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校報昨日頭條

快看!有人把山理工校園穿在身上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1張

個人簡介:

姓名:楊洪波

年齡:53歲

籍貫:山東濰坊

別號:老笨

齋號:泠然齋,聽風堂

愛好:書法、篆刻、繪畫、陶藝、音樂、相聲等

‍介紹: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東陶藝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雕塑藝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傑出青年陶瓷藝術家,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會員,淄博印社副社長,淄博市篆刻藝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山東理工大學逸夫圖書館館員,工作20餘年,愛好廣泛,其中最擅篆刻,潛心鑽研數十年。其作品多次入選並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因其風格多變,《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淄博日報》等國內眾多媒體報導、刊發。目前纂刻印章已近千方,曾為海內外近百位名人創作篆刻肖像印並被收藏,作品流傳至美國、英國、德國等地。

榮譽:2009年,《上學郎》榮獲「第三十五屆山東省陶瓷琉璃藝術設計創新評比」金獎;

2013年,篆刻作品《肖像印一組》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5年,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設計創新進步獎;

2015年,創作歌曲(作詞)《蹴鞠傳奇》獲「山東省2015年度優秀廣播文藝節目原創歌曲二等獎」;

2016年,《齊文化成語百印》榮獲「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7年,創作歌曲(作詞)《擁抱明天》榮獲 「感動中國」原創歌曲優秀獎;

2014—2018年,篆刻作品分別榮獲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楊洪波的微信昵稱是「老笨的自留地」。從2007年第一次申請郵箱開始,「老笨」這個稱謂已經陪伴他走過12年的歲月。「笨鳥先飛,笨人多福。」自稱愚鈍的楊洪波卻在屬於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六歲,畫畫‍‍

1966年,楊洪波在北京出生。父母作為知識分子,趕上了支援大西南建設的浪潮,開始舉家西遷。他輾轉到四川,那個繪畫開始的地方。

嘉陵江邊,輪渡停靠。走在石板鋪成的小路上,兩邊全是木板樓,入眼的還有竹林,楊洪波的新家便安在附近的筒子樓。在當時,各家父母加班加點是常態,孩子們清一色被鎖在家里。沒有電視機和玩具,楊洪波時常把小腦袋伸出窗外張望,與隔壁小孩目光相撞的日子一久,孩提時期的友誼便誕生了。「隔壁小孩的爺爺會畫畫,我就跟著他們一起畫。」消遣在時間的流逝中釀成喜愛,楊洪波與他人的交流中多了「你畫得真好」。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2張

連環畫是楊洪波繪畫的啟蒙老師,一本本《三國演義》被他翻得稀爛,「我畫關雲長,畫趙子龍,騎著大馬,身披盔甲。」他半瞇著眼回憶,似乎又在腦海中描摹了一遍。驕傲的語氣下,仿佛自己成了「威風凜凜」的馬上人。那段歲月,他坐在小板凳上用鉛筆不厭其煩地勾勒線條,畫好後急忙透過窗戶展示給其他小夥伴,贏來了數不清的羨慕的目光。

但他沒料到有一天自己會放棄畫畫。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3張

1994年,博山區舉辦駐地高校書畫展,楊洪波受邀參加。一幅六尺整宣的國畫人物《活佛濟顛》整體感覺有些空,於是他把電視劇《濟公》的歌詞「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洋洋灑灑地寫滿了紙張。因落款沒有印章,不能稱為完整的作品,他便琢磨著用橡皮給自己刻了一方姓名印章,也是藝術人生的第一方印章。誰料「錦上添花」最後卻「喧賓奪主」。參觀畫展的市主管、淄博市文化學者、著名書法家王顏山在他畫前駐足,說了一句幾乎改變楊洪波人生軌跡的話:「字,比畫好;章,比字好。」十多年的繪畫功底竟然不及只是為填空而隨性寫上的字和剛剛入手刻的印。

楊洪波把放在膝蓋上的手移到桌上,不自覺地晃動桌上的鑰匙,輕微的叮當聲附和著爽朗的笑,「那之後,我開始轉向文字。」書法篆刻之路就此開始。

篆刻是主業‍‍

「我喜歡很多東西,做過很多事,可唯獨篆刻在我生命里最至高無上。」53歲的楊洪波做了20多年的篆刻,也許他60歲退休後可能會逐漸放棄篆刻創作,可這幾年里他的種種計劃都未離開手心里的那方印章。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4張

當初埋下的篆刻種子,在1999年來到淄博張店參觀篆刻展後生根發芽。「太美了,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楊洪波吐出這幾個字時的緩緩語調,像極了在篆刻展上盯著一方印邁不開步子的陶醉。」從展覽館出來後他直奔新華書店,買了一大摞歷代篆刻名家印篆譜及相關書籍資料回家研究。五年,他從繪畫到書法再到篆刻,每個決定都斬釘截鐵。

楊洪波首次出彩是在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在全國征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作品,他創作的篆刻作品「歷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肖像印」成功入選,被中國奧委會收藏,同時「歷屆奧運會口號印」入展「首屆奧林匹克文化博覽會」,他入選奧組委「2008北京奧運中國文體明星宣傳助威團」。名氣與自信同時堅固著篆刻的心,從那時起,他在這條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5張

2016年他創作的《齊文化成語百印》誕生。在完成了《中國酒文化百印》後,楊洪波的腦子里竄出一個念頭:做許多成系列的篆刻作品。「百」憑借自身的圓滿氣息成了他首選的數字。淄博恰好是齊文化的發源地,他又是齊文化研究院的理事,在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原院長宣兆琦精心挑選一百條成語後,這項長達三個月的篆刻過程就此開始。「設計的過程很頭疼。」100方成語印都是四個字,不可千篇一律,但又不能毫無章法,如何安排才能對稱漂亮、疏密有序是困擾楊洪波的大難題。他常與身邊懂齊文化的朋友交流,了解成語的文化內涵、歷史背景,反復琢磨字體布局,他的投入與熱愛稀釋著這份「難度」。長期的篆刻經驗積累,他的手速已不同往常,「設計好了,我一晚上能刻數方印。」《齊文化成語百印》完成後,在濟南、青島、濰坊、臨淄、廣饒多地展出,效果非常好。對於自己的作品他一向很有信心。

「精悟刀舉之妙、變化之機,繼承傳統且刻意創新」,他埋頭鑽研,汲古納新,常去觀摩書法篆刻展覽,每次都受益匪淺。梅花香自苦寒來,數十年的刀耕筆種,楊洪波的手指尖已磨起了厚厚的繭子。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6張

「年紀逐漸變大,頸椎、腰椎、腕力都不行了。」他聲音壓得很低,卻沒有嘆息的味道。退休前他計劃完成五六套系列印章,掰著手指數他目前已經確定的想法時,像在和別人分享他的秘密。

「退休之後就少幹嘍。」以一種調侃的方式結束這個話題時,楊洪波的眼睛里有一些亮閃閃的東西。也許重要的東西從來不能將就。

小孩玩夠了‍‍

「你記住老祖宗發明的‘玩’字!」在楊洪波的字典里,「玩」字兩部分的意思都是第一:「王」,至高;「元」,首也。他做很多事都是抱著「玩」的態度,「玩著玩著」便成功了。

淄博市體育中心未建成前,楊洪波曾在此經營一家飯店。一條圍裙,鍋碗瓢盆,左手握鍋把,右手拿鍋鏟,這幾十平米的地方彌漫著飯菜的香氣,是山理工老師經常光臨的地方。魯菜,川菜……楊洪波炫耀起廚藝,「我能做一個星期的豆腐,保證不重樣。」2005年,飯店因淄博市體育中心的規劃建設被拆除,飯點少了老楊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別人勸他再開一家時,他淡淡地一笑:「玩夠了,不玩了。」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7張

他還曾嘗試做過陶藝。一套情景組合式群雕《上學郎》,從漢代到現代50個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構成一個個小故事,穿著那個年代的衣飾走在上學路上,或學習,或嬉戲。由於時間緊迫,展覽前他只製作了十餘個,這三分之一並沒有影響整體的意境,反而為楊洪波贏來了省級金獎。「那之後我覺得自己已經基本了解這門藝術,就不玩啦。」他半躺在椅子上,像個任性的小孩。

「最近玩陶瓷印。」陶瓷印弄上各種釉色,色彩鮮艷,印上打個孔綁上小穗,既是印章又是把件。製作陶藝像是茫茫人海瞥了一眼遇見對的人,而放棄是因為遇見了「更對的人」。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8張

楊洪波喜歡大海,打算退休後在海邊養老:天天遊泳,頓頓吃海鮮,聽濤品茗,心曠神怡,想念朋友便開車回淄博住兩天。在遇見一群做紫砂壺的朋友之前,這種文人情懷在他的腦海里晃了許久。而現在,去宜興做紫砂壺是他退休生活的最新設計方案。他依舊樂呵呵,天壤之別的兩個決定在他看來只不過是做糖醋排骨時少加了一勺糖那樣簡單。

「當作返老還童吧,小時候不就愛捏泥巴嘛。」楊洪波說話喜歡帶語氣詞,像個「特可愛的小孩」。

「哦對,最近還新添個愛好:學古琴。」‍

宅在家‍

相比於兒時的四處奔波,中年的楊洪波顯然更喜歡「坐下來」。就像此時,他靠在椅子上,雙肩微張,語氣平和地說道:「我喜歡靜靜地宅在家里搞創作。」泡一壺香茗,焚一爐檀香,聽一曲高山流水,刊一方秦漢遺風,孤燈一盞,刻刀一把,意與古會,心手雙暢。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9張

書房是老樓的小北屋,楊洪波叫它「聽風堂」。「窗子不嚴密,到了冬天大風會穿堂而過。我整日坐在里面,耳邊全是‘嗚嗚嗚’的風聲。」雖然嘈雜,楊洪波卻沒有被外物所擾。在那里,他創作出了《齊文化成語百印》《中國酒文化百印》等上千件篆刻作品。白駒過隙,現在的書房里,已經擺滿了他的作品。

除了創作,楊洪波還喜歡收藏「寶貝」:紫砂壺、奇石、老式收音機、老式立式鐘、膠木老唱片……「老東西收藏老東西嘛。」提及這些,他的語氣親昵得如同談起自己的孩子。其中有一對老煤油燈,楊洪波收來時,又臟又黑。他耐著性子刷了一個多星期,才讓它們「漂亮」起來。「後來我取來煤油,」楊洪波抬高了手,做了個「點燈」的動作,「著了!」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10張

家人是楊洪波喜歡待在家里的第二個原因。他一直是家里的掌勺,能把各種食材做成美味。高齡的父母行動不便,全靠他照顧,換衣服、打掃衛生,一切被打理得井井有條。被依賴的日子一久,楊洪波反而不認為是「家人離不開他」,而是「他不能離開家」。他去外地參加活動往往不會超過兩天,一結束便往家趕。他就像一只風箏,縱使飄在天空中,那頭也有家人以「愛」為名的線緊緊牽著。

///

與家人為伴,與作品為鄰,楊洪波的骨子里透著一種「靜」。生活忙碌,楊洪波纂刻的動作不慌不忙。握一把刻刀,取一塊金石,守一心方寸。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11張

統籌:崔文斐

撰稿:程 菲 毛若寧

圖片:李一弘 受訪者自供

美編:於思敏 范肖迪

編輯:周 藝

初審:申榮慧

審核:崔文斐

總審:穆冠成


楊洪波:把世界刻進一方印章 家居 第1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