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催促的孩子和不催促的孩子,日積月累的差別,長大後很明顯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習慣催促孩子,比方說孩子晚上睡覺,大人簡單洗漱就能鑽被窩了,孩子呢,磨磨蹭蹭地洗腳,一會喝水,一會上廁所,一會還要講故事,把家長的耐心消磨殆盡,一嗓子吼過去,你能不能快點?

被父母催促的孩子和不催促的孩子,日積月累的差別,長大後很明顯 親子 第1張

不需要做調查,父母催促孩子的例子隨處看見,早上起床去上學,吃飯快一點,穿衣服快一點,收拾書包快一點,走路還要快一點。孩子寫作業要快一點,起床要快一點……總之,幹什麼都要快,不能讓家長站在一旁幹等著,有個媽媽甚至跟我說,如果我催著孩子快一點,他吃飯能用一個小時,父母能有多少時間,耐心地等待孩子做完每一件事?

父母經常催促孩子做事,長大後有哪些隱患?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做事沒耐心

很多時候,孩子能夠沉浸在一件事中,慢條斯理地做完整個過程,如果父母在一旁催促,孩子就會省略很多步驟,倉促地做完一件事,這種催促成為習慣,即使旁邊沒有父母,他的內心也比較焦躁,這點從我們自身出發就可以知道,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盯著、催促著做事,而且父母對孩子有決定的控制權,催促的過程會摻雜自己的情緒,不是不耐煩就是指責和怒吼,這就會加大孩子的焦慮和不安,父母想想一天到晚催促孩子的次數,就可以知道這種無形的壓力有多可怕了。

被父母催促的孩子和不催促的孩子,日積月累的差別,長大後很明顯 親子 第2張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不喜歡思考

很多時候,孩子的成長被喻為蝸牛,父母就是領著蝸牛散步的人,別指望蝸牛能夠趕上你走路的速度,孩子需要邊觀察邊思考,做事情就會很慢,需要慢慢引導,如果父母嫌棄孩子,動不動就催促,剝奪了他思考的過程,覺得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直接把結果擺在孩子面前,這其實是不磨刀誤了砍柴工,他習慣對事情的結果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大腦「不用則鈍」,長大後就容易被人說成,「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多給孩子思考和適應的空間,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

父母經常催促孩子,是不相信他能獨立完成一件事

經常催促孩子的父母,其實骨子里根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們嫌孩子穿鞋子慢,自己動手幫忙,嫌棄孩子穿衣服慢,上來就把扣子幫著系好,嫌棄孩子吃飯慢,奪過碗筷就直接喂,不給孩子鍛煉自理能力的機會,也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沒有自信,反正父母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不如不做等現成的,很多孩子長大了還不會自己過馬路,焉知不是父母沒有鍛煉他的結果?

父母不催促孩子,其實有更高的育兒方法

告訴具體別告訴抽象

小孩子的特點就是做事拖拉、比較慢,他們知道具體不知道抽象的東西,比如你告訴他,給你十分鐘的時間穿衣服穿鞋子,他們不知道十分鐘到底是多久,不如告訴他,大針過了兩個格,你就要穿好衣服和鞋子。

被父母催促的孩子和不催促的孩子,日積月累的差別,長大後很明顯 親子 第3張

告訴孩子拖拉的後果

或者告訴孩子,如果你不能在我規定的時間里做好這些事,你就不要跟著我出門了,告訴孩子拖拉的後果,他就能有緊張感,比較專注於做一件事,而不是東張西望,一邊玩一邊做。

提前讓孩子做準備

很多時候,我們臨時通知孩子做什麼事,卻不問他們喜不喜歡做,反而嫌棄他們很慢,如果能夠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前告訴孩子你的計劃,他也會按照你的計劃走。比如你明天要帶她出去們,商場里九點開門,去玩了可能時間上就來不及,就要告訴孩子,我們必須提前準備,孩子就會按時早起,自己的事情非常主動,這是他期待的事情,做起來就明顯快得多。

父母催促和孩子和不催促孩子,對孩子的影響是日積月累的,長大後的效果也非常不同,熟悉孩子的成長規律,適應他的步伐,慢慢調整他的成長步調,跟著孩子共同成長,這才是與時俱進的父母,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