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如果11歲的那一年,我第一次目睹我的爸爸打媽媽的時候,我能夠沖出那個門縫,能阻攔我的爸爸打媽媽,也許後來的一切都不會發生。」
2017年,時年38歲的女導演黃莉站在《演說家》的舞台上,緩緩講述了折磨自己二十多年的家暴問題。
爸爸打媽媽,媽媽打她,年幼的黃莉陷在家暴的漩渦里,茍且偷生。
但回憶起往昔,她最大的感受不是憤恨卻是自責。她責備自己沒有沖出來,責備自己無力保護母親。
「一個孩子看到母親被打,比孩子自己被毆打造成的傷害更大。」
在柔弱的母親面前,不管自己的力量如何,任何一個孩子恐怕都會本能地想要保護媽媽。靠著時間,黃莉長大成人,走出了原生家庭。
所有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一定都能理解上面看似簡單的「美好結束」背後藏著多大的痛苦。
而更讓人絕望的是,像黃莉一樣,看著爸爸打媽媽卻無能為力的孩子,在這個世界上可能還有很多很多,而且還會不斷有很多,很多……
5月20日,一個大家都在表達愛意的日子里,1歲男孩卻眼睜睜看著媽媽又被爸爸打,這次媽媽斷了3根肋骨。
40多秒的時間里,媽媽的哀嚎聲此起彼伏,還夾雜著男孩的尖叫和哭泣聲。
男孩驚慌失措地跑到媽媽面前,趴在媽媽身上,終於阻止了爸爸的暴行。
這則新聞的標題看著就特別讓人心疼——
女子錄視頻取證家暴:剛架好錄影機即遭暴打 孩子一旁無助大哭
像這樣恐怖的經歷,還有廣州的一對小姐妹也經歷過。
男子狠扇妻子耳光,還抱摔為媽媽求情的女兒。母女三人抱團痛哭的場面,讓人心碎。
家庭暴力,猶如一把剪刀,刺穿了家庭的幸福,刺死了孩子的快樂。
即便孩子身體沒有受傷,目睹暴力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傷害。更何況,身體的傷可以恢復,心靈上的創傷很多人究其一生,都難以修復。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到爸爸打媽媽,孩子心里是怎麼想的?常爸找到了幾個網友提供的「現身說法」,也許比只是擺擺大道理更有說服力。
「你傷我媽多重,我就傷自己多重」
小時候我爸打我媽,我無能為力,除了哭沒辦法。
中間有一段時間我爸不打了,後來我成年了,18歲了,我爸又開始了,喝點酒沒個數下手沒輕沒重。
我沒法對我爸動手。我就拿起刀在我爸打我媽的時候,當著他們的面一刀捅進自己肚子里又拔了出來,鮮血四濺。
我爸立即就不打了,過來用衣服堵著我的傷口問我為什麼。
我說:
「我恨你總打我媽,我也恨我自己有你這樣一個父親。」
「我不能對你動手,我也不能不護著我媽。」
「所以我是你們生的,是你們養的,我傷害自己就等於傷害你。」
「以後你再敢動手打我媽,你打她多少下,下手有多重,我就傷自己有多重。」
從那往後到現在15年了,我爸把酒戒了。除了我結婚一口都沒喝過,對我媽也再沒有動過一次手,現在我肚子上還有一道疤。
—@網友雨中奔跑的白鬼集
用自殘的方式保護媽媽,慘烈又悲壯。孩子是父母的軟肋,但別逼著孩子拿自己當武器。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家暴,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吃個糖就可以化解的。
小學二三年級的一個周末,老爹喝了點酒,他笑著問我:「讓我看一會兒電視好不好?」
我當時根本不想理他。老爹就問我媽:「你姑娘不讓我看電視。」我媽當時正準備小賣鋪開張的事情,就沒回話。
這惹惱了老爹,他立即揪著我媽的頭髮,把她踢倒在地。然後用腳狠狠地踩我媽的手,一腳、兩腳……我媽的手腫了一個月都沒有消下去。
當時我只知道哭,什麼也做不了,嘴里不停地說:「我錯了,我錯了!」當時我覺得,如果把遙控器給老爹了,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小時候,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矛盾的根源,沒有了我,就不會發生這些。
我的媽媽最可憐,她承受了家庭暴力的一切皮肉之苦。我作為那個幸存的人,那個「幸存」的孩子,我的內心卻從來沒有幸存過。
——@知乎網友
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化解在孩子面前發生的衝突,孩子就會覺得是自己的錯,責怪自己不懂事、不聽話,甚至討厭自己,久而久之很可能會患上抑鬱症,難以樹立自信心。
可這一切,又跟孩子有何幹?孩子是家暴的幸存者,卻也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我忍不住想對出生沒幾天的兒子動手」
台灣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從小目睹家暴的女性,長大後成為家暴受害者的幾率是一般女性的4.3倍;從小目睹家暴的男性,長大後對伴侶施暴的幾率比一般男性高5.27倍。
美國的一項研究也顯示,童年目睹家庭暴力和成年病態人格形成有直接關係。
暴力會代際遺傳,你沒對孩子動手,卻摧毀了你後輩、後輩的後輩的整個人生。
「我是一個靠仇恨活下來的人」
從我記事開始,我爸就在打我媽。
當著我的面,打耳光,拿椅子打,用腳踹我媽肚子。踢到鏡子上,鏡子撞破一身血,拿皮帶抽。我一直在阻止,但並沒有用。
他對我很好。我大學之前一直恨他入骨,高中三年沒理過他,從小努力學習想早點帶我媽走。
我從小到大所有考試都拿第一,漂亮、聰明,但我個性冷漠,對他更是冷漠。
他很愛我,他也很怕我。因為只要他在眾人面前說我媽,我就會當眾頂撞他,一點面子不給。
我到現在都恨他,並且一輩子恨,我要讓他孤老半生,晚景慘淡。
我永遠恨他,他讓我一生都活在恐懼與陰影中。揮之不去的夜夜噩夢,都是他暴唳的打罵。
他讓我成為一個表面快樂、內心極度孤獨恐懼的人。
我永遠恨他,我走不出童年的陰影,我是一個靠仇恨活下來的人。
——@知乎網友
目睹家暴的每一分鐘,對孩子來說都是煎熬。逃離,是最本能的想法。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與和睦,又怎麼能成長為一個陽光、開朗的人。
當恨比愛多時,孩子與父母也只能是漸行漸遠的陌生人。
像這樣的內心獨白還有很多,每一個讀起來都悲痛萬分。更讓人痛心的是,這些遭受童年創傷的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據新華社報導,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存在家庭暴力,有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每年40萬個解體的家庭中,25%源於家庭暴力。特別在離異者中,暴力事件比例高達47.1%!!!
這真是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平均每個家庭有1個孩子,也就是有約9000萬個孩子都在目睹家庭暴力!
有的家庭也許還沒有上升到「家暴」的程度,但家中父母經常吵架、語言攻擊、甚至冷暴力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這樣的爸媽同樣在給孩子們「直播恐怖片」,孩子還要場場不落地觀看甚至要被裹挾其中。
也許孩子還小,還不會表達,也許孩子是因為害怕選擇了沉默和逃避,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在乎,更不代表對他們沒有影響。
而更讓人唏噓的是,這些陰影可能孩子用一輩子,甚至用盡全身力氣也不能擺脫掉,他們可能會變得敏感、自卑、不信任他人,他們可能會忍氣吞聲,也可能會變得暴力。
所以爸媽們,不要再互相傷害了,你們罵出的每個臟字,都在撕破孩子對這個世界心存的美好,每一次舉起的拳頭,重擊的是孩子的世界,打碎的更是他們一生的希望和幸福。
最後,被「家暴」的一方該如何尋求幫助
常爸查閱了一些資料,希望可以幫不幸的人走出沼澤,簡單總結如下:
1、家暴不是家醜,是犯法
很多女性遭遇家暴後選擇隱忍,就是認為是家事、醜事。婚姻,不是暴力的遮羞布。任何傷害他人的行為,無論是什麼關係,都是違法的。
2、第一次遭遇家暴,就要嚴厲反擊
家暴只有0次和N次。遭遇第一次家暴後,一定要嚴厲反擊,向對方明確自己的底線,並提出警告。如果隱忍,只會讓對方覺得好欺負。
3、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發生家暴後,如果對方有悔過行為,可以一起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通過談話發現問題根源,改變兩個人的溝通方式和互動模式,杜絕家暴。
4、組織取證,告知居委會、婦聯、報警
用拍攝圖片或視頻的方式,獲得家暴證據,或者請孩子、家人做見證人。向當地居委會、婦聯反映問題,會得到一些幫助。還可以直接報警,讓對方承擔法律後果。
5、拿到傷情鑒定報告
遭遇家暴後,要立即到醫院鑒定,獲得傷情鑒定報告,這是法院判決的重要依據。
6、選擇離婚,及時止損
如果對方屢教不改,且沒有積極配合的意願,就直接選擇離婚,及時止損。拖延,只會讓對方更加猖狂。很多媽媽為了孩子選擇隱忍,但是對孩子來說,生活在一個平靜有愛的單親家庭遠比生活在一個天天硝煙彌漫的父母雙全的家庭要幸福得多。
家暴最大的危害,是摧毀受害人的自信心。面對家暴,畏縮、隱忍是最壞的辦法。施暴方不會因為你的服從而突發善心,迎面反擊或轉身離開,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你小時候或者現在遇到過家暴嗎?歡迎在留言里分享你或者你身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