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1張

杭立武,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祖籍浙江杭州。1932年9月在南京成立中國政治學會任總幹事,同年兼管理中英庚子賠款董事會總幹事。1933年在南京發起中英文化協會任總幹事。1936年兼金陵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抗戰時任教育部次長。1949年3月升任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兼國立中央故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主任。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2張

 杭立武。

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據當時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共有117萬餘件文物。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為保護北平故宮傳世之寶制定了一個宏大的文物南遷計劃,挑選最有價值的藝術品,裝了19557箱,每箱長1米,高和寬各50公分,1933年2月6日搭火車運離北平,先在上海存放近4年,1937年運到南京朝天宮故宮文物庫房。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3張

國寶南遷途中。

1937年11月初,上海戰局急轉直下,日機三次大規模轟炸南京。杭立武以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和金陵大學董事會董事長身份邀請教會學校的英美人士和商界人士,成立以拉貝為首的國際性救濟機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由中、美、英、德、丹麥籍15人組成,杭立武任安全區中方主任。南京市長馬超俊建議將朝天宮故宮博物院也納入安全區,杭立武對日軍能否尊重安全區信心不足,於是面見最高國防委員會秘書長張群,陳述轉運文物的意見。張群呈報在蘇州督戰的蔣介石,蔣復電同意,指示讓杭立武盡力投入文物搶運工作。杭立武得到憲兵司令部、首都衛戍司令部等的密切配合,出動千餘憲兵軍警擔任警戒和押運,軍統出動200人協助搶運。

古物搬運分三路進行,第一路80箱由輪船運到武漢,搭汽車經長沙、安化去貴州,最後存放在安順縣一個山洞里。第二路由杭立武負責。當時南京人心惶惶,要找運輸工具和挑夫極端困難。杭立武設法租用英商太古輪船公司3艘船,3位英籍船長一定要杭立武隨船押運,怕萬一被日軍飛機轟炸,承擔不了責任,杭立武表示同意,並在甲板上鋪英國國旗,防遭日機空襲。第二批古物先運到漢口,1938年秋到陪都重慶,1939年9月中旬經宜賓到達樂山。最後一批7000多箱文物在南京大屠殺一周前搭火車裝運浦口經徐州、鄭州、西安到寶雞、漢中、成都,最後運到峨嵋山。整個文物遷移過程從1937年11月上旬到1939年4月結束。

  抗戰勝利以後,1947年3月三批文物在重慶集合,12月全部由9艘輪船運回南京,暫時存放在南京水西門內的朝天宮。

  1948年11月,徐州會戰結束後,蔣介石深感南京的危險,為了今後有一個退身之所,決定著手經營台灣。於是,他把大批黃金、機器設備、布匹甚至工廠等向台灣轉移,而且下令將戰時珍藏在南京故宮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宮南遷文物精品,及南京中央博物院、國立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的藏品運往台灣。

  11月10日,在南京市鼓樓行政院長翁文灝家召開了一個非同尋常的會議。會議由杭立武倡導,參加者包括教育部長朱家驊、外交部長王世傑以及傅斯年、蔣復璁、徐森玉、李濟等共8人。會議作出一項決議,為挽救可能毀於戰火的文物將遷往台灣,決定先搶救故宮600箱精品,推舉杭立武全權負責文物遷移事宜。不久行政院長孫科(1948年12月接替翁文灝任)簽發批准文物遷台的文件。蔣介石專門撥800萬元用於文物運台計劃。1948年12月21日首批遷往台灣的712箱國寶乘海軍「中鼎」號出發,它們中除故宮珍寶外還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圖書館宋元古籍、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大批珍貴文物,以及60箱重要外交檔案和國際條約文本(如南京條約)。第一批文物12月27日達到基隆港。1949年1月9日租用招商局客船「海滬」輪,從上海出發,運送第二批文物共350箱(包括四庫全書)赴台。1月29日第三批1248箱遷台文物乘海軍「昆侖」號出發,2月22日抵達基隆港。從1948年12月21日到1949年2月22日64天里,5522箱國寶運到台灣,其中文物3824箱,占1933年運離北平文物的1/5。3824箱文物中故宮收藏品2972箱(約239000餘件),中央博物院852箱。

  文物運到台灣後在台中的北溝小山林存放了15年,直到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建成。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65萬5千多件,其中92%的文物來自於北京紫禁城的清宮舊藏和遺存。

  1949年12月9日,杭立武搭乘行政院長閻錫山、副院長朱家驊等人的飛機由成都新津機場飛往台灣。這是國民黨撤離大陸最後一批專機之一(蔣介石次日飛離)。飛機正要起飛之時,張大千也是這班班機,帶來78幅敦煌臨摹壁畫(實際是62幅,其餘16幅是張的私人收藏畫)。由於飛機嚴重超載,駕駛員不讓再增加重量,萬般無奈之下,杭立武從飛機上卸下自己的三件行李,其中包括他畢生積蓄的20多兩黃金。但是對張的國畫有一條件,運到台灣後請他贈予政府。張表示同意,當場寫了一張名片,作為日後贈送的證明。1969年張實踐諾言,將畫作捐贈給了台北故宮博物院。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4張

作者:冷培榆

編輯:王富聰殷雪梅

文史e家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5張

杭立武與故宮珍寶 歷史 第6張

除了帶給您優質黔貨

更希望我們能帶您

去了解貴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請關注

博愛扶貧雲商城

那家網/蘇寧易購

黔貨出山,我們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