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作者 | 妙黛

幾天,上海一位公公和兒媳婦,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起來,雙方還動了手,最後驚動了警察上門調解。

當天晚上,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輔導的過程中,有些著急,語氣不太好,孩子也急哭了。

孩子爺爺聽見後,立刻沖進來大罵,二人情急之下動了手,媽媽把爺爺推倒在地。

爺爺說:「我當了40多年老師,沒看過像這麼教一個學生,不看書、不看報,教兒子拿著棍子,邊打邊罵。」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當著警察的面,這對翁媳還在相互指責。

這件事網友看法不一,有人說,媽媽的做法折射了當今社會教育焦慮的問題;有人說,爺爺的做法反映了「隔代養育」的困境。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除了教育理念的不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隔代的人應該扮演一個什麼角色?面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孩子又該聽誰的?

其實,不管是媽媽錯,還是爺爺錯,我們有沒有想到那個夾在中間的孩子!

每一個家庭成員都相互影響,彼此的關係構成了孩子成長的氛圍。

為了孩子的教育吵架、動手,最後傷害的,還是孩子。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警察勸和的過程中,媽媽說了一句話:「我在這個家里,老是受到這種委屈,這種難過,這種語言暴力,侮辱我,侮辱我全家,我受不了。」

一個充滿語言暴力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傷害不言而喻。

就像心理學家李子勛說的:好的教育,就是好的關係。

中國城市家庭調查指出,有超過一半的父母幫助子女照顧孩子。

隨著養育方式的精細化,教育成本的提高,隔代養育涉及的教育分歧問題,越來越嚴重。

新聞中的爭端雙方是公公與兒媳,而實際生活中,更多的不和諧,是來自於婆媳、夫妻之間。

去年8月,東莞一婆媳,在凌晨一點半的街頭,吵了起來。

媽媽負氣將剛會爬的小寶放在地上,轉身而去。奶奶見狀也扭頭走了。只留下一大一小兩個孩子,大的一直叫媽媽,小的在地上爬來爬去,一直在哭。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這一幕,相信每一個媽媽、每一個奶奶見到都會心疼。然而,這卻是媽媽和奶奶鬥爭的結果。

因為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夫妻不得不和公婆同住。

本來是為了孩子相聚的一家人,往往因為孩子傷了和氣;本來是想雙方合力更好地照料孩子,卻不想最後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家那小子》中,武藝說過,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

他分析,爸爸媽媽關係不好,跟婆媳不合也有關係。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武藝的成長環境,就是一個關係錯位、不和諧的家庭。

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婆媳鬥爭常常引發矛盾升級,讓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著糾結與困惑。

對於擇偶標準,他非常堅定的說:「如果我找的人和我媽合不來,我一定站在我媽這邊。」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鏡頭另一端的媽媽笑了,我們卻笑不出來。

一切向著媽媽?那妻子必然委屈,糟糕的婆媳關係會重新上演,將來他的孩子也會生活在同樣的硝煙中,他童年面臨的問題還可能出現在孩子身上。

就像畢淑敏在《家問》中說的,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

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這種會傷人的家庭,就象頑強的稗草,代代相傳,貽害無窮。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我們總說婆媳不和,老公是夾在中間的「受氣包」,其實更難受的是孩子。

如果媽媽和奶奶關係不和諧,那雙方必然會有一個「爭寵」的心理。

即使孩子知道,媽媽愛他,奶奶也愛他,他卻還是要被迫選擇一個「更愛」。

教育專家林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小女孩毛毛乖巧可愛,兩歲八個月的時候就能逗得家里每一個開心的不行。

大家都以為,毛毛上了幼兒園之後,也能和小朋友相處的很好。

然而事實正好相反,毛毛變得很內向,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跟她說話,她也躲著。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深入調查之後才發現,毛毛的不穩定的狀態竟來自於不良的婆媳關係。

媽媽和奶奶雖然沒有明著吵架,但是總是暗暗較勁。隨著毛毛長大,她慢慢發現她和奶奶親的時候,媽媽會不開心,她和媽媽親的時候,奶奶會不開心。

通過察言觀色,她找到了一個維持家庭和諧的辦法,就是討好每一個人。

而到了幼兒園這種陌生環境,她不知道怎麼跟別人相處,習慣性地討好,讓她面對同齡人的時候,總是懵懵的。

糟糕的家庭關係,給孩子的交際能力,帶來了障礙。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比成年人敏感得多。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生活中,我們還常常看到這樣的一幕:媽媽跟孩子說奶奶是「老妖婆」,奶奶跟孩子說媽媽不要他了。

不知不覺,孩子成了爭奪的棋子,也成了犧牲品。

而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大人之間有什麼矛盾,只知道他們經常爭吵,而自己必須做出選擇判斷。

他們謹慎膽小,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觀察大人的情緒,從而對同齡人,以及新鮮的事物,缺乏興趣。

家庭關係不和諧,孩子何其無辜!

真正傷害孩子的,是大人在爭吵中傳播的負面情緒,是他們不得不選擇一方的茫然。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除了婆媳問題,生活中還有很多夫妻關係已經破裂,為了孩子努力而維持婚姻。

這些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帶給孩子的掙扎也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

不是優質的學區房,不是優渥的家庭環境,甚至不是無時無刻的陪伴,而是良好的家庭關係。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少年說》中,有一個「感謝後爸」的孩子。

他「吐槽」媽媽,自從有了新爸爸,媽媽變得傻乎乎的:做事丟三落四,總要爸爸善後。

媽媽還跟後爸經常說:這麼多事情我一個人做不完,當然需要你的幫忙。

最後,他由衷地感謝後爸:雖然媽媽變得傻乎乎的,但是看到她又重新幸福的樣子,真的替她感到開心。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什麼形式的家庭,或許沒有那麼重要。

和諧的家庭關係,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

回答中有很多講述自己故事的網友。我們發現,這些人未必功成名就,他們的父母也沒有多麼高超的教育方法。但是,他們的故事卻會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

他們的家也許沒有學區房,但是下雪的時候父母會帶著孩子去湖邊,跟孩子說什麼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他們的父母未必一輩子不吵不鬧,但相敬如賓,遇事不互相指責,家庭氛圍是充滿溫馨的;

他們的媽媽和奶奶不一定親如母女,但是媽媽對奶奶的尊敬,奶奶對媽媽的關心,一點也不少。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在每一個人心中,最好的家一定都是一團和氣、其樂融融的模樣。

一個人對家的向往,就是對愛的向往。

好的教育,有很多模樣,和諧的家庭關係,一定是其中一種。

我們總是想著給孩子最科學的養育,最高端的教育資源,最長時間的陪伴,卻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啊。

存在隔代教育問題的家庭有很多,但我們不要忘記,父母才是教育的主體,爺爺奶奶只是輔助。

公公兒媳為教育孩子大打出手:夾在中間最難受的人,不是老公……

如果家庭成員為了孩子的問題爭吵不休,最受傷的還是孩子。

最後,送給大家《別以為你會愛孩子》中的一段話:

好環境是傳遞愛的溫床,環境的好好環境是傳遞愛的溫床。環境的好壞不以物質多寡或檔次高低為標準,也不以給予了孩子多少關注與陪伴來衡量,而以「關係」 好壞為重心,以是否適合孩子為準繩。

愛孩子,就要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的環境。讓家為孩子遮風擋雨,成為呵護孩子心靈,成長的港灣。

-End-

作者:妙黛,一手抱娃,一手工作,還有一顆心寫作的職場媽媽,一個集正經與笨蛋,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90後姑娘。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