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西夏與遼的格局對抗?
1044年,隨著西夏王國的日益強大,原本由北宋和遼國形成二元對立的東亞雙方格局也隨之產生重大變化。尤其是在李元昊稱帝後,曾經以扶持西夏抗衡北宋為主的遼國,很自然被推向了興慶府的對立面。
為了將躥起的西夏壓制下去,遼興宗耶律宗真決定禦駕親征。他也因發起了遼帝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西征戰事。但這次注定不會太過成功的出擊,還是在李元昊建立的西夏防禦體系面前,變成了遼國中前期歷史上的最大敗仗之一。
多邊格局凸顯
早期的黨項人 必須依靠遼國的支持
早期的西夏勢力,主要是依附於遼國側翼的黨項部落集團。盡管在北宋建立之初,他們選擇了投靠汴梁朝廷,卻發現自己的權力隨時可能被日益加強的中央官吏所侵占。於是,在不得已中倒向了東面了遼國。
此時的遼國,已經大體上處於地盤穩固階段。通過攻滅渤海國、控制女真部落、吞並燕雲十六州和向草原方向的恩威並施,契丹人已經完成了自己過去從未想過的東北亞大帝國。盡管沒有能夠入主中原,卻絲毫不影響遼國在國際地位上力壓北宋一頭。相反,宋朝的主要對外交流和貿易管道,還要通過契丹人的控制區。尤其是在西北的黨項人也叛亂後,幾乎所有的對外管道都被人捏在手里。
遼國不僅壓制著北宋 也壓制著西夏
因而,在北宋的中前階段,大體上維持與遼國的和平,並力主消滅根基尚不穩固的西夏。但糟糕的軍事實力,不僅無法踏平河套地區,反而讓李元昊的威望隨勝利而一路看漲。但讓汴梁君臣都想不到的情況,還是在他們的戰略失敗後突然浮現。已經羽翼豐滿的李元昊,不準備繼續以遼國藩屬地位示人。他的稱帝舉動,不僅傷害了北宋君臣們的感情,也招來了遼國皇室的干預。
在李元昊稱帝之前,遼國只是對西夏勢力有程度不高的防范。因為只要西夏與北宋的戰爭繼續下去,通過河西走廊方向的貿易就無法暢通起來。相應的,來自西方的商隊就會更加傾向於走草原路線,從遼國控制的可敦城或雲州東進。但這對於北宋和西夏而言都不是什麼好事。
遼國的可敦城就因為西夏的戰亂而如魚得水
如果說宋朝還能用青海道與廣州口岸做補充,那麼西夏就真的只能在戰亂中飽受貧困之苦。
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元昊,不會看不到長期戰爭給自己事業所帶來的傷害。所以,在1043年力主同宋朝簽訂了收取歲幣的互市協定,並對遼國方面也冷淡起來。他的目的就是要將西夏變成東亞大陸上的第三極勢力,不再任由北宋和遼國中的任何一方擺布。
多國格局是遼國所不願意看到的
走向戰爭
韓國動畫片中的西夏軍隊
面對李元昊的舉動,身為遼國皇帝的耶律宗真也非常清楚緣由。遼國若要維持對北宋的最大程度壓制,就必須將汴梁的對外管道都死死卡住。西夏的穩步崛起,則是在其「封鎖」體系上開了一道口子。
因此,遼國很快就開始了邊境上的貿易封鎖手段。在普通生活物資保持流通之外,嚴禁馬匹、鐵、銅的軍事物資的交易。作為貴重金屬的黃金,也不能由民間私自用於對西夏的生意往來。
遼興宗親筆所繪的契丹人與戰馬形象
同時,遼國開始為對西夏用兵而尋找各種借口。首先就是李元昊不顧遼國和親公主的尊貴地位,任由其病死。這既是對遼國皇室的不尊重,也是藩屬國的一個僭越舉動。其次,西夏立國後因人口稀少,不斷從四處招募部落民去定居放牧。原本有很多生活在草原南部和雲州的黨項人,就這樣離開了遼國境內。這又是任何古代國家都不能容忍的挖牆腳行為。
此外,為了召集軍隊備戰,遼國還逼迫宋朝修改了《澶淵之盟》的條款。從此,汴梁朝廷就必須以納貢的名義,每年多交給遼國10萬兩白銀和10萬匹絲織品。由於不敢再起戰端,當時的宋仁宗便同意了修約行為。
在遼國的逼迫下 宋朝無奈的增加了歲幣支出
最後,遼國西部邊境的局勢不穩,徹底引爆了他們對西夏的敵意。1044年5月,那些依然生活在西京地區的黨項部落,發起了抵制契丹當局的叛亂。李元昊果斷出兵越境,幫助同族人擊潰了一支前來鎮壓的契丹偏師。這等同於向遼帝國宣戰。
諷刺的是,李元昊在徹底同遼國人翻臉後,也再度要求北宋增加歲幣數量。暫時不願意攙和北方事物的汴梁朝廷,也順水推舟的奉上更多白銀、絲綢和茶葉,甚至史無前例的承認對方的皇帝身份。這樣,西夏和遼國都為開戰而做好了全部準備。
生活在遼國西部的黨項人 成為了最終導火索
遼國皇帝的大舉西征
為了西征黨項 遼國進行了許久沒有總動員
1044年的秋季,完成初步集結的遼國大軍開始了西征之旅。多達10萬人的大軍,分三路壓向了李元昊初創的西夏。漢學造詣頗高的耶律宗真,本身也是一個重視騎射的契丹式君主,因此決定隨軍出陣。
遼國軍隊的主力是60000人的北線部隊。他們由南院大王蕭惠率領,準備從北翼直接攻打賀蘭山,進而威逼西夏首都興慶府。軍中不僅有大量從地方領地內征集的契丹領主或軍戶,還有負責壓制的部分禁衛鷹軍。這些人馬的集結地,就是農業產出較高的幽州地區,也是經常用來防禦北宋禁軍的主力野戰部隊。隨軍出征的士兵中,更是不乏本地漢兒和奚人提供的騎兵、步兵與輜重車隊。
分散在各地的契丹軍戶是遼國軍隊主力
皇帝的弟弟耶律重元,則率領一支7000人的騎兵部隊作為南路策應。他們將在度過黃河後負責橫掃河套地區,牽制西夏的地方軍,使其不能及時救援賀蘭山戰場。
至於負責統領全局的遼興宗,則跟從中路軍一起前進。其中既有過萬的近衛軍部隊,也有東京留守蕭孝友從遼東帶來的地方軍。除了從契丹領主手里抽來的騎兵外,還有不少渤海人與女真人組成的仆從軍追隨而來。
包括女真、奚人和渤海在內的部族 都要派出軍隊參戰
這年9-10月,三路大軍從屬於西京的金肅城出發,開始分頭進攻西夏各地。遼軍的意圖也非常明顯,希望以最短速度抵達興慶府,對西夏進行釜底抽薪式的斬首戰略。為此,除了在南方進行襲擾作戰的南路軍外,中路和北路都直接盯著賀蘭山區前進。
但為了分散李元昊的注意力,也是為了進一步欺騙西夏軍隊的設防重心,作為鐵桿主力的北路軍將迂回到賀蘭山區進攻。前進速度慢一拍的皇帝直屬力量,則在渡過黃河後穿越河套地區。這樣一來,無論西夏將主力軍隊放置在任何方向,都會面臨顧此失彼的問題。
西夏的首都是遼軍西征的重要目標
李元昊的防禦體系
西夏境內的地形要素 將給遼國人帶來巨大麻煩
平心而論,遼國的西征布局若是面對北宋這樣的對手,可能非常有效。但李元昊的西夏勢力,卻不屬於這個類型。經過幾代人同宋朝、契丹和吐蕃勢力的對抗,他們已經摸索出一套非常靈活的防禦體系。
在地理上,西夏具有三個對自己有利的自然要素。首先是拱衛著首都興慶府的賀蘭山脈。龐大的遼軍主力,要從這里突破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無論是步兵方陣還是騎兵隊列,都不能在山間從容展開。加上連綿數里的輜重車隊,很容易被伏擊者攔腰截斷。其次,就是流經大半個西夏邊境的黃河。不僅在東南方向上保護了首都,也在客觀上阻擋了遼軍的前進速度。最後,是逐漸沙漠化的地區環境,讓入侵者後勤壓力巨大。遼軍主力也不得不沿著黃河的水系前進,避免可怕的後勤災難。
賀蘭山與黃河 拱衛著興慶府
在制度上,西夏的全民皆兵制度比遼國要更加徹底。任何建立在沙漠綠洲中的城寨,都可以獲得極高的動員率。老人、青少年和女性居民,都有拿起武器守城的義務,以便將青壯年男子集中起來組成野戰力量。李元昊也正式利用這套體系,組建了自己的鐵鷂子近衛軍。地方長官也能湊集起部落騎兵作戰。在敵人陷入攻城戰或漫長行軍時,西夏騎兵可以從容選擇進退。
當然,針對遼國此次的大兵壓境,李元昊也不能將其當做常規入侵處理。根據斥候與邊境部落傳回的消息,李元昊大致了解了耶律宗真的戰略雛形。
李元昊幾乎全程都掌握著遼軍的動向
針對僅僅是負責牽制的南路軍,李元昊要求南部的各城鎮都閉關自守。對方主要由騎兵組成,難以攻克嚴密設防的城市。加上缺乏輜重支持,補給品都需要以戰養戰來獲取,很容易陷入焦土+堡壘戰術的汪洋大海。
針對擁有雄厚兵力的北路軍,李元昊決心在賀蘭山區將之拖住。大量的西夏部隊被集結在這個方向上,並沿著賀蘭山麓呈梯次部署。一旦遼軍發現這個方向上有大量西夏部隊存在,就會義無反顧的進行強攻。介時,數量過多的他們,反而不容易在山間快速突破。
秋季的賀蘭山區 並不是軍隊行進中的理想路線
針對耶律宗真的中路軍,李元昊將大量河套地區的人口從原來的定居點里撤出。將來不及運走的物資燒毀,並通過填埋水井等方式來阻止入侵者獲得水源。這也意味著,西夏野戰軍將暫時集中到賀蘭山部署,不會出來保護其一半以上的核心領地。但李元昊的直屬精銳,將隨時保持對這路敵軍的關注。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李元昊的部署非常成功。耶律宗真倒是因為過於分散的使用部隊,而讓每一路人馬都限於被動之中。
河套地區的沙漠化地形 也是遼軍前進的重大障礙
決定命運的沙塵暴
對於騎兵比例很高的遼軍而言 這次西征是一個後勤噩夢
分頭前進的遼軍,很快在先前圈定的作戰範圍內遇到了困難。南路的耶律重元,根本沒有攻破大型城鎮的手段。他的騎兵在碌碌無為之中,度過了整場戰爭。西夏守軍則在城頭笑看對手的無能為力。
在北線,南院大王蕭惠的大軍也如期陷入了賀蘭山區的鏖戰。在數次前哨作戰中,黨項人的輕騎兵都顯得不是遼國精銳對手。在合理髮展的劇情推進下,遼國主力開始進入設防的山間小路。大量的黨項民兵,用各種手法來發起突襲,並嘗試不斷製造路障來減緩對方前進速度。所以,縱使遼軍在裝備和訓練上都更勝一籌,也不得不以最慢的速度前進。騎兵在這種戰局中尤為艱難,幽州的唐式步兵也只能呈縱隊前進。至於擅長造車的奚人,更是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黃河與賀蘭山之間的地帶 非常適合守軍防禦
唯有在中路,耶律宗真的部隊非常順利。由於幾乎沒有什麼抵抗,全軍在百無聊賴之中走了200公里。期間,北路軍的戰報與李元昊的求和請求,不斷交錯傳來。前者雖然進展龜速,卻還是在勝利中畢竟興慶。後者則似乎是受不了遼國的兩路夾攻,不得不尋求和解。唯一的問題來著後勤。在得不到任何就地補給的情況下,中路軍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大量非戰鬥減員。
發現對手完全中計的李元昊,立刻出動自己的3000鐵鷂子近衛軍出擊,全力阻擋即將完全進入沿黃河平地的遼國北軍。後者雖然已經疲憊不堪,卻還是盼來了期待已久的決戰。兩軍便在賀蘭山與黃河之間列陣,將主力騎兵部署在中路,並由步兵保護兩翼。混戰中,遼軍的具裝騎兵很快就逼退了西夏人的精銳鐵鷂子,但卻被李元昊提前部署的拒馬和大盾牌阻擋。這些人是西夏從宋朝一邊招降或俘虜的步兵,非常擅長以設防陣地來抵抗騎兵沖鋒。
鐵鷂子是李元昊精心培養的近衛軍部隊
發現正面進攻無效的蕭惠,立刻策動右翼騎兵進行迂回進攻。在逼退了西夏側翼的地方騎兵後,成功撼動了只能抵禦正面的步兵陣地。激戰中,李元昊只能帶著千餘人騎兵突圍。而來不及撤走的步兵,則只能在原地做著徒勞的抵抗。但也是在這輪沖鋒過程中,西夏境內常見的沙塵暴卻不期而至。已經陷入步兵隊伍中的遼軍騎兵,因為從未遇到此類情況而陣腳大亂。
李元昊則抓住機會,發起了最後一次反撲。人馬具裝的鐵鷂子從滾滾沙塵中沖出,瞬間沖垮了缺乏準備的遼國騎兵隊伍。慌不擇路的他們,又向後亂入了己方陣線。西夏追兵則趁機沖到跟前,徹底摧垮了遼軍的士氣。大量的遼國士兵因地形狹窄與視野有限,死於混亂之中。騎兵則在兩眼一抹黑的逃竄中,被步兵和輜重堵住生路。於是,數量更少的西夏人反而獲得了更大優勢。不少遼國皇親貴胄因來不及跑路而淪為俘虜。
從滾滾沙塵中沖出的西夏騎兵
非決定性勝利
第一次賀蘭山之戰勝利 並沒有扭轉西夏的劣勢
1044年的第一次賀蘭山之戰,以李元昊的西夏完勝而告終。在遼國北軍潰敗之前,無所作為的南路軍就已經堅持不住而先行後撤。至於漫無目的的中路軍,也在得到戰敗消息後迅速東撤。遼國也因此遭遇了建國以來的重大失敗之一。
然而,西夏並未獲得決定性的勝利。除去因戰敗和後勤困難而死的數千士卒,遼軍的主力依然健在。而且因為戰爭完全發生在西夏境內,對於遼國本身的生產沒有任何影響。西夏人卻因為大面積軍隊調動和焦土戰術,損失了很多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對於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小國而言,這樣的勝利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遼軍雖然被暫時擊敗,卻在戰鬥中體現出超過西夏軍隊的戰鬥力。就連李元昊精心培養的鐵鷂子具裝騎兵,都無法抗衡遼國騎兵的打擊,其他地方部隊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戰中獲勝了。
人口有限的西夏 根本拿不出打長期消耗戰的軍隊
更要命的情況,發生在戰役後的第三年。為建立西夏而奔波一生的李元昊病死,西夏內部暫時失去了可以主持大局的強力人物。整個國家的經濟,也沒有從1044年的戰爭中恢復過來。擁有更多資源儲備的遼國,卻完全可以用前一年的殘軍再戰一回。
於是在1049年,耶律宗真便迫不及待的展開了戰爭報復。這一次,他不僅改進了自己的戰略部署,還在維持後勤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點
推薦閱讀
三川口之戰:西夏軍隊的初顯鋒芒
分享本文寫作資料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冷炮的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