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書法的精髓說什麼呢?本人平時也愛練字,就來簡單說說吧。
1、起源
中國的書法起源於甲骨文時期,雖然當時沒有毛筆、墨、硯、紙,只能靠各種動物的骨頭、毛皮、石頭等原料當紙,但是其文本形式已經形成了書法原始的雛形。後來古人繼續對大自然的探索發現,慢慢地在書寫上有了更深層次的實踐覺悟。書法的藝術也就演變開了。
2、精髓
書法2字如何正確理解,」書「是智慧涵養,」法「是法則、規律。書法的精髓是智慧和靈魂結合。可是說它們一方面表現的是能力;另一方面表現的是道德。好比我們的左右雙手,缺一不可。在好比當我們有了能力,但沒有道德涵養也是不行的。所以說,神與形是書法精髓中重要的部分,不可缺少的。
3、神
書法中的神,是我們欣賞書法藝術美感的意識感覺,一副好字的整體神韻風彩,就像部隊中排列整理的軍人,高低有序,橫直分明,整體均韻平衡,字和字之間的間距沒有明顯的誤差。神采飛揚猶如看畫一般。
4、形
那書法中的形呢,就是字的筋骨,字的筆畫。剛開始學習形,最好從一名家或古人的書法字帖上去下功夫,字的整體結構宜大或宜小,宜窄或宜寬。筆勢走向需分明,該往左的部分筆應偏左。該往右的部分筆應偏右,要體會字的方向感,這樣行筆才會快倉而有力度。
中國古人談論書法時,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見字形,唯見神采,方為上乘」。
而近代也有一位大師更是語出驚人,說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呵呵,厲害了。
可見如今真正的大師們,都強調的是神采,而非字型。
當然了不同的書法,就會有不同的學問。學問怎麼理解,先有學,後有問。人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
書法的藝術和美德是中華的核心,讓我們共同探討,共同交流,共同促進。把中華傳統文化書法精髓弘揚光大吧!
練習書法寫一手漂亮的字只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簡單的要求,一個智商正常的人,經過一兩年的專業的訓練,基本就是可以達到的,並沒有什麼玄乎其玄的,它只是書法的最低要求,並不是書法的的精髓。
書法的精髓就是藝術,從漢代末年到王羲之以來,書法就不是單純的實用性的書寫了,書法經過認為的和自然的藝術化的改造,開始脫離它的實用性,向藝術方向轉變了。
這種轉變的代表就是書法藝術理論的產生,把書法和人和人的性格和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古人雲「道法自然」,書法也需要法自然,比如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見擔負掙道兒捂得筆法,古人形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也不用漂亮、好看這樣的自然,而是形容王羲之的書法「右軍如龍」,這樣一個小小的比喻就可以看出,古人已經不把書法當成寫字,而把它當成了一種有生命力的個體。
我們日常的書寫,只是為了寫的更加的公正,讓字體更好的被人識別,二書法藝術則是在學習了書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突破和創新,打破對於書法的思維定勢,把粗細、大小、斜正等矛盾融入其總,目的是為了讓書法作品充滿了變化,而不是寫的標準和漂亮。
如果僅僅是寫好字,書法就無法成為一門藝術,更無法成為一門文化!我認為書法藝術的真正內涵是中國傳統的陰陽文化!
筆法上,有露有藏,有行有駐,有快有慢,有方有圓,有牽絲引帶,有筆斷意連,有頓有提,等等,是一個二元對比並統一的陰陽關係!
字法上,有疏有密,有緊有松,有收有放,有高有低,有點有線,有塊有面……有均衡有破勻,有錯落有呼應……
章法上,有疏有密,有緊有松,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扁有長,有動有靜,有粗有細,有緊湊有疏朗……
墨法上,有焦,有濃,有濕,有幹,有淡……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上面這些個陰陽對比元素在一個風格的創作中運用上,並且統一和諧,就到位了!
有了這些,還不見得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文化內涵就成為核心競爭力。文化的底蘊深厚會成為書法的內在能源,滋養著書法中玄而又玄的氣韻、風格、張力等等!
寫一手漂亮的字肯定是前提,如果沒有漂亮的字,就談不上書法,但是,如果將書法僅僅限制於漂亮的字,就有點太局限了。
一,學習寫漂亮的字的過程,這個過程里必須要修煉的,自己的耐心,毛筆字是需要長時間的臨習的。還有就是文化的修養,你總該知道自己寫的是個什麼東西,而且,古帖基本上都是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其中的,行書《蘭亭》《祭侄文稿》等,楷書《玄秘塔》《九成宮》等等,在了解了他的內涵以後在寫,才能大概的了解她的書寫情感,所以,文化修養極為重要。
二,每個人對漂亮的字見解都不一樣,甚至於每個時代都不一樣。秦朝李斯寫小篆,當時小篆就是漂亮的,到後面的隸書,又覺得隸書是最漂亮的,行草楷書都是一樣,就算現在,也有人覺得楷書漂亮,有人覺得行書漂亮。
三,學習了書法以後,就會覺得書法這東西很深,等到有一定的積累以後,至少會欣賞除了自己專一路子以外的書法,而非覺得只有一家之長最美。學楷書,也會覺得草書很美,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