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英語啟蒙的心得和方法,特別適合想要做英語啟蒙,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沒有得到滿意效果的父母和孩子們。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英語啟蒙的概念,這兩年尤其火熱。中國的孩子們,80後初中開始學英語,90後小學開始學英語,00後幼兒園開始學英語,10後零歲開始學英語。我們這一代父母,見證了孩子們從嬰幼兒期,就要學習我們十幾歲才開始學的東西,不論自己英語基礎好不好,面對孩子的英語啟蒙,總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即使在高級翻譯媽媽群里,大家也都有同樣的困惑:我們自己英語可以學得很好,但是並不知道怎麼教孩子。

有意思的是,在跟大多數媽媽交流的時候,大家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普遍都有效果不如人意的感覺。明明花了很多錢,上國際幼兒園、去機構學習、上外教課,但是孩子總是不開竅,老是不能中英文自由切換。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英語啟蒙的心得和方法,特別適合想要做英語啟蒙,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沒有得到滿意效果的父母和孩子們。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興趣和內驅力,

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不驗證、不盲從、不著急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終身成長》一書中提到,真正對學習產生長遠影響的,是興趣和內驅力。英語啟蒙也是同樣,如果父母在英語啟蒙中急於求成、方法不當,或者帶有消極的情緒,往往會扼殺了孩子的興趣。急於求成的英語啟蒙,不但不會有效果,反而是起反作用的。

很多家長認為英語啟蒙越早越好,誰更早學習誰才能贏在起跑線。

在不少線上英語自主閱讀學習群里,竟然有不少一兩歲的孩子在里面學習,不僅要聽,還要能讀會說。試想兩歲多的孩子,怎麼可能跟得上?況且,為大孩子設計的課程,免不了要讓孩子學習之後就測驗,考驗孩子是否掌握當節課的知識點,對於小齡的孩子來說,沒有足夠的重復、沒有度過學習的沉默期,這樣的課程是很困難的。家長認為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豈不知這樣的揠苗助長,反而讓孩子失去了語言學習的興趣。

其實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學習英語也大多是從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開始的,依然有英語成績非常優秀的同學。英語啟蒙,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給孩子英語啟蒙之前,每個家長都應知道的三件事:

1. 孩子學習語言有一個沉默期,通常是3-6個月的時間,孩子有輸入,但沒有輸出,不要強迫孩子馬上開口說。2. 英語啟蒙多早開始都不會太早,多晚開始都不會太晚,與其盲目搶跑,不如用對方法。3. 心態比知識重要,興趣比成績重要,父母感到焦慮時更應警惕,不要讓自己的壓力澆滅了孩子好奇心的火苗。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家庭啟蒙有規律

互動、兒歌、繪本三法寶

萬維鋼在《萬萬沒想到》里,提出高手的學習都是有規律的。簡單的如圍棋、鋼琴,複雜的如商業管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在英語啟蒙上,家庭教育的規律其實很簡單,互動、兒歌和繪本,是公認的效果比較好的方法。

一、 互動

互動的核心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去留心觀察,孩子正關注著什麼東西,就用英語告訴孩子那個東西叫什麼。比如孩子一歲大的時候,對紅色的球感興趣,兩眼發光的盯著球看,我會說「This is a ball. A red ball」。

孩子喜歡進廚房去發現新鮮事物,我會跟隨她的眼光,當她看到冰箱上帖的長頸鹿時,我會告訴她 「This is a giraffe」 。當她看到地上的橘子,我會說「These are oranges」。整個過程非常自然,孩子能懂,當媽的也輕鬆。

如果我擺好了上早教課的架勢,準備好一堆教具,還提前備個課,然後強迫孩子坐下來跟著我學習,一旦孩子不願意跟從我精心準備的「早教課」,就會非常有挫敗感,很難堅持下去。

另一種互動方式叫全身肢體互動(TPR)。在孩子可以理解的情況下,用英語發出指令,自然地跟孩子一起遊戲。比如跟孩子一起烤蛋糕的時候,我會擺好一堆東西,比如牛奶、黃油、雞蛋,然後給他髮指令:「Give me the milk」「Give me one egg」。 孩子不是很明白的時候,我會用手指一下東西,孩子就秒懂。

晚上睡覺之前,我也會跟孩子玩「親親」的遊戲,孩子任意指一個部位,我就親親他的那個部位,並且溫柔地說「kiss your eyes/nose/fingers/toes.」,他指哪我親哪,邊親邊表達愛,這成為了我們最溫暖的親子時光。

互動的原則是:

1. 家長去跟隨孩子的關注點,而不是反過來。2. 讓孩子明白英語的意思,如果孩子不明白,可以用中文或者肢體語言提示。3. 重復、重復、再重復!

家長英語口語充電的推薦書籍:《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語》《跟小小孩說英語》等。看這些書籍,目的是家長在需要的時候知道怎麼說,或者事後查詢怎麼表達更地道,而不需要按目錄內容去刻意教孩子。

二、 兒歌

在這個英語兒歌已經爛大街的年代,兒歌啟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家長把兒歌當作背景音樂,只要孩子醒著的時候就開著,認為就是「磨耳朵」了,其實收效甚微,只怕是把播放器磨壞了都磨不出來「語感」。

兒歌啟蒙的原則:

1. 讓孩子理解兒歌的意思,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譯,但要理解大意;2. 有意識地聽,創造場景;3. 重復、重復、再重復!

比如我跟孩子一起學兒歌,我會跟孩子一起看兒歌的動畫或者繪本,或者把兒歌「演繹」出來。比如學《This is the way》的時候,唱到This is the way I wash my face/brush my teeth/comb my hair的時候,我會用手假裝洗臉/刷牙/梳頭。一首歌曲至少要重復7-8次以上,孩子才會有聲音的記憶,不斷重復之後,孩子會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像《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Rain, Rain, Go away》《The Wheels on the Bus》《Five Little Monkeys》等膾炙人口的兒歌,有不少原版進口繪本可以選擇, 先看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兒歌的意思。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還有一些兒歌本來就是用來遊戲的,比如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這首歌,就是類似北京孩子玩的「一網不撈魚」、重慶孩子玩的「城門城門雞蛋羹」的遊戲配詞,唱到「My fair lady」的時候就抓個「大魚」,還有些小刺激,家里人丁多的可以玩起來。

三、 英語繪本閱讀

從啟蒙的角度,繪本閱讀的重要性絕對應該排在第一位。可以說繪本閱讀不僅僅是英語語言的啟蒙,更是英語思維的啟蒙,幫助孩子搭建我們傳統文化里缺失的思維方式,比如敢於做夢,可以批判性的思考問題,有邏輯思維能力等。

英語繪本選擇上,我喜歡看大咖的書單推薦,但是絕對不會按照整個書單全部買下來,也不信奉會讀《哈利波特》是檢驗英語閱讀能力的唯一標準,而是文學、藝術、音樂、科學、自然、天文、地理、歷史、人物傳記等各個領域的書都會分類收集,還會根據孩子的興趣,重點發掘一些領域的好書。在家里搭建一個小小圖書館,給孩子足夠的選擇空間。

在親子共讀英語繪本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繪本的意思,如果圖片就一眼能看出來的,不用太多解釋,不能看出來的,需要家長用母語提示,不用逐字逐句,但要提示關鍵詞。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大腦也會「偷懶」,成年人遇到事情的時候常常都會憑直覺,而不是動腦去理性思考。孩子也同樣,剛開始聽英語繪本的時候,有時會要求家長講中文,因為中文接受起來更容易。這是正常現象,不是英語好不好、啟蒙晚不晚的原因,大人只需要用「小伎倆」去化解即可。比如我會說「這上面都寫的是英文啊,媽媽必須先念英文,才能翻譯成中文。」等孩子理解意思了,就能接受英語閱讀了。

等到孩子到了獨立閱讀的階段,就需要專業老師的指導了,家庭教育可以作為補充,跟老師保持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關注最新的學習理念、方法和書籍,給孩子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就達到家庭啟蒙的目的了。畢竟,父母不是老師,學習也不是家庭生活的全部,讓孩子們對新的語言保持著生機勃勃的學習意願、對未知的世界保持著永遠旺盛的好奇心,我們為他們花的銀子、下的功夫,就值回票價。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英語外教課

最有效的「刻意練習」

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教授在《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一書中,指出了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刻意練習。刻意練習的標準有:

1. 師資:有優秀的導師,熟悉這個領域傑出人物的能力,以及如何提高這種能力;2.教學體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有總體目標、具體計劃,以及根據實際情況微調;3. 反饋:反饋是刻意練習的重要一環,大量的反饋來自導師,他們監測學生的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4. 套路習得: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

英語外教課,完全可以用刻意練習的標準來判斷和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