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韓國警方對兒童虐待搜查標準進行了修訂,將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可見的「再不聽話把你扔掉」「看看別人家孩子」等言語列為精神虐待,涉事家長將會遭到調查。
把孩子單獨關在狹小的空間,用手或者其他物體打孩子的身體,大聲喊叫或者反復威脅孩子「把你扔掉」等這些均屬於虐童,甚至把孩子與其他兄弟姐妹、同齡人進行比較或差別對待,也列為虐童行為。
韓國兒童虐待防治中心主任孔慧晶表示父母需要好好考慮一下類似「把你扔掉」「把你送到孤兒院」之類的言語屬於訓育還是威脅,因為對於較小的孩子,他們是會害怕的,有羞恥感的。
1960年,韓國民法在915條中規定「監護人為了保護或教養子女,可以適當體罰」,這一條沿用至今。只有在韓國和日本,父母是可以合法體罰孩子的。但是最近,韓國政府認為許多兒童虐待以訓育的名義被正當化了,是時候改變大家對家庭體罰的認識了。
鑒於韓國社會約77%的兒童虐待是由父母造成的,政府將討論在民法所賦予監護人的懲戒權中加以限制,比如去除體罰權等。
對此,韓國市民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體罰並不能改變孩子的人生、價值觀,也有人認為應該適當體罰,太寶貝孩子,會讓孩子變得自私。
對於韓國此次的舉動,網友們也紛紛站隊,有的表示讚成,有的則稱老師已經不敢吱聲了,如果父母也如此,就只能當保姆,過猶不及。還有網友稱「說是這麼說,自己當了父母之後有幾個能做到?」
先不說取消體罰合不合適,單提到和別人家孩子對比這一點,這種做法還是有些靠譜的。對於孩子的暴力,不僅有身體上的暴力,還有精神上的暴力,語言暴力就屬於精神上的暴力,對孩子的傷害不亞於對身體上的暴力。雖然父母都是愛著孩子的,愛之深責之切,但是以愛之名說出對孩子傷害的話,會永遠留在孩子的心中,可能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心理學研究顯示,六歲之前的孩子如果經常遭受到語言暴力,會形成負面消極性格,產生自卑心理,還會使孩子安全感缺失,影響智商與情商的發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但是不管是體罰還是語言暴力都起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出現反作用。包容、鼓勵孩子,多一點耐心對孩子進行引導,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隨口說出的話都可能影響到孩子的人生。合格的父母不是對孩子暴力、將孩子與別人比較,而應該接納孩子的不足,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找出孩子的優點,讚美孩子的閃光點,教孩子揚長避短,引導孩子盡可能發揮自身優勢。
對孩子打罵,也許宣泄了一時的憤怒情緒,制止了某些錯誤行為,但是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是難以抹去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的話對於孩子,更加如此。溫暖的語言,不打罵的教導,將是給孩子更好的愛,也將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