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里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馬上要過年啦!
親朋好友們終於有時間聚在一起了!大人們閒坐聊天打麻將,孩子們嬉鬧玩耍瞎搗亂。
等等!
這看著其樂融融的畫面好像哪里不對?
這邊孩子們玩耍,那邊媽媽A誇獎:「你們家XX真乖,哪像我們家的皮小子!你看看blahblah……」
另一邊家長B接口:「哎呀你不知道,我們家XX說blahblah……」
還有小朋友「哇」的一聲,讓大人們迅速忙亂起來,有訓斥孩子的,有安撫孩子的,有找玩具、零食來引開孩子注意力的……
真是糟心又熟悉的場景呵!
小編先給大家出個題:前面的這幾位家長,你最認同哪一位家長的行為?
家長在這種環境下的行為,可是影響著孩子心智發展、社交力成長的喲!
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有關過年帶孩子串門千萬不能做的一些小細節。
01
—
當著孩子的面不要單獨誇別人家孩子,不要比較
常見場景: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可能出於禮貌會誇獎,比如這樣的:「你可真聽話,不像我家XXX,可淘氣了,特別不聽話。」
一定不要做這樣的比較!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家長要注意的是,誇獎別人家的孩子無可厚非,但沒必要貶低自家孩子,誇對方時最好同時帶上自家孩子,比如:「哎呀,你今天穿得真漂亮,我們小寶今天也很漂亮,你們站在一起特別好看……」等等。
既照顧到親友家的孩子,也沒冷落、貶低自家孩子。
02
—
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
常見場景1:見到親戚朋友,很多家長會馬上跟孩子說:「快叫人,這是XX阿姨,這是XX叔叔,」
如果孩子不叫,家長可能會不好意思,有的家長甚至會氣急敗壞地逼迫孩子叫人。
孩子有他自己的邏輯,他可能內心覺得不熟悉這個人、不喜歡這個人等,這個時候家長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孩子會非常不理解,甚至抵觸。
家長不妨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對於孩子來說,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要求他跟陌生的人做一些不知道是什麼的事情,他緊張、害怕都是難免的。
家長要做的,其實是理解孩子,創造契機,讓孩子慢慢適應這個環境。
比如,見到親友,如果自家孩子比較膽怯、害羞,可別強迫孩子叫人,不妨試著跟孩子說:「阿姨想跟你一起玩,你想現在去還是等一下去呢?」
給孩子一個台階和緩沖的階段,讓他熟悉一會兒,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妨在對話中,多提幾次「XX阿姨%*¥%……」,讓孩子跟親友慢慢熟悉起來,自然而然整個氣氛也就不會尷尬了。
常見場景2:小朋友們在一起玩耍,有別的小朋友喜歡自家孩子手里的玩具,家長勸說自家孩子:「給弟弟玩一會兒吧!我們是會分享的好孩子對不對?」孩子不願意,家長甚至會生氣訓斥。
別再用「好孩子」的標籤逼孩子分享了!
事實上,大多數學齡前的孩子還不能理解什麼叫做「分享」,所以,孩子不願意分享是正常的,家長更不應該強迫孩子分享。
當然,樂於分享的確能夠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還能保證孩子以後更好地融入群體。
但家長也要注意方法。
比如:使用計時器。
幾個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提前規定好,一個孩子玩幾分鐘,時間到了計時器響起,就交換玩具玩。
重點是讓孩子知道:玩具是輪流的、交換地玩,給另一個小朋友是暫時的,不會永遠被拿走。
另外,孩子願意嘗試交換或者輪流玩的時候,要適時誇獎孩子。
比如:「你把小飛機給弟弟玩一會,弟弟是不是很開心?寶貝兒做得真是太棒了!都會幫大人照顧小朋友了!」
正面的引導比單純的說教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03
—
別「散布」孩子的隱私
丁點兒大的孩子也有隱私?
當然有了!
常見場景:親友們聚在一起,「孩子」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話題,一聊起來,常常顧及不到孩子。比如:「我們家XX都3歲多了,還得穿尿不濕呢!昨晚還又尿床了……」
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說這種話!
同樣的,如果別人當著孩子的面要跟你說一些關於孩子的隱私,你也應該直至,不光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也要注意保護別人家的孩子。
一方面,這個時候孩子已經有了「不好意思」的意識;另一方面,家長也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陪隱私意識。
比如不當眾給孩子患紙尿褲,不隨便拉起孩子的衣服,更不要比「小JJ」等!
04
—
孩子們一起玩出現矛盾,不要過度干涉
孩子們在一起玩,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碰摩擦,如何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呢?
1 先觀察
家長一定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訓斥自家孩子。
這種時候,不妨先觀察一下。
盡管孩子們還不太懂怎麼與人正確溝通,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家長可以在觀察他們自己怎麼處理的時候大致了解事情的原因經過;然後看看孩子們在衝突中是不是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夠解決這個矛盾。
當然,孩子們的處理方式是有限的,必要的時候家長就要及時介入了。
2讀懂孩子的訴求
家長一定要弄明白孩子們是因為什麼而起的衝突。
比如: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一起玩積木,小女孩兒小心翼翼地把積木搭到了第三層,男孩伸手把積木塔推到了,還開心地對著女孩兒笑。女孩兒哭了,然後把男孩兒推到了地上,男孩兒也哭了。
但其實經過家長了解後才發現,男孩兒推到積木不是為了搗亂,只是想表達自己想要和女孩兒一起玩的想法;女孩兒推倒男孩兒不是為了故意欺負他,只是因為自己好不容易搭好的東西被破壞了覺得很生氣,可又不知道怎麼用語言說出來。
正是因為孩子不能很好的用語言溝通,有時候甚至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這才需要大人的引導。
家長可以給孩子們設定「遊戲規則」,面對矛盾時,家長們給予具體的意見,讓孩子們模仿並試著用這樣的方法去解決。
05
—
不要指責孩子
孩子很容易被過年這種喜悅的氛圍影響,可能會比平常顯得興奮得多,有時候表現出來可能會讓家長覺得比平時調皮。
這種時候,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你不高興或者不滿意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建議家長都不要指責孩子,尤其是當著人多的時候訓斥孩子。
我們提倡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強化優點、淡化缺點。
怎麼做呢?比如:
孩子們在一起玩,不小心弄髒了衣服、地板等,家長不用急著訓斥,可以帶孩子一起清理,可以分工,可以當成一個小任務,還可以當做一次小懲罰,有助於樹立孩子的「規矩意識」、參與家務的意識等。
然後,等只有自家人時,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發揚自己的優點,慢慢減少或者不再做做得不好的事情。
小編說
孩子對過年的期盼和處在節日中的興奮感遠比大人要強烈,注意一下這些小細節,不光是為了緩解尷尬,重要的是,這也是孩子學習社交、學會溝通的機會。
如果可以的話,回到家後,家長還可以跟孩子好好聊一聊當天發生的事,以及解決的辦法等等。
通過不斷的時間,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得到了鍛煉。
節日過得開心,孩子還鍛煉了新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Ps:過節期間,你還遇到過哪些尷尬的事情,你又是怎麼處理的呢?留言區分享一下吧~
授權聲明: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育學園app
?更多關於育兒知識內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