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春秋戰國之際的劇烈變化?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張

在春秋與戰國之交,諸夏世界有過一位經歷傳奇的名將。他出身平民,遊走於列國之間,參與了兩次戰國初年的變法。他的經歷就是諸夏世界開始天翻地覆的一個縮影。他的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命運。他的結局,更預示著春秋時代的溫文爾雅,將變成戰國時代的極端與慘烈。他就是今天還被人津津樂道的吳起。

少年歲月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張

吳起和很多先秦名人一樣來自衛國

吳起出生在春秋末年的衛國,但他第一個出仕的國家則是魯國。兩國在當時的情況比較類似,都由姬周王室鎮壓商朝遺民和東夷土著的軍事重鎮發展而來。開國君主都是西周核心王室成員,有著類似的社會結構。由於在對抗殷商後裔宋國時有一致訴求,所以自認為是兄弟之邦。

到了春秋後期,衛國已經因為周邊大國的掠奪和內鬥而日益萎靡。但其融合商周文化的歷史積淀,還有四通八達的地理位置,養育出了眾多的人才和傳奇人物。這里的百姓繼承殷商人善於貿易的傳統,敢於走南闖北,眼界開闊的布衣人才。除了吳起,這里還貢獻出了善於貿易個外交的子貢、為魏國變法的李悝、為秦國變法的衛鞅、權傾秦國的呂不韋,以及孤身刺秦的荊軻。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3張

商人的財富在當時並不能買來相應的社會地位

吳起來自衛國的一個千金之家,家族很可能也是商人起源。雖然當時的各大諸侯國都比較尊重富商,但如白圭、子貢和呂不韋等人都以從政為最終的正途。以國運作為最大的買賣。也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吳起早年外出求官。因為孔子等人的經歷已經證明,世襲的貴族社會出現了松動。學術知識的普及和下移,則為平民人才的崛起提供可能。很多大貴族樂意採用平明出身的家臣與官吏。

在這樣的氛圍下,吳起四處求取職位。但因為缺乏實際學問,也缺乏人點撥提攜,而散盡家財。一怒之下,吳起殺死了那些詆毀自己名望的人並向母親發誓:不在外成為將相就不回家!

這段經歷,不僅體現了戰國之人視榮耀為生命的血氣,更體現了吳起內心的自卑與證明自己的渴望。商人雖富卻和貴族的地位差了很多。這顯然是心高氣傲且功利心很重的吳起,不願意接受的。憑著這份少年輕狂的自尊和自負,吳起仗劍離鄉,來到了衛國的兄弟之邦–魯國。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4張

比衛國稍大的魯國 是吳起踏出家門的第一步

被魯國排擠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5張

受到孔子影響 魯國一直是儒學的世界

在魯國,吳起一度投入曾申門下學習學習儒學,這也是由魯國的實際情況決定的。至於吳起在魯國的經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魯國的內政和政治文化導致的。

此前,作為國君的近親家族三桓已瓜分了魯國的軍隊。魯國君主在他們面前反而如同小諸侯一般。為了奪回政權,魯哀公試圖聯合越國重振君權,但是反而遭到了三桓家族的流放。在這樣的政治文化下,吳起很難有出頭之日。之前三桓為了和魯國君主對抗,也為了抵抗齊國與吳國的侵略,曾經大量任用孔子門下的軍政人才進行變革。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6張

抵制孔子的三桓家族 依然把持著魯國大局

所以到了魯穆公時代,為了在亂世中自保,魯國君主任用主張無為的公儀休為相。對外採取相對保守的收縮性政策,避免參與到大國紛爭之中。對內加強君權,嚴明森嚴的周禮等級制度。請孔子的後人子思輔政,儒家弟子在朝堂上占據優勢。所以吳起來到了文化相近的魯國,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學習儒學。

但是這種加強君權並不是正向地變法圖強,而是以削弱三桓為代價做減法。其結果是內鬥之後,魯國整體實力更加弱小。季孫氏以封地費為中心,獨立為一個小國,魯國就經不起外戰的劇烈折騰。變法和爭霸的主張,在這里是不受歡迎的。吳起則因為沒有嚴格遵循儒家禮法,沒有趕回家鄉奔喪守孝,被逐出師門。以吳起這種桀驁不馴的性格,很難服服帖帖接受儒家禮制擺布。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7張

魯國國君始終沒有鬥過下克上的三桓

學儒不成後,吳起轉而學習兵法。在孔子門下就有冉有這樣的軍事人才,所以孔子之後的儒家,也會有研習政治律法和軍事的分支學派。後來魯國遇到傳統對手齊國的入侵,雖然吳起有善於用兵的美名,但因妻子是齊國人而處處受到提防和限制。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忠誠,相傳吳起殺掉了妻子換取軍隊的指揮權。這段在魯國的經歷,不見於其他歷史記載,不排除是敵視吳起的儒家編造的流言。但本質上反映了吳起極強的功利心和極端的性格。

雖然吳起如約擊敗了齊國,但儒家大臣和魯國貴族卻感受到了地位受威脅,更擔心自己賴以生存的儒家禮法受到挑戰。於是他們以不仁慈等荒唐理由,大肆中傷吳起。這注定了吳起難以在魯國有所作為。

吳起拔劍四顧,思考著未來的去向。普天之下的列國,正在由溫文爾雅的春秋時代,步入鬥爭激烈的戰國時代。整個時代的政治制度和地緣格局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過了一番考量之後,他覺得三晉的文化可能最適合自己。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8張

殺妻風波之後 吳起被迫離開魯國

地緣格局與列國狀況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9張

吳起的時代 正是天下大變的開始

此時的諸夏世界,正處在劇烈變化的階段。經過公元前7世紀的一輪滅國運動後, 20多個實體諸侯國大致穩定下來。

春秋時代的格局是周天子威嚴尚存,晉楚兩個一流大國輪番爭霸,秦齊兩國奪試圖衝擊一流大國位置。陷入大貴族內鬥的晉國,一面通過弭兵之會與楚國議和,一面將吳越拉入爭霸格局,從東麵包抄楚國。但吳越爭霸的結果,卻是逼出了一套急功近利的軍國體制。這在之前的時代是不會出現的事情。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0張

原本已是橡皮圖章的周天子 開始徹底失勢

在歷經了一番血雨腥風之後,楚國再次一家獨大,但逐漸喪失了春秋早期的進取之心。因為遙遠的地域和特殊的文化,那里被很多中原人才視為畏途。而且楚國的核心權利圈被王族和王族近親把持,外國人才若非名望在外就根本無出頭之日。哪怕是像孔子這樣名滿天下之人,都沒有獲得封地。像吳起這樣人微言輕的人才,就更加很難有所作為。

越國則被急功近利的軍國模式消耗完畢。為了避免重蹈吳國覆轍,越王主動放棄了大片吳國領土,將它們送給楚國和魯國等諸侯,避免與鄰國陷入長期消耗戰爭。同時驅逐或消滅了如文種和范蠡這樣的功臣,防止他們依托封地對抗王權。雖然勾踐將國都遷徙到瑯琊,但是在他死後,越國因為資源和兵力有限,還是不可避免地衰弱。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1張

南方的楚國與越國 都不是吳起理想的投奔對象

在北面的齊國,田氏家族正逐漸擊敗其他大貴族,成為無冕之王。正巧處於取代薑氏王族的前夕。為了避嫌,田氏對內討好百姓,對外聯合魯國和衛國,甚至對越國的挑釁也忍氣吞聲。此時的齊國疆土穩定,大體處於守成的態勢,所以新的人才在這里難以大有作為。

更北方的燕國,是姬周後裔的邊區要塞,當地依舊堅守著召公時代遺留下來的王道政治,奉行等級制度森嚴的周禮。再加上地域偏遠和消息閉塞,所以在中原列國眼中乏善可陳。此時的燕國也專注於對北方草原和東北方向的擴張。但是偏僻的地理位置、惡劣的氣候和農耕條件,限制了燕國的經濟實力。所以這個國家對於人才總體來看不太友好。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2張

北方的燕國 也是保守勢力的重災區

在遙遠的西方,秦國在穆公稱霸後就一直受到中原的警惕和敵視,在文化和政治上繼續戎狄化進程。秦穆公興起的大貴族殉葬習俗,一方面是學習西戎,同時也有限制大貴族威脅君權的用心。但秦國依舊是大貴族控制國政,依照自己的好惡決定君主的去留。東面崛起的魏國,已經讓秦人倍感壓力。後者也把秦人視為戎狄加以攻擊。這種妖魔化的宣傳,進一步隔絕了關東人才入秦。

與此同時,中原的鄭國、宋國和衛國都在進一步衰敗。這些國家在國際外交事務上都表現的乏善可陳。

最後,在中原的周天子也再次受到了地位動搖。公元前5世紀後後期,周考王將弟弟封為西周公,讓王室領地內出現了國中之國。後來西周公國的實力甚至強過了王室,這無疑讓周天子的神聖性大打折扣,所以諸侯爭霸失去了最後的節制力量和遮羞布。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3張

周王室的內鬥 進一步加劇了天子權威的喪失

三晉風雲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4張

分家不久的三晉 成為了吳起的理想落腳點

當時最具活力的政體就只有從晉國分出來的韓趙魏了。這三國的宗法傳統較為淡薄,在縣郡化的道路上走得比較靠前,而且對於外來人才最為寬容。吳起將這里列為了投靠首選。

早在晉國建國的初期,晉國就發生了以下克上的曲沃代翼。為了防止新的以下克上,晉獻公消滅了前代國君的家族。所以晉文公等君主,依照具體的戰功而不是祖傳的家譜,分封了大量異姓大夫。著名的成語「楚才晉用」,說的就是晉國不拘一格人,敢於任用敵國人才的政治生態。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5張

韓國的惡劣形式 讓吳起望而卻步

具體到三晉之中,韓國的開局格局最為險惡。其領土主要由上黨郡和三川郡組成,兩片國土之間僅僅有狹窄通道相連。領地內多山貧瘠,雖然礦山眾多但是土地不夠肥沃。加之在三家分晉之初,三晉彼此間關係融洽。所以韓國唯一的討伐對象就是南方的鄭國,並對鄭國鯨吞蠶食。但是吳起清晰地意識到,韓國即使吞噬了鄭國,將會繼承鄭國險要而微妙的地理位置,成為天下要沖。如果韓國沒有足夠強的實力,區位優勢會變成累贅。

北方的趙國,在趙簡子時代就已經推行了自己的土地制度和度量衡制度,推行了縣郡化改革。其內部還有較早版本的軍功授爵制度,將法令公之於眾人。在用人上,趙地本身文化底蘊不深,所以吸納了如扁鵲這樣的外來人才。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6張

趙國民風與中原差距很大 吳起不願意重新適應

在地理上,趙國擁有晉國最為胡化的地區,繼承了晉國的邊緣國家優勢。由於保留了與北方交流的通道,使得民風最為彪悍。但趙國國土橫跨太行山地和河北平原部分地區。東部以邯鄲為中心,西部以晉陽為中心。所以地狹人稠,土地不算肥沃。而且趙國民風與中原的魯國與衛國差異較大,吳起不一定能立即適應。

所以,剩下的選擇就是以晉國自稱的魏國。該國繼承了晉國最精華的晉西南地區,有鹽池之利。晉東南和晉中地區有農業條件優越的農田、人口稠密,占據了中原文化的發源地,所以文明悠久,而且人才較多。三家分晉之後,魏國與周圍國家關係微妙。所以除了維持與韓國和趙國的關係,魏國需要大量的人才優化內政。

在學派上,魏國此時同時任用法家、兵家和儒家人士。吳起的儒家和兵家背景,都能在這里找到用武之地。雖然有人向魏文侯進諫,表示吳起貪財好色、人品不佳。但是在君王看來,能被財色收買,就對君權威脅較小。真正的高風亮節之士反而讓君主憂慮。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7張

魏國的綜合實力評價 讓吳起選擇前往

魏國變法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8張

吳起抵達前 魏國已開始李悝變法

在此之前,李悝已經開始在魏國進行變法。改革後的種種制度,非常符合吳起的理想。這次變法也是後來秦國商鞅變法的直接藍本。

在土地制度上,魏國推行授田制度。按照一夫百畝的標準向農夫授田,土地貧瘠之地授予農夫200畝土地,農人對名下土地有充分的使用之權。此舉將井田制與國人和野人的區別徹底變成歷史。魏國也借此建立了普遍征兵制度,取代以前的國人參戰制度。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19張

征兵制讓魏國的動員水平大增

由於魏國地狹人稠,土地產出難以維持變法和征戰的巨額開支。李悝主張盡地力之教,多種五谷,防止某種谷物絕收之後造成舉國性的饑荒。為了補貼農用和口糧,鼓勵農人種植桑樹,果樹和瓜果蔬菜,並要求農民及時搶收收成。在經濟調控上,李悝進行了最早的平糶法,用原始的宏觀手段調控糧價,防止因饑荒和糧食歉收造成的人力損失。

文化上,魏文侯任用儒家人士子夏和段幹木、田子方等人興辦學校,吸引人才來到魏國。這雖然是務虛之舉,但卻在當時為魏國積攢了不錯的風評。著名的西門豹也是法家人物。他處死巫婆並興建水利的行為,體現了更加理性、而不務虛際的時代精神。後來商鞅在秦國搞變法,秦國人還以土地相邀,吸引善於耕作的魏國農民前往秦國耕作土地。

在法律上李悝收集各國法律條文,編成了六卷本的《法經》。在政治上削減無所事事的王族人員的俸祿與開支,讓封君在封國食邑內沒有治民之權,只衣食租稅。建立了最早的郡縣制度。這樣節約下的錢糧被用於豢養善戰之士,並制定了一套自己的軍功爵體系,獎勵善戰之士。這些利於平民地位提升的政策,正是吳起這樣的布衣人士所希望看到的。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0張

西門豹就是魏國法家派的代表

吳起統軍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1張

吳起在魏國建立了著名的 魏武卒

吳起入魏之後,幫助魏國建立了征兵制度和職業軍人結合的武卒制度。因為征兵制度是從大部分農民群體中征兵,戰事少則輪流服役,戰事多就連年征戰及其耽誤農業生產和人口增殖。臨時征發的部隊在軍事素質上良莠不齊,戰力非常不穩定。

魏武卒則是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選拔。其標準是能批甲三層+背負強弩+攜帶50枚弩矢,還要帶上劍和戈,能在半日內急行軍。所以是兼具遠近雙重功能的重步兵。為了保證他們專心訓練,魏武卒全家免除徭役,而且還要額外獎勵田地和宅房。雖然這只是魏國軍中的一部分,但已經成為半脫產軍人,保證了魏軍有一個比較穩定的中堅力量。三等不同的士兵可以享用不同的夥食,士兵戰死之後家屬可以領到撫恤金和相應的獎勵,免除士兵戰死後無人照料的後顧之憂。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2張

吳起抵達魏國後 幫助魏國進入全盛時期

相比於傳統的以貴族精銳為核心的春秋部隊,吳起改革後的魏軍的素質比對手更高一籌。從魏文侯開始,到魏武侯和魏惠王時代,這一兵種幫助魏國在戰場上多次取勝。直到在與齊國和秦國的雙重鏖戰中消耗殆盡。

在對外戰爭中,魏國此時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南方的楚國和西面的秦國。相比於暮氣沉沉、攻擊性大為降低的楚國,土地僅僅隔著黃河的秦國更是近在咫尺。所以在魏文侯和武吳起的計劃之下,魏國計劃侵蝕黃河以西的秦國領地。趁著魏國在中原戰事較少,如果能繼承晉國對秦作戰的有利態勢,就可以進一步削弱秦國,並把秦國打成和義渠一樣的蠻族化外圍小國。那麼魏國有希望成為和趙國與楚國那樣的邊緣大國,四面受敵的不利態勢會減輕許多。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3張

坐擁關中的秦國 是魏國西擴的主要目標

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在吳起入魏之前,魏軍就過河攻克了秦國的少梁,並將這里作為魏國伐秦的橋頭堡。公元前412年,魏軍從少梁北進攻擊繁龐,將秦人驅逐殆盡,並吸引魏國移民前來定居。公元前409年,在吳起的帶領魏軍沿著黃河南下,攻克了秦國在河西地區的中心臨晉。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魏國基本上蠶食了秦國在黃河以西的領地,後者只能退到洛水一線。

在吳起指揮魏軍防禦河西期間,用胡蘿蔔和大棒並用的辦法鼓勵軍心。比如秦軍在河西邊境上有一小亭,經常騷擾魏國人耕作。於是吳起將一車轅放在北門之外,懸賞將士將車轅送到南門之外。在有人如約完成任務之後,吳起獎勵了他上等田宅。隨後,吳起以國大夫的爵位和上等田宅為賞賜,去攻克秦國的亭障。最後將士們奮勇爭先,一舉攻克了秦亭。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4張

吳起甚至會用口為士卒吮吸毒瘡

在對待士兵方面,吳起再次體現了他人性中的極端一面。雖然功名心很重,但是為了讓士兵為己所用,所以十分平易近人。吳起不僅願意與士卒同感共苦,甚至用口為士卒吮吸毒瘡。這可能一方面來源於他平民的出身,同樣也來源於敏感的個性。最後是源於自己的事業心何自我中心,畢竟任何人都是為他的事業和個人價值存在的。這種性格,可謂是一把棱角分明的雙刃劍。

到了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的魏軍直面號稱50萬人的秦軍。他分出一部分車兵、騎兵和步兵,組成誘敵方陣。吸引風俗野蠻,喜歡單打獨鬥的秦軍前來展開攻擊,從而露出破綻。在秦軍逼近之前,魏武卒們紛紛取出強弩射擊秦。只有簡陋皮甲和輕裝紮甲的秦軍,已經蒙受了一定的損失。在圍攻誘敵方陣的過程中,秦軍發現魏軍雖然很少,但是陣型嚴密。鬥志高昂。魏軍的長戈在數步之外就能讓自己皮開肉綻,後排的武卒則繼續用強弩射擊秦軍。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5張

被魏軍包圍的秦國人

在秦軍完全對誘敵方陣死纏爛打之際,吳起下令主力突然殺出,合圍沒有防禦的秦軍側翼。在近距離肉搏之中,吳起調教出的魏軍不僅紀律嚴明,而且裝備精良,遠遠勝於裝備粗陋而且幾率欠佳的秦軍。從而一舉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大勝。

但吳起口無遮攔、直言不諱的性格,即將隨著魏文侯的去世而引爆出來。吳起自己的命運即將發生新的變化,被迫進行第二次出走……

推薦閱讀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6張

鋤強扶弱的墨家居然是暴秦制度的幫兇!

分享本文寫作資料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冷炮的知識星球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7張

名將吳起:用生來終結春秋 以死來迎接戰國(上) 歷史 第2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