易《正月十五夜月》)「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照人來。」(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燈。(唐·崔液《上元夜》)「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北宋·蘇軾《蝶戀花》)「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日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北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BMW,謝他酒朋詩侶。」(北宋·李清照《永遇樂》)「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南宋·薑夔《鷓鴣天》)等,不勝枚舉。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當屬此類詩詞中的精品,它不僅渲染了元夕絢麗多彩的節日場景,也形象地描寫了一位男子在眾多金翠脂粉之中,苦苦尋覓他的那位意中人的情景: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24張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BMW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流光溢彩的千樹花燈,是東風將它們催放出光亮,那直竄夜空飄灑而下的煙花,更如同東風吹落的點點星雨。BMW香車穿行燈市,車內溢出的馥馨久久彌漫,令人心醉。玉壺,古人喻之為月亮,映照著燈市。燈光和月光,交映成輝。陣陣鳳蕭的樂聲,動聽悅耳。人們盡情地舞著魚燈和龍燈,通宵達旦,興會淋漓。

車馬熙熙,鼓樂喧闐,好似人間仙境。一個個笑逐顏開的女子,頭上戴滿了用黃金絲帶吊墜的蛾兒和雪柳發夾,走動起來嫵媚妖嬈,衣裙在微風的吹拂下,飄逸散發出淡淡的香味,縈繞不去。在這萬千霧鬢雲鬟的佳麗之中,苦苦尋覓的「那人」又在哪里呢?就在眼花繚亂、沮喪失落之際,奇跡發生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經意間的回首,只見那位佳人,行走在燈火零落稀疏之處。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社會娛樂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6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節是大眾共同參與的娛樂活動,不論等級貴賤,不論老少男女,皆可以融入節日的喜慶狂歡之中,這無疑是對舊禮教束縛的女性的解放。據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所雲,元宵節之夜,婦女有偷燈的習俗,「偷燈者,生男子之兆。」因為「燈」和「丁」諧音,所謂偷燈是謂「偷丁」也。古代婦女這才有了在正月十五夜,拋頭露面於燈市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29張

元宵節放天燈

宋徽宗是個好熱鬧的人,相傳這一年元宵節,他在鬧市觀燈賜酒。一對年輕夫妻在觀燈時,因人潮湧動而走散了。婦人找不到夫君,情急之下,她端起禦酒杯,一飲而盡,並將酒杯揣入懷中。衛士看見後,當即將女子拿下,並押至宋徽宗前。女子跪下吟詞一首,為自己辯解:「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酒杯作照憑。」宋徽宗知道事情的原委,為之感動,哈哈一笑,將酒杯賜與女子,作為她回去向翁姑解釋尋夫一夜不歸的證明。

如此大眾參與的娛樂活動,全年也就僅此一次。民眾的熱情、奔放、張揚,可與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節相媲美。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8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31張

作者:許翠瓊

編輯:王富聰段妍妍

文史e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32張

元宵燈節習俗摭拾 歷史 第33張

除了帶給您優質黔貨

更希望我們能帶您

去了解貴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請關注

博愛扶貧雲商城

那家網/蘇寧易購

黔貨出山,我們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