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樂行是何人?為何將他比作為《水滸傳》中的柴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想必大家都知道《水滸傳》中的小旋風柴進,他出生地主家庭,喜歡結交江湖豪傑,也經常庇護被官府追鋪的逃犯。在《水滸傳》中,他曾經收留過武松、宋江、林沖等多位英雄好漢,深受四方豪傑的敬重,被譽為現世的「孟嘗君」。為什麼把捻軍首領張樂行比作《水滸傳》中的柴進嗎?張樂行是何許人也?

張樂行是何人?為何將他比作為《水滸傳》中的柴進 歷史 第1張柴進(劇照)

張樂行乳名香兒,渦陽縣人。他和柴進一樣也出身於豪紳地主家庭,張家有土地500餘畝,他自己還開了一家作坊,因此家中頗有餘財。張樂行為人也和柴進頗為相似,他仗義疏財,疾惡如仇,也熱情款待受清政府追捕的亡命者。如遇官府追捕過急,他則備上厚禮,親自禮送出境,所以在當地的聲望很高。

張樂行是何人?為何將他比作為《水滸傳》中的柴進 歷史 第2張張樂行

鹹豐二年(1852年),安徽北部發大水,當地百姓為了生活開始結捻。捻是淮北方言,是源自於捻繩,寓意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求得生存。喜愛結交豪俠的張樂行自然而然成為一支捻軍的首領。同年冬天,眾多捻軍首領相聚於雉河集,推選張樂行為盟主。鹹豐六年,張樂行又被河南、安徽兩地的捻軍共同推為「大漢盟主」,正式建立了大漢政權。捻軍整編為黃、白、紅、藍、黑五旗,張樂行為五旗旗主,拉開了反清高潮。

張樂行是何人?為何將他比作為《水滸傳》中的柴進 歷史 第3張捻軍

張樂行先率捻軍北上河南攻城掠地,失利後轉而南下,開始和太平軍合作,張樂行本人更是被太平天國封為征北主將。鹹豐七年(1857年),捻軍在六安大敗清軍,之後又配合太平軍在三河大敗湘軍,取得三河大捷。同治元年(1862年),清軍僧格林沁部率軍攻占了蔣集圩堡,張樂行率領的捻軍由於勢單力薄只好退回到渦河以南。

次年,僧格林沁率領數萬蒙古鐵騎攻占張樂行的發家地雉河集,張樂行僅帶10餘人突出重圍,投奔捻軍藍旗李家英部。但是誰想李家英見捻軍勢弱,早已被清廷招降,因此張樂行這一去無異於自投羅網,白白送給了李家英晉升之資。張樂行被清軍抓到之後,很快就在周家營被處死了。捻軍首領張樂行雖然殉難,但是捻軍餘部仍然堅持鬥爭,1865年,捻軍甚至擊斃清軍統帥僧格林沁,滿朝震驚,同治帝甚至三天沒有上朝。

參考文獻:

1. 施耐庵:《水滸傳》,2014年。

2. 范文瀾等編;中國史學會編輯:《捻軍》,1953年。

3. 江世榮編:《捻軍史料叢刊》,1957年。

4. 郭豫明著:《捻軍起義》,1979年。

5. 江地著:《捻軍人物傳》,1990年。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施祺 王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