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女孩的話讓很多父母淚流滿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女孩的話讓很多父母淚流滿面 親子 第1張

文:vipJr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作為父母,長期缺席孩子的教育,真的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院里的桃花開了花,小狗也長大了,爺爺的牙齒掉光了,我的褲子又短了。爸爸呀媽媽,我想你們了。

……

老板對你們好不好,病了怕不怕?

爸爸呀媽媽,你們還好嗎?

好久都沒打電話,你們想我嗎?

……

爸爸呀媽媽,我等你們回家。

想爸爸陪我放風箏,想聽媽媽講笑話。

作業錯了想爸爸改,辮子想媽媽紮。」

悠悠的歌聲,通過孩子們童稚般的聲音,久久蕩漾在耳畔。

一句「爸爸媽媽,別走了好嗎」,讓我內心一陣難受,對孩子們生出了無限愛憐。

沒有人知道,這些日日盼著父母歸的孩子,是多麼渴望投入到爸爸媽媽的懷抱,聽媽媽講講故事,讓爸爸舉個高高。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是在他需要的時候,陪在他身邊。

01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娃

中國城市親子調查數據顯示:七成中國父母沒時間陪孩子,僅30.32%的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全職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73.13%的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取消與孩子的約定,67.75%的孩子由老人照顧,獨立照顧孩子的父母僅占三分之一。

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孩子,明明雙親都在,卻活成了孤兒。

「我的心願是想要爸爸媽媽陪我過一個生日。」

「我想問爸爸媽媽一個問題,賺錢真的那有那麼重要嗎?」

「我不知道為什麼她有那麼多時間和別人講話,但是沒有時間和我講話。」

……

「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女孩的話讓很多父母淚流滿面 親子 第2張

多少父母,活成了孩子心中的「隱形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孤獨地行走於人世間。

哈佛心理學家教授吉爾博特說:「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個小時而遺憾。」

「我就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媽媽你能陪陪我嗎?」

《少年說》第三季中,初二女生張舒心隔空向媽媽喊出的一句話,讓人淚奔。

張舒心的媽媽是開服裝店的,經常因為進貨忙到凌晨兩三點才回來。

平時女兒住校,只有周末和節假日在家,但即便是這些日子里,他們母女也很難見上一面。

「媽媽,我知道你很忙,但是你忙到連見我一面都很困難嗎?」

「我感覺我就像孤兒院里的孩子一樣,從小就一個人。」

不知道那個因為忙生意,缺席了女兒活動的媽媽,能否感覺到女兒對母愛的渴望。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顆草。」比沒媽更可悲的是,明明有媽,卻活得連孤兒都不如。

沒有非掙不可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娃。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部電視劇,電視劇沒看,我們可以看回放,但孩子的人生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02

工作和陪娃並不勢不兩立

有人說,我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就是為了讓孩子讀更好的學校,上更多的特長班。

「我抱起磚頭就無法抱你,我放下磚頭就無法養你。」工作和陪娃似乎成了一個兩難選擇。

綜藝節目《考不好,沒關係?》第一期中,主持人張紹剛問在第一輪考試中就慘遭淘汰的9號爸爸:「平時陪孩子的時間多嗎?」

這位爸爸坦言,自己和孩子的關係不是特別好。因為工作忙,對孩子的陪伴太少,幾乎沒有輔導過孩子寫作業。

「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女孩的話讓很多父母淚流滿面 親子 第3張

這場特殊的考試,考出來的是分,測驗的卻是爸爸對孩子的陪伴值和用心度。

「很多爸爸張嘴都是說,哎呀,我工作好忙。誰不忙?」紹剛老師一句話,道出了真相。

中年人的生活哪個容易?但忙卻不是不陪孩子的理由。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只能選其一,這是一道偽命題。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無論多忙,都會堅持晚上跟家人一起吃晚餐,跟孩子一起分享一天的見聞,陪他們玩耍,和他們聊天。

哪怕是在他競選總統期間,他也不曾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忙不是借口,它只是父母不稱職、不負責行為的一塊遮羞布。

陪孩子貴在用心,而和時間長短沒有關係。

每一天,抽出10分鐘的時間,打造和孩子的「專屬親子時間」;每個周末抽出一上午的時間,一家人一起,陪孩子逛逛公園、爬爬山;每個月,開一次家庭主題會議,給孩子一份儀式感……

只要你讓孩子知道,在那一段時間里,你給予了孩子身心靈都在的陪伴,他就會汲取到源源不斷的能量。

03

你眼里有孩子,孩子眼中才有愛

「如果我考進了前十名,你會抽一周的時間陪我嗎?」

「媽媽也想天天看著你,但媽媽要去上班,要去賺錢,要去養活這個家,要去讓你和妹妹活得更好。媽媽陪不了你一周,但可以陪你兩天。」

《少年說》中,醫生媽媽和女兒的對話雖然充滿無奈,但又滿含愛意。

「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女孩的話讓很多父母淚流滿面 親子 第4張

為了養家,媽媽必須出門工作;為了手術台上的病人,媽媽常常誤了女兒的電話。但,當女兒說自己學校有活動,百忙中的媽媽依舊請了半天假,並按照女兒的要求,化上淡妝,漂漂亮亮地出席了活動。

孩子要的其實並不多,他要的只是你的心里要有他。

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不在於形式,陪伴在於走心,在於看得見。

你眼里有孩子,孩子眼中才有愛。

在《朗讀者》中,袁泉曾經講述過她和父母之間300封家書的故事。

11歲的袁泉離家獨自去北京求學,7年時間,她和父母靠著一封封信件,傳遞著彼此的思念和愛。

父母的信,是陪伴,更是鼓勵和理解。

「做父母的理解你,心疼你。我們絕不會在你竭盡全力仍暫時達不到目標的情況下,還要你去拼命。

泉泉,切記住,在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振作起來吧。」

在那個交通不便,通訊落後的年代,信成了一種媒介,架接起了袁泉和父母之間的溝通橋梁。雖然父母不能時刻陪伴在身邊,但因為有著那一封封愛意濃濃的信,遠在千里之外的袁泉並不孤單。

因為,她的每一分努力,爸爸媽媽都知道。

04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視頻「A4紙上看人生」。

如果人的一生平均壽命是75年,那麼人生僅有900個月,不到三萬天。拿一張A4紙,畫一張張30*30的表格,一個格子代表一個月。從孩子出生到孩子離家前,屬於你和孩子共同擁有的也只有244個月。

龍應台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們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依靠,孩子是我們後半生唯一的觀眾。請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給他全然的愛,讓他感覺到自己是有人愛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里的寶,值得所有父母溫柔以待。用心陪伴孩子,這將是你送給他的最好的人生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