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我幹了件大事。
我和年糕,像成年人那樣,認真地談了一次,我們談的主題是:為什麼我比別人的媽媽都要忙?
這個問題,我被問過無數遍:
「你創業這麼忙,還有時間帶孩子嗎?」
「都沒時間帶孩子,你還憑什麼寫育兒文章?」
▲ 邊看稿邊吃盒飯
這些疑問,來自後台的留言、媒體的採訪、朋友的(假裝)關心……
但我覺得,唯一有資格要求我解釋的,是年糕本糕。
我先給年糕看了一張照片。
這是一個看繪本的小女孩,我告訴他:
「這個小姑娘叫雲雲。她媽媽生病了、爸爸長期在外地打工。
雲雲和你一樣愛看書,她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大熊爸爸的故事。每次講到大熊爸爸把小熊抱在懷里的時候,雲雲總會向老師靠緊一點。
她多希望爸爸能抱抱她,可是快過年了,她的爸爸也不一定能回家。
媽媽上個周末不在家,就是去給雲雲這樣的孩子去送書,陪她看看書,抱抱她。我們還給她送了一個大熊爸爸喔,她可開心了。」
「可是,你是我的媽媽呀。」年糕有點不滿的嘟囔。
我笑著拍拍他:「你經常會在報紙上、雜誌上看到媽媽;我們走在路上,有時也會被認出來,是不是?也許你覺得挺正常,但其實很少有小朋友會這樣的。」
年糕有點困惑:「為什麼呢?」
「因為你媽媽很特別——特別的操心、特別的多事。
從小媽媽會給你吃奶酪、喝牛奶,你還會知道吃蝦肉能補充蛋白質。
但是你知道嗎?還有很多寶寶吃的不夠好,他們的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能把寶寶養的更好。
這個時候,媽媽就會很著急;看到像雲雲那樣的孩子,媽媽也會難過。
所以媽媽有很多事要去做,就像送書,媽媽今年做了20次,送出去了8500本。
如果一本書是一顆星星,8500顆星星都亮起來的時候,就會特別漂亮。
所以我們給這件事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繪本微光’。」
我輕輕抱了抱他說:「你知道嗎?大家把媽媽這樣的人,叫‘公眾人物’。
意思就是,媽媽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幫助到很多的媽媽和寶寶。
還有你喜歡的人體認知課動畫片、印著你名字的滑板車……不只是你,很多小朋友也喜歡。
前幾天,媽媽還像超級飛俠一樣,救了一個小朋友呢——」
「你氣我今天又沒有接你放學,氣我又沒有早點回家陪你。可無論媽媽多忙,你都是我最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現在,我本來應該在開會,等一下我也還是要回去工作。只要有可能,我一定會選擇優先回來陪你——因為你在媽媽心中最重要。」
呼——
醞釀許久的、和兒子最鄭重的一場談話終於結束了。
我像和好朋友聊天一樣,和他分享著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我的苦惱和開心;也希望他能像好朋友一樣理解我、支持我。
但他能聽懂多少呢?我有點忐忑。
他想了一下,對我說:「媽媽你蹲下來。」
然後,他過來抱了抱我、笑了笑,蹦蹦跳跳跑開了。
年糕真的長大了。
好神奇啊!
那個只會哇哇大哭的小寶寶,已經能理解我、安慰我了。
他睡覺不再需要人陪、有了情緒能很快自我調整……
偶爾趁他睡著,我們偷偷溜進去,還會發現他還是緊緊抱著小兔子——自己睡覺,還是有點害怕的吧。
但是沒關係,我非常確定:他已經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就像今天我非常確定,他一定能理解我對他說的這些話。
仿佛心里已經和自己說了一萬次:瞧,我早知道會是這樣的。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成長,更能讓媽媽生出篤定的勇氣。
去年這時候,我拍過一個視頻,團隊小夥伴讓我進行一次「糕媽和糕媽」的對話:
一個是留在家里照顧孩子的我,一個是在創業江湖里拼殺的我。
那就是我當時的狀態:撕扯的、分裂的,總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擔心自己陪孩子的時間不夠。
在那個視頻里,我不可自抑地哭成狗。
但今年小夥伴問我:「糕媽,你這一年哭的多嗎?」
我脫口而出三個字:不太多。
因為,我和年糕一起長大了。
夏天的時候,我發起了一次關於「親子關係」的巡講,在準備演講稿的過程中(也就改了十幾遍吧),我搭建了「育兒金字塔」模型,試圖告訴媽媽們,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什麼。
比起「媽媽永遠在場」,能給孩子高質量的有效陪伴、能關注到孩子精神層面的需求,也可以是好媽媽的一種打開方式。
這也是我和自己和解的方式:
我不再糾結陪伴年糕的時間長短,但是每天晚上的親子時刻,我會放下一切關掉手機,專心地和他做一個科學實驗、搭一個樂高模型、看兩本書……
我第一次看清楚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父母、我們又該怎麼影響孩子。
後來,當我在北京、上海的巡講會上,把這些感悟分享給媽媽們時,有人淚流滿面——懷疑自己是不是好媽媽,真得能讓一個女人如此痛苦。
而我所做的,就是告訴媽媽們哪些是最重要的:放下焦慮,聚焦親子關係,把時間花在刀刃上。
就像你選擇怎麼陪伴孩子一樣,人到中年,所作的無非是選擇題。
什麼時候堅持,什麼時候放棄,這是我在創業的第五年,學會的重要課題。
這一年,我同樣經歷了很多至暗時刻:
在關鍵課程上線的前一天喊停;
親手砍掉了團隊花了巨大心血研發的項目,承受著小夥伴們失望、質疑的目光;
被失眠、體重直線下跌折磨,當焦慮和自我懷疑潮水一樣撲過來的時候,每個晚上我都在害怕: 我是不是不適合創業,我能不能做得更好,我會把這些優秀的小夥伴們帶到溝里去嗎?
一樣在中年危機里掙扎的你,也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時刻吧——就好像努力的爬到了山頂,突然發現眼前只有下坡路。
不知道還能往哪里走,只能把自己困在原地。
我決定重新尋找自己的方向。
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我就去聽書、學英語,或者乾脆去健身房揮汗如雨。
學的越多,就越多發現自己過去的空白;肌肉越酸痛,越能肯定自己的努力。
我突然發現:承認自己的失敗,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像我不能每天接送年糕上學、不能為他精心準備每一頓飯菜,可我理解他的每個想法、尊重他的每個決定。
並且,我知道他會為我的努力驕傲,會期待成為像我一樣的人。
2018,是我做媽媽的第五年,也是我做「年糕媽媽」的第五年。
我的兒子長大了,有時看他淡定的揮手說「媽媽再見」,還會有那麼一點不舍的小心酸。
我也「長大」了,無論是做媽媽還是做「年糕媽媽」,都不會再患得患失——叫停課程,是因為教具質量不夠好;砍掉項目,是因為我想把力氣花在做媽媽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是的,我已經做出了選擇,我選擇做正確的事。比起瘋狂地向前奔跑,我更願意堅守,願意站在原地,深深地向下挖掘,去攫取那股清泉。
而給我力量的人,是年糕,也是你們——親愛的媽媽們,是你們的支持,讓我的每次表達有了意義,讓我的每個堅守有了分量,你們也是我生命里一顆顆亮起來的星星,給了我最大的勇氣。
2019,我們一起加油,做更好的媽媽,也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