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汪精衛紀念鴉片戰爭百年資料短片封面截圖
文 | 諶旭彬
最近看了一段汪精衛紀念「鴉片戰爭100周年」的視頻資料。①
汪的講話,可以說是操縱、扭曲歷史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典範。
時為1942年的8月29日,中英鴉片戰爭結束、兩國簽訂《南京條約》一百周年之日,汪偽與日軍合作,在南京召開了一次「阿片戰爭百周年反英興亞大會」。
「阿片戰爭」是日人用詞,漢語中的「鴉片戰爭」,即譯自該詞。
汪在會上說道:
「所以今天紀念的意思,……就不是什麼報仇雪恨。那紀念的意思是什麼呢?紀念的意思呢,就是指示出一條,中國現在應該走的道路,這個才是紀念的意思。…………如果大家集中一條心,往孫先生所指的路往外走,我們一定能夠建立(戰勝)大東亞戰爭!我們一定能夠興復中華!我們一定能夠保衛東亞!」(省略號系因筆者某些字句辨識不清)
註:因視頻無法上傳,這里截取了汪講話的音頻
講話提到的「孫先生所指的路」,即孫中山生前所主張的「大亞洲主義」。
汪將日本人的「大東亞共榮」,等同於孫中山的「大亞洲主義」,這是一種刻意的扭曲。
1924年11月28日,孫中山訪問日本,曾就何謂「大亞洲主義」,做過公開演講。
孫說,當今國際關係當中,同時存在著「霸道文化」與「王道文化」。前者是一種「只有飛機炸彈,只有洋槍大炮,專是一種武力的文化」,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就屬於此類。後者講究仁義道德,「是感化人,不是壓迫人;是要人懷德,不是要人畏威」。孫強調,自己提倡「大亞洲主義」,是希望走「王道文化」之路,「為被壓迫的民族來打不平」。故此,他希望日本好好思考一下自己要走的道路:
「你們日本民族既得到了歐美的霸道的文化,又有亞洲王道的本質,從今以後對世界文化的前途,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幹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②
很明顯,孫中山要的,是王道版的「大亞洲主義」;汪偽和日軍所實施的,則是霸道版的「大東亞共榮圈」。
圖:汪精衛在「阿片戰爭百周年反英興亞大會」會場
汪偽之所以要在1942年紀念「鴉片戰爭一百周年」,與1941年底英國對日宣戰有直接關係,目的是通過煽動反英情緒,來增進國人的親日情結。
這場宣傳,是汪偽1942年的重大活動,整個淪陷區自「中央」到「地方」,都被動員了起來。
比如,偽湖北政府接到指令,在8月27~29日,也集中舉行了「紀念鴉片戰爭百周年」活動,旨在「發動擴大反英美宣傳,藉以喚起民眾,擊滅英美勢力,完成東亞建設」。偽省政府連續三天「出動全體宣傳員,赴街頭講演南京條約所受之恥辱及英美壓迫中國之痛史,並表演反英美的畫片劇」,「市府各機關長官亦將定期廣播‘英美侵略史’‘鴉片戰爭史’」。偽湖北政府下屬的偽黃陂縣政府,也舉了「鴉片戰爭一百周年紀念反英興亞大會」,重點宣傳了「鴉片戰爭經過及英美諸國侵略東亞之罪惡史」。③
汪偽政府《外交公報》1942年第72期刊載有《汪主席在反英興亞大會上訓詞》(公報文章與大會發言的主旨相同,但具體的文字表述存在很大差異)。訓詞非常鮮明地在煽動反英情緒,試圖將日本打扮成拯救中國的盟友。
比如,汪在訓詞中說:
「我們今天紀念百年前的今天締結之所謂南京條約,可是南京條約自大東亞戰爭之日起已廢除了,至少已停止了。是誰使之廢除之,使之停止的呢,是中國自己嗎?我們應該慚愧得抬不起頭來。沒有日本的陸海空軍,南京條約的壓力,仍然壓在中國的頭上。中國今天應該猛醒了,中國從今天起,只有整頓自己,鞭策自己,怎樣的與日本協力,以完遂大東亞戰爭……」④
明明是當時侵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在汪精衛的筆下,日本卻成了中國最有力的「盟友」,成了將中國拯救出《南京條約》的恩人。顛倒是非,莫此為甚。
圖:汪精衛紀念「鴉片戰爭」100周年訓詞
為了替日本侵華洗地,並洗白自己的投敵行為,汪精衛還在訓詞中利用三國史,做了如下一番發揮:
「說說三國志罷。西蜀劉備因為孫吳奪了荊州,殺了關羽,氣忿不過,興師去打,落得大敗虧輸,氣死在白帝城的時候,諸葛亮受遺詔輔政,第一件事便是與孫吳講和,這一件事,照如今重慶方面的人來看,豈不是大逆不道嗎?西蜀只得四川和漢中,失了湖北湖南,江山便去了一大半了,而且上將關羽,也給孫吳殺了頭,並且將頭送給曹操了。一個創業的先帝,雪恥不成,活活氣死了,在這時候去和孫吳講和,照重慶發面的人講來,豈不是十足道地的漢奸嗎?然而諸葛亮決不為這些留言所動,知道天下大患,在曹魏,不在孫吳,連孫吳以拒曹魏,尚可支持,若一味繼續不斷與孫吳尋仇,其結果只有同歸於盡,因為這樣,才毅然決然與孫吳講和,因為這樣,才能南征孟獲,北伐中原,直至身死之後,繼者非人,方才覆亡,而在他生時,卻能以至弱敵至強,使曹魏及司馬畏蜀如虎。」
顯然,汪精衛是在將日本比作東吳,將西蜀比作中國,將英美比作曹魏(緊接著這一段,汪開始論述「英帝國不打倒,世界無和平之望」)。同時還將自己比作了「與東吳講和」的諸葛亮。
概念偷換到如此境界,也算是費盡心機了。
圖:汪精衛試圖利用三國史來洗白日本與自己
同期,日軍和汪偽還致力於通過電影、戲劇等文藝產品,向淪陷區民眾灌輸親日與反英美思想。
淪陷區的中國電影,當時由東和商事董事長川喜多長政管理。他的洗腦手段是:提供膠片給中國人,讓他們自己去拍攝影片,因為「中國電影」遠比「日本電影」更容易對淪陷區的中國人造成影響。日方的管控主要集中在兩點,(1)不允許電影內容助長反日情緒;(2)通過各種歷史劇,重構英美對中國的侵略歷史,將中國人的排外情緒,從日本轉移向英美國家。⑤
以鴉片戰爭為題材的中日合拍電影《萬世流芳》,就是配合上述洗腦手段而誕生的影片。
電影講述了青年林則徐與兩個大家閨秀的情感故事。女主角靜嫻本是福建巡撫之女,對被留在巡撫署讀書的林則徐心生愛慕。後林則徐科舉及第,受命南下禁煙。靜嫻之父去世,兄長又吸食鴉片導致家道中落,遂遁入空門為尼,研制出「戒煙丸」救濟世人;後又組織、參與三元里抗英並犧牲。林則徐為其立墓碑「萬世流芳」。
淪陷區電影人拍攝此片,緣於無法抵抗日軍的刺刀。不過,他們刻意將此片拍成一部愛情劇,也讓日軍相當不滿,認為沖淡了電影的反英色彩,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宣傳目標。所以後來又曾在日本東京重新拍攝了一部宣傳色彩更濃的《林則徐》,但上映時鮮少有觀眾購票。
圖:電影《萬世流芳》海報
描述太平天國之亂時英國人的種種陰謀的中日合拍片《春江遺恨》,也是相似性質的影片。影片虛構一個日本武士高杉晉作,講他如何如何幫助太平軍,與助清廷為虐的英國人作戰。高杉晉作在影片中一再強調日本「熱愛著東亞,熱愛著中國」。
這種建構所試圖帶來的,是一種「滯後的憤怒」。
其實,鴉片戰爭發生之日,清帝國民眾幾乎沒有任何感受。1894年的甲午中日之戰,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也限於廟堂中高層與部分知識分子受到震蕩,底層民眾仍然沒有什麼感知(蔣夢麟小時候,甚至長期以為甲午之戰是中國大勝)。
1907年,禦史黃瑞麟在奏折里痛心疾首地寫道:
「今思十年前甲午之役,台灣既已割讓,然官僚中竟有不知之者。甚至庚子之變時,京畿之地雖為之震驚,然東南地方官僚中競有全然不知、歌舞醉飽者。」⑥
中下級地方官僚尚且如此,底層民眾也就更可想而知了。國與民割裂至此,才是真正需要反思之處。可惜的是,這個層面的反思,汪精衛們並無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只是如何愚民。
圖:汪偽政權宣傳部長林柏生在「阿片戰爭百周年反英興亞大會」會場
①視頻地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710482/
②《大亞洲主義》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神戶高等女校對神戶商業會議所等五團體演講。
③《紀念鴉片戰爭百周年,省市積極展開反英美宣傳》,《武漢報》,1942 年8月27日,第3版。《黃陂擴大舉行宣傳鴉片戰爭辱國條約》,《武漢報》,1942年9月4日,第2版。轉引自:徐旭陽,《試論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地區敵偽政權的奴化宣傳——以湖北淪陷區偽政權為例》,《民國檔案》2015年第2期。
④汪偽政府,《外交公報》,1942年第72期,第35頁。下文引自該資料者不再贅註。
⑤鐘瑾,《民國電影檢查研究》,中國電影出版社,2012,第164~165頁。
⑥《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第一編《三、黃瑞麟摺》,1907年。轉引自:(日)溝口雄三,《中國的衝擊》,三聯書店,2011,第225頁。
(點擊標題可跳轉頁面)
「陰陽五行」用於治病,是歷史開了一場荒唐的玩笑
如何區分真國學與假國學
作者自己都答不上來,高考現代文閱讀應好好反思
真辯證法與中國田園辯證法的區別
皇帝不喜歡活著的顏真卿
日軍從故宮搶走了多少文物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神話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