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1張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2張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蘇州留園五峰仙館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5張

一、巍巍宮殿

中國人特別重視起名這件事。《左傳》記載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申孺提出給人起名有「五法七忌」,可是那會兒許多大人物的名字看上去依然相當隨意,比如鄭莊公叫「寤生」(難產倒著出生),齊桓公叫「小白」(皮膚白),晉成公叫「黑臀」(屁股黑)。

後來起名逐漸成為一件人生大事,在中上層社會形成嚴格的規範,馬虎不得。

與人名相似,中國人同樣重視給建築取名,而且還要做成匾額懸掛在屋簷下,極為醒目。這個傳統在君主所擁有的宮殿上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殷商末葉開始流行高台式的宮殿,商紂王建的叫「鹿台」,周文王建的叫「靈台」,到了春秋戰國,諸侯們紛紛大興土木,營造台榭,不但建築巍峨壯麗,名字也五花八門:吳國有姑蘇台,齊國有柏寢台,楚國有章華台,齊國有檀台,燕國有黃金台、崇霞台……大致都能夠準確表達建築的基本特點或者強調某種文化寓意。

秦始皇統一天下,所建宮室數以百計,各取佳名,例如上林苑西邊有一處宮殿種植了大片垂楊,就叫「長楊宮」,其宮門望樓是觀賞射獵的地方,叫做「射熊觀」。渭水南岸的宮殿主要舉行宴樂活動,起名叫「興樂宮」,宮中臨近魚池的高台叫「魚池台」,飲酒的高台叫「酒池台」;鹹陽宮北面有「望夷宮」,取「遠望北方蠻夷」之意。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阿房宮台基遺址

秦朝最著名的宮殿是阿房宮——秦始皇去世前兩年下旨建造朝宮,以「阿房」二字作為前殿的臨時名稱,原本打算待完工之後再更換正式的名稱,可是不久秦朝就滅亡了,阿房殿並沒有真正建成,後世卻將「阿房宮」用作秦朝所有宮殿的統稱。關於其確切涵義,一直存在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指「四阿頂」,就是廡殿形式的四坡屋頂,「」音「」,意思是「」,形容這是一座宏偉寬廣的四阿大殿;有人說此殿位於山阿之側,所以叫「阿房」(阿旁);有人認為「」本身就是「」的意思,這里的房屋距離鹹陽近,故稱此名;還有人說「」指高地,「阿房」形容在高如山阿的台基上建房。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漢代宮殿遺址出土的「長樂未央」瓦當

漢高祖定都長安,城內最重要的兩座宮殿分別叫做「長樂宮」和「未央宮」,合起來是「長樂未央」四個字,意思是「永遠快樂,無邊無際」。長樂宮中有臨華殿、長信殿、長秋殿、永壽殿、永寧殿;未央宮中有承明殿、壽安殿、宣室殿,皇后的寢宮以花椒和泥粉刷牆壁,又暖又香,象徵多子多福,名為「椒房殿」。

此後歷朝宮殿都十分注重起名的問題,而且經常沿用前朝宮殿的名稱,比如曹魏、西晉、北魏、南朝皇宮正殿都叫「太極殿」,宮前正門都叫「端門」,皇帝的寢殿都叫「式乾殿」。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傅熹年先生繪大明宮含元殿復原圖

唐代首都長安宮殿鼎盛,除了繼承隋朝的太極宮之外,還新建東內大明宮和南內興慶宮。大明宮正殿極為宏偉,名叫「含元殿」,源自《易經》「」卦「含宏光大」和「」卦「元亨利貞」二語,有「包容天地本原、含納萬物元氣」之意,大有盛唐氣象。

興慶宮本是唐玄宗繼位前的藩邸,登基後升格為宮殿,並在西南部建勤政務本樓,表示自己勤於政務、不忘本分,但實際上卻是舉行宴會、欣賞樂舞百戲的場所;又在西面建樓,登臨可觀其兄弟寧王、薛王、申王、岐王的府第,特意取《詩經·棠棣》描寫兄弟情誼的典故,定名為「花萼相輝樓」。

明代南京始建和北京再建的皇宮都叫「紫禁城」,「」指天帝所居的「紫微垣」,「」指警衛森嚴的禁地。外朝三大殿依次為「奉天」「華蓋」「謹身」——「奉天」二字出自《尚書》,意即「奉行天命」;「華蓋」是紫微垣中的一組星辰,又指帝王車輦上的傘蓋;「謹身」取「謹慎修身」之義,提醒帝王時刻注意反省自己。

此外,外朝東西有文華殿武英殿,寓意「文臣武將」;內廷皇帝寢殿名「乾清宮」,皇后寢殿名「坤寧宮」,一為天,一為地,中間是「交泰殿」,出自《易經》的「」卦象辭:「天地交,泰」。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明清紫禁城外朝三大殿與太和殿匾額

嘉靖年間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失火,重建後更名為「皇極」「中極」「建極」,這里的「」均指帝王統治天下的準則。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將紫禁城建築燒毀大半,清廷入關後予以全面重修,三大殿改稱「太和」「中和」「保和」,體現宇宙萬物和諧的意境。後來袁世凱妄圖稱帝,一度將三大殿改為「承運」「體元」「建極」,復辟失敗後又改了回去。

總體而言,在等級森嚴的中國古代社會,宮殿位居金字塔的最高層,其名稱首先需要凸顯皇權威嚴,其次是祈福納祥,同時也會包含其他各種意蘊,並與其具體功能相對應,在所有建築題名中最具代表性。

日本、朝鮮、越南等東亞國家受中華文明影響,其宮殿建築往往襲用中國宮殿的名稱,比如日本京都禦所正殿叫「紫宸殿」,韓國首爾景福宮正殿叫「勤政殿」,越南順化皇宮也叫「紫禁城」,看上去很眼熟。

明代吳承恩寫《西遊記》,提到西行途中許多國家的宮殿,往往將中國歷朝宮殿和民間傳說中的宮殿混在一起說,比如對寶象國王宮的描寫是:「九重的高閣如殿宇,萬丈的層台似錦標。也有那太極殿、華蓋殿、燒香殿、觀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階,擺列著文冠武弁;也有那大明宮、昭陽宮、長樂宮、華清宮、建章宮、未央宮,一宮宮的鐘鼓管,撒抹了閨怨春愁。」在諸多莊嚴的宮殿之名中插入一個「燒香殿」,實在有點滑稽。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5張

二、千門萬戶

除宮殿之外,中國古代其他各種建築類型同樣擁有自己的命名體系。

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看見城門上大書「襄陽」、「金陵」等等城市之名。實際上這種情況只有現代的車站和機場才會出現,而古代每座城市都有不止一座城門,各有各的名字,絕不可能直接把城名標在上面。

唐長安城東邊有一個春明門,當時人經常從此門進進出出,以至於後來「春明」二字竟成為首都的代稱;皇城正門叫「朱雀門」,北門叫「玄武門」,均為標識方位的「四靈」之一。元大都正門叫「麗正門」,明清北京外城正門叫「永定門」,內城南面正門為正陽門,東為崇文門,西為宣武門

順便說一下,按北京方言,稱呼所有正式的城門都不能加兒化音,只有東便門、西便門這類非正式的小城門才能帶兒化音,以示區別。

即便是普通的城市,其城門名稱也自成一套。例如位於京杭大運河岸邊的淮安古城由舊城、聯城、新城三個部分組成,其新城南門叫「迎薰門」(迎接和薰的南風),西城門叫「覽運門」(觀覽運河),東城門叫「望洋門」(遠望大海),北面兩座門,一為「拱極門」,一為「戴辰門」,均有「拱衛北極」的涵義,放在一起看,頗有一種對稱的美感。

宗教建築的名稱大多與所祀奉的神佛有關,如佛教寺院中的彌陀殿、天王殿、伽藍殿、大悲閣,道教宮觀中的玉皇殿、老君堂、三清殿。儒家祭祀系統的壇廟和文廟由官方統一設置,建築名稱更為規範。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北京恭王府後罩樓及其匾額

古代的住宅建築,無論王公府邸、官僚宅第還是普通民居,其中的廳堂屋舍往往也都擁有自己的名字,其中不乏措辭典雅的例子。比如北京恭王府中路用作薩滿祭祀的神殿叫「嘉樂堂」,東路兩進後院的正房為多福軒樂道堂,分別用作王府客廳和王爺的居室;西路有葆光室錫晉齋——後者因為收藏西晉陸機《平復帖》而得名;府邸最北的後罩樓分別懸「瞻霽樓」和「寶約樓」二匾。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東陽盧宅肅雍堂

江南很多大宅由同一家族的若干支系宅院組成,通常各院的主廳都有專門的堂號,以此作為本支的稱號。比如浙江東陽的盧宅,中軸線上坐落著肅雍堂、同壽堂、樂壽堂、世雍堂,此外還有東吟堂、世德堂、大雅堂等等,其堂號大多源自儒家典籍,表達禮樂和諧、家族興旺的寓意。

福建地區的土樓是中原遺民聚族而居的特殊民居形式,幾乎每座都起了響亮的名字,例如振成樓、奎聚樓、福裕樓、承啟樓、慶雲樓、清福樓等等,寄托尊祖、求福等願望。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5張

三、園林亭台

在所有建築類型中,古代園林中的亭台樓閣最講究起名,希望用文字的方式對建築及其周圍景觀的主題進行總結和歸納,具有渲染意境、引發聯想的功能。在很多園林的建設過程中,建築名稱並不是預先完全設定好的,而是建成之後再加以品題,宛如書畫作品上的題款,具有畫龍點睛般的意義。《紅樓夢》第十七回賈政曾說:「若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斷不能生色。」雖為小說虛構的情節,卻反映了古代的實情。

秦漢時期的園林建築相對粗獷,名稱也比較質樸。西漢上林苑中有許多獨立的樓觀,分別叫昆明觀、蠶觀、平樂觀、遠望觀、燕升觀、觀象觀、便門觀、白鹿觀、三爵觀、陽祿觀、陰德觀、鼎郊觀、魚鳥觀、走馬觀、上蘭觀、當路觀等等,大多直接根據其功能來起名,例如白鹿觀位於白鹿原上,周圍馴養大量白鹿,可供觀賞、射獵,細柳觀建於大片柳樹林中,走馬觀前可表演馬術,觀象觀相當於觀察星象的天文台,蠶觀是飼養春蠶的地方。

後世園林建築的題名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文學色彩更加濃厚。北朝洛陽華林園中有九華台、清涼殿、臨澗亭、臨危台、瑤華宮,南朝建康華林園中出現清暑殿、通天觀、景陽樓、華光殿、鳳光殿、興光殿、醴泉堂、一柱台、層城觀,諸名刻畫景致,模擬仙境,引人遐思,當時的君臣紛紛為之吟詩作賦。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唐代王維《輞川圖》摹本中的南垞

唐代以後,園林中經常出現成套的景名,大半與建築有關。著名隱士盧鴻(又作鴻一)在嵩山建造了一座東溪草堂,設有十景,其中建築包括草堂樾館。大詩人王維在藍田山谷中利用廢園舊址建造了一座輞川別業,其主體庭院名為「輞口莊」,另設二十景,一部分是谷中原本就有的自然山水與植被,另一部分是在山水間點綴的建築,如用銀杏木做屋梁的文杏館、兩處獨立庭院南垞北垞、竹林中的小築竹里館。這些景名成為後世許多園林建築競相模仿的對象。

北宋名臣司馬光曾經在洛陽建獨樂園,其中分設七座主要建築,分別叫讀書堂、釣魚庵、采藥圃、見山台、弄水軒、種竹齋、澆花亭,造型各不相同,同時與七位古人的風雅事跡逐一對應:勤於讀書的董仲舒、隱居垂釣的嚴子陵、深山采藥的韓伯休、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池州戲水的杜牧、愛竹成癖的王子猷、澆花自娛的白居易,人在園中,仿佛與七位先賢結伴而居。

比司馬光年代略晚的學者李格非作《洛陽名園記》,盛讚獨樂園的妙處,還提到洛水之北有胡氏二園位置絕佳,景色深幽,但是「亭台之名皆不足載,載之且亂實」——批評園中建築的名字起得不好,降低實景的價值——比如「玩月台」「學古庵」之類,看上去確實沒什麼道理。

明末清初文士張岱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對於園林也很有研究。他在給友人祁彪佳的信中專門談到:「造園亭之難,難於結構,更難於命名。蓋命名,俗則不佳,文又不妙。名園諸景,自輞川之外,無與並美。」他認為給園中亭榭景致取名既要避免俗氣,又要防止過分文雅,比造園還要難,唐代輞川別業之後,再也沒有好的題名了。同時卻對祁家的寓山園大加讚揚:「諸勝其所得名者,至四十九處,無一字入俗,到此地步大難。」寓山園建築有水明廊、讀易居、聽止橋、溪山草閣、友謝軒、太古亭、選勝亭、虎角庵、妙賞亭、志歸齋、酣漱廊、爛柯山房、約室、寓山草堂、靜者軒、遠閣、試鶯館、即花舍、遠山堂、四負堂、八求樓等等名目,確實含義雋永,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蘇州網師園月到風來亭及其匾額

不過明清江南地區的園林建築有很多上好的題名,不在寓山園之下。這些名稱往往從經典的詩詞文賦中提取典故,為亭台增色不少。如蘇州拙政園的與誰同坐軒源自宋朝蘇東坡的詞:「與水同坐,清風、明月、我」,直接將遊者與風月融為一體。留園的涵碧山房以古詩詞中常見的「涵碧」二字來形容山池之間的廳堂,大有靜逸之氣。網師園的月到風來亭源自理學家邵雍的《清夜吟》詩:「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點出觀賞此亭的最佳時刻。退思園中模仿畫舫的建築名叫「鬧紅一舸」,表現出獨特的動感和盎然的春意。

相比而言,北方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的建築取名比江南地區稍顯遜色,但佳辭妙題依然層出不窮。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給承德避暑山莊各題三十六景,康熙所題均為四字,乾隆所題均為三字,前者意境空靈,後者偏於寫實。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中的「望蟾閣」「景明樓」「山色湖光共一樓」「寫秋軒」、「霽清軒」,北海中的「濠濮間」「鏡清齋」,都可算是很好的題名。另外,北京半畝園有「瑯嬛妙境」「海棠吟社」,青州偶園有「佳山堂」「近樵亭」,保定蓮花池有「宛虹橋」「藻泳樓」「響琴榭」,各有各的精彩,可與江南園林媲美。

給園林建築取名,往往需要搜腸刮肚,大費周章,才能找到好的用詞。《紅樓夢》詳細描寫了賈政、寶玉父子與眾門客對大觀園各處景名反復推敲的過程,堪為佐證。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清代孫溫繪《紅樓夢》插圖中的大觀園題名場景

寶玉小小年紀就對題名問題很有思考,提出幾條重要原則:一是編造新名不如直接採用古人已有的名章雋句,因此用唐詩「曲徑通幽處」來題入口處的假山,比眾門客提議的「疊翠」、「錦嶂」、「賽香爐」、「小終南」之類的詞藻要好得多;二是用典故不能過於直露或迂腐,而是應該雅致渾成,故而橋上小亭用「沁芳」兩字優於源自《醉翁亭記》的「翼然」和「瀉玉」;三是既不能脫離實景胡編亂造,也不能辭不盡意,比如同樣形容怡紅院,「紅香綠玉」就比「崇光煥彩」更貼切。這些道理實際上是曹公本人的心得,放在別處也同樣適用。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5張

四、近代餘緒

歐美國家無論人名還是建築之名都遠不及中國這麼複雜,但近代以來卻對中國的建築名稱有很大的影響。

早在乾隆年間,圓明園就修建過一組模仿歐洲巴洛克風格的西洋樓,卻並未採用西文名稱,而是分別叫做「諧奇趣」「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一望而知非中國本土樣式,很有異域情調,卻又符合中國建築的取名之道。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上海外灘洋樓舊影

鴉片戰爭之後,列強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很多城市被迫對外開放,並設置租界,有大量的地名和建築名直接源自外國人名或公司名,例如上海外灘的格林郵船大樓(Glen Line Building)、沙遜大廈(Sassoon House)、麥加利銀行大樓(Mackellar Bank),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有點特殊的是天津的利順德大飯店(Astor Hotel),其名取自《孟子》中的名言「利順以德」,同時也是創始人英國聖道堂牧師John Innocent中文名「殷森德」的諧音,一語雙關。

不過晚清、民國時期,中國絕大多數建築還是按照舊的規矩來命名,並沒有全盤西化。比較好玩的是北京崇文門在元朝時叫「文明門」,因為門內有一座「哈達大王府」,民間俗稱「哈達門」,後來衍化成「海岱門」,清末稱「哈德門」,英美煙草公司拿來做香煙牌子,暢銷多年,導致後人誤以為「哈德門」和「沙遜大廈」一樣,都是洋人起的建築名,卻不知原來另有淵源。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4張

清華大學藤影荷聲之館

近代一些新式學堂開風氣之先,但其建築之名往往仍延續古老的中國傳統。比如清華大學的前身是留美預備學校,其早期校園建築大多出自美國建築師之手,採用歐洲復古風格,但學生宿舍卻分別叫「新齋」「明齋」「強齋」,著名學者吳宓先生將自己住的教師宿舍題為「藤影荷聲之館」,並請人寫了一塊匾掛上去。

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天津等地帶有殖民色彩的洋樓都更換了名字,各地新建的建築大多採用富有革命精神的名字,諸如「人民」「勝利」「勞力」「紅旗」「光明」之類的字眼幾乎隨處可見。到了60年代,建築命名更趨時風,許多有「封資修」嫌疑的舊建築名稱也被改掉,「東方紅」「反帝」「反修」風靡一時。後來改革開放,很多建築又悄悄改回原名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重新打開國門,給建築起洋名成為新的時尚,各地高樓大廈「維多與利亞起飛,布魯共克林一色」,很多住宅樓盤尤其熱衷於「維也納森林」「威尼斯小鎮」「格朗德山」「普羅旺斯花園」「里維埃拉」之類的名號,似乎由此就可以多沾點洋氣,抬高檔次。其實這些名字生搬硬套,起得不倫不類,散發出強烈的鄉土氣息,山寨感十足,沒有什麼正面的意義。

當然,近四十年的新建築也取過不少好名字,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比起古人來,現代中國人在建築題名方面的詞匯顯得相當貧乏,而且沒有什麼章法。鑒於最近時事,此時回顧一下中國古人給建築取名的歷史,恐怕並非毫無意義。

大家一周閱讀排行榜

1.徐荔媛|德國的垃圾分類有多變態(高智商),中國留學生都知道

2.張豐|有一種精神內傷,叫做跟父母聊工作

3.廖偉棠|你的身上有沒有蟑螂的氣味?

4.布谷學社|國家的瘋狂與一代傑出頭腦的毀滅

5.姚遙|那些嚮導演討錢的慰安婦家屬,不該被文明社會群嘲

原標題:《古人給建築取名,是一門大學問》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中國古人給建築命名的學問,今天已少有人懂 | 大家 歷史 第31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