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不久有讀者問了一個你可能潛意識思考了1000遍的問題:
「坐月子」是中國流傳了千百年的傳統,指的是產婦的臥床休息。月子里的限制十分苛刻:比如1個月內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刷牙、不能吹風,還要吃沒什麼味道的月子餐。
「老人家」在這個時候特別有話語權。婆婆媽媽樂此不疲地給女兒、兒媳們灌輸這些老經驗、老傳統,並且不斷地警告要聽老人言。
但是我們驚人地發現,老外似乎沒這種規矩,生完孩子的老外還是生龍活虎、一如往常。
最常提到的例子就是英國的凱特王妃,剛剛生外小公主,才休息了幾個小時,便打扮得美美的,穿短裙、踏高跟,迎著風出來跟公眾見面了:
如果凱特有一位中國的婆婆,非得把她給說死。可見,西方女性可能沒有「坐月子」這個習俗。如此有中國特色的「坐月子」,用英語怎麼表達呢?
我在網上搜到了一篇美國《華盛頓郵報》曾經刊登過的文章,詳細論述了中國人的「坐月子」:
I’ve tried the Chinese practice of 「sitting the month」 after childbirth.
[譯] 我在生產之後,嘗試了中國式的「坐月子」。
標題中的「坐月子」被直譯為「sitting the month」。這種方式和牛津詞典收錄「add oil」(加油)一樣,屬於對中國概念的引用。
文章里的第一句話用英文闡述了「坐月子」的定義:
「Traced back to as early as the year 960, zuoyue zi, or sitting the month, is a set of diet and lifestyle restrictions practiced after birth to restore a woman’s 「broken body.」
[譯] 「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到960年,這是一套對產婦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限制條件,能幫她們恢復身體。
文章還闡述了中國人為什麼要坐月子的根源:
“The restrictions all stem from the belief that childbirth brings significant amounts of fluid and blood loss.
[譯] 坐月子中的限制都根源於這樣一種理念:生孩子會帶來大量體液和血液的流失。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lood carries chi, your 「life force,」 which fuels all the functions of the body. When you lose blood, you lose chi, and this causes your body to go into a state of yin (cold). When yin (cold) and yang (hot) are out of balance, your body will suffer physical disorders.”
[譯]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血是攜帶「氣」的,「氣」為身體各種機能提供動力。當你流失血液,你也在流失這種「氣」,這會讓你的身體進入「陰」的狀態。當你的體內陰陽失調,就會生病。
聽著確實挺有道理,但這種陰陽理論是中國人的哲學,老外可能並不認同。文化的差異也發展出來兩種完全不同的世界觀。
不管怎麼樣,之前提到的 sit the month 的確是一種 Chinglish,你跟一個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老外說起 sit the month,他們應該是一臉懵逼的。
經過一番搜尋,我終於在介紹各種硬核知識的維基百科上找到了標準的英文說法:
「坐月子」的地道英文表達是:postpartum confinement(產後限制)。
postpartum 是一個形容詞。前綴「post-」表示「在…之後」;後面的 partum(你應該能看出來)跟「part」(分離)有關,表示「分娩」。所以 postpartum 意為「分娩之後的」,即「產後的」。
confinement 來自於動詞 confine,表示「使某人不離開…」,比如:
The kid is confined to the house.
這個孩子被禁足在家中。
She was confined to a wheelchair after the accident.
經過那場事故後他就離不開輪椅了。
而 confinement 是 confine 的名詞形式,表示跟「限制自由活動」。故 postpartum confinement 表示「產後限制」,大致等同於咱們說的「坐月子」。
維基百科還提到了世界各地「坐月子」的說法,比如:
①日本人稱之為:Sango no hidachi;
②韓國人稱之為: Samchilil(即「21」);
③拉丁美洲人稱之為:a cuarentena,(即「40天」)
④印度人稱之為:jaappa
另外,維基百科還提到了一個相對口語化的表達:lying-in,來自於 lie in bed,即「臥床」。
我又用牛津詞典驗證了一下:
可見,lying-in 指婦女產前產後的臥床期,跟「坐月子」很像,但比「坐月子」更泛,因為還可以表達「產前」臥床的狀態。
另外一點,詞典中對於「lying-in」還標註了一個「old-fashioned」(老式的),即這種用法已經過時。也就是說,現代西方女性可能已經沒有這種習慣。
雖然說西方女人沒什麼禁忌,不做月子,活得挺瀟灑,但歸根到底而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西方人長年累月的吃高蛋白食品,而中國人吃五谷雜糧和蔬菜比較多。西方女性又比較愛運動,對於「寒氣」的抵抗力自然強一些。
所以「坐月子」應該是長期實踐中慢慢形成的一套適配於中國女性體質的產後恢復策略。對於老傳統,我們還得辯證來看,不可盲目全信,也不能徹底否定(滿滿求生欲?)。
學到了點「好看」。
推薦:某些中國人的「倒地撒潑」竟然有了英文詞條,我們該不該高興?
打卡:「分手道別」時除了說 bye 之外,還應說點什麼?| 1分鐘英語
30個職場口語場景
侃哥親授
學發音、學表達
相當實用
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