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偷襲荊州、殺戮關羽,其實是呂蒙有心坑孫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null

三國時代,孫權偷襲荊州一事,可謂改變全部歷史進程,東吳不但奪回了南郡(江陵、夷陵等地),更使得劉備團體失去了大將關羽。隨後張飛遇刺,劉備慘敗夷陵,季漢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null

▲吳大帝孫權

許多人認為孫權偷襲荊州是準確的,因為依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必須跨有荊益,所以劉備一定不會歸還荊州。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null

▲諸葛亮向劉備提出隆中對

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在劉備托孤之前,諸葛亮在劉備團體中並不具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隆中對也絕非什麼一字不成更易,完全不容修正的金科玉律。

null

▲藍圈是孫權借給劉備的江陵地區,紅圈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自己牟取的荊州南部四郡。

很顯然,把狹長的南郡借給劉備,可以供給為孫氏團體分擔曹操火力的作用。此外,劉備曾經長期在劉表麾下,得荊州士人之心,如果讓劉備來管理南郡,能夠更好地抵抗曹操。

null

▲孫權的妹夫,季漢先主劉備

魯肅建議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有異常長遠的戰略考量,絕非什麼短視。有人認為魯肅是只考慮劉備團體好處的「吳奸」。這也就無法解釋後面的「湘水劃界」事件中,魯肅起到了重大作用了。

null

▲湘水劃界

劉備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塊土地。因此湘水劃界的原由,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派呂蒙率兩萬戰士攻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這時劉備方才攻取益州,馬上令關羽出兵收復三郡。孫權將零陵交還給劉備,也把郝普等不願為東吳效力的三郡官員一並遣歸舊主。

null

▲呂承受命出兵攻略荊南

劉備取得益州後,對孫權答復說取得涼州再歸還南郡。此事顯得不道地。但對於劉備團體的戰略取向而言,也實屬不得已。如果將南郡歸還給孫家,那麼要攻擊曹魏仍然需要兩個支點(我們可以看到,後來諸葛亮僅以益州出兵北伐是何等的艱難)。以涼州來代替荊州,則可以修正隆中對。

null

▲關羽對孫權的無禮是孫權襲江陵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還是呂蒙等人的調撥

孫權獲得長沙、桂陽二郡,劉備表示認可,以湘水為界來繼續維持孫劉同盟。那麼孫權這時候就算是接受了劉備奪得涼州後再收回荊州的提議,而收下長沙、桂陽二郡作為劉備給出的利息。那麼偷襲江陵,殺戮關羽,其實就是孫權背信棄義之舉。對於魯肅親劉的取向,孫權確實有所不滿。所以才有孫權勸學呂蒙,提拔呂蒙這樣的鷹派。但是魯肅在湘水劃界中率軍抵抗劉備軍,並單人獨馬與關羽周旋(真正的單人獨馬的主角是魯肅),表現出魯肅也願意適度接受鷹派的觀點。

null

▲魯肅才是江東團體中真正目光長遠的戰略家,曾經提出過「榻上策」

在魯肅過逝之前,呂蒙的地位是不成能超過魯肅的。魯肅在湘水劃界後突然暴病而亡,令江東團體中以呂蒙為首的狂躁鷹派喧嘩塵上,領導孫權的行為,這才是偷襲江陵,殺戮關羽發生的關頭。需要強調的是,湘水劃界後孫權把郝普等不願為東吳效力的三郡官員一並遣歸舊主。而麥城之戰後,關羽、關平父子甚至並未被送到孫權眼前,而是直接在被擒之地臨沮遭到正法。

null

▲潘璋所部擒獲了關羽父子,隨後關羽關平馬上遭到殺戮

這很可能是呂蒙、潘璋等狂躁鷹派為了逼迫孫權與劉備團體徹底決裂的私自行事,所以此後才有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試圖轉移抵觸的做法。魯肅過逝後,孫權一開始也確實並不想攻取關羽,而是盼望從曹操手中牟取徐州。而呂蒙隨即說——「(徐州)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呂蒙這話很有道理,三國時代氣候嚴寒,一到冬天淮河就可能結冰,難以作為樊籬。江東孫氏團體控制長江北岸的城邑如武昌、廬江等,只能以長江為依托。

null

▲擊殺關羽的最大黑手,白衣渡江的呂蒙呂子明

孫權屢次爭奪合肥,也正是盼望利用冬天不結冰的巢湖來控制合肥,增加在淮南的控制區域。

null

但我們必須確定幾個問題。對於劉備來說江陵是完全不成以失去的嗎?不是的,如果能攻取涼州,荊州作為籌碼並非完全不能放棄。

null

▲江陵古城樓當代景象

如果沒有孫權襲擊荊州,劉備攻取涼州很困難嗎?不,曹操當時已經衰頹老邁,漢中之戰就顯示出嚴重的力不從心。而曹操團體固然打掃了韓遂馬超權勢,對於涼州的控制也說不上穩定(後來諸葛亮北伐時都發生了三郡叛魏應亮事件)。

null

▲在漢中之戰中曹操顯出嚴重的力不從心,漢中之戰結束後一年即病逝

劉備攻取涼州成功對孫氏團體有利嗎?有利。劉備以重兵爭奪涼州,孫權團體正可以發兵逼壓,迫使劉備像之前容許孫權盤踞長沙、桂陽二郡那樣交還南郡,這是利之一。劉備取得涼州,從兩個方向榨取曹氏團體,曹氏團體西面壓力陡然增大,東面防禦必定削弱,孫氏團體正可以借機圖謀合肥甚至全部淮南,長遠來看有更大好處。這是利之二。

null

▲廣袤的涼州

又有人說關羽如果真的攻克了襄陽,就會堵住孫吳團體從荊州出兵北伐的道路。此觀點由易中天教授提出。

null

▲關羽在襄樊之役中一度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然而實際上關羽固然一度「威震華夏」,但其軍事行動只是對劉備漢中之戰的策應,無論兵力還是準備都不足,所以在呂蒙奇襲江陵時已經被徐晃逼退了,並不成能攻克襄陽。所以這個說法同樣無從說起。

null

▲假設劉備取得涼州,對曹氏團體形成的逼壓態勢於孫氏團體經略淮南極為有利

我們要看到,劉備不計一切代價,爭奪漢中,最終奪得漢中,亦是為牟取涼州作鋪墊。其戰略的實施,未嘗沒有實現對孫權許諾的考量。孫權不想要淮南嗎?孫權臨死時托孤給了北伐派的領袖,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

null

▲諸葛恪軍事才能出眾,曾取得東興大捷,卻因為合肥新城的小失利就被保守派借機打倒殺戮

顯然,呂蒙並不完全代表孫權的好處。呂蒙與陸遜等江東士族交好,實際上代表顧陸朱張等江東大族的好處。這些江東大族反對北擴作戰,更熱衷於在江東攻打山越增加自家的部曲和地盤。而且退一萬步說,即便真的要攻取荊州,一定要殺死關羽父子,以至於和極為看重兄弟情的劉備結下死仇嗎?呂蒙等人擅自行事來裹挾逼迫主公孫權,真的說得上忠義?

null

由此,筆者認為,劉備不見得一定不會歸還荊州,而長遠來說,緩幾年解決荊州問題對於孫權來說無疑更加有利。孫權實際上是被呂蒙等人裹挾,實施了不睬智的盲動。劉備團體與孫權團體互拼,各自損耗後;曹丕繼位馬上策動了大規模的伐吳,由於缺乏劉備團體的策應,孫權一度異常兇惡,這正是與劉備團體決裂的惡果。

本文系冷刀兵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