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動圖上方「行銷觀察報」→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就不會錯過每篇好文章啦!
⊙作者葉川|行銷觀察報(yingxiaogcb)
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在這個碎片化、多元化的時代找到真實的、不被標籤的自我時,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下的品牌們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從海爾兄弟到三只松鼠,從百草味的抱抱熊到百雀羚的因雀思聽,從「擬人化」行銷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漸漸變成各大品牌的必爭之地。
所謂「擬人化」,顧名思義:就是將產品或者品牌的某個特點,以人格化的方式表現,有的是將產品或者品牌直接比擬成人。也正因為此,讓殘酷的行銷戰場少了些血雨腥風,多了些溫存和優雅,今天葉川就跟大家探討一下品牌「擬人化」之道。
1
占據消費者心智
「擬人化」成為品牌首選
特勞特在《行銷戰》中講,現在這個時代行銷的戰場本質上講已經不是在貨架,而是在於消費者的心智,如何能有效的使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有效占位,是贏得行銷戰的關鍵。
而在心理學上,消費者更願意與自己同類的「人」打交道,品牌就是一個統一的標識,冷冰冰的物。品牌是物,用戶是人,怎麼破?這就需要將品牌賦予「人」的特徵和行為,讓其具有形象化和情緒化的特點,只有這樣,消費者才會購買。所以,擬人化是品牌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的首選,而品牌擬人化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1、使品牌形象具象化,助力品牌做到推廣增值
因為人是具象化的個體,所以將品牌比擬成「人」,也可以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既能拉近和消費者的距離,增強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又能很好地傳遞品牌文化和品牌內涵,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品牌做到推廣和增值。
就像杜蕾斯,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趣的「段子手」,頻繁在網路上與網友們互動,甚至,還在感恩節,帶上其他品牌一起搞事情,展現品牌間的「友誼」。這對於用戶來說,杜蕾斯已經不是一個品牌了,而是一個擁有朋友的「人」。
2、幫助品牌獲得認知,讓消費者對品牌建立感知
將品牌形象賦予人的特徵,能讓消費者在腦海中出現產品的時候不僅是一個產品,而是有靈魂的,它的特點也更加鮮明,從而幫助用戶能更好地了解和認知品牌。因此,品牌擬人化不僅幫助品牌獲得認知、記憶、忠誠等正面的產出,還能培養品牌識別意識、消費者與品牌之間關係的感知。
同時,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不再單純以產品功能為導向,而是更加關注品牌背後的人格化特性,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往往會喜歡與自己氣質相似的品牌。就是我們熟悉的江小白,就用一個年輕文藝的小夥包裝自己,讓消費者拿起酒瓶,看到這個戴著眼鏡、圍著圍巾的小夥長著一個大眾臉時,會感覺像看到了自己。正是這種擬人化的包裝,讓江小白脫穎而出。
3、賦予品牌以溫度和辨識度,讓消費者產生共鳴和社交需求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通過擬人化,品牌在消費者面前不再以冷冰冰的形象出現,而是化身為有溫度的、與消費者有類似性格特徵和高度辨識度的「人」。這不僅緩和了消費者接觸品牌時的戒備情緒,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的社交需求,最終達到陪伴的目的。
心智行銷時代,早期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牌想要獲得消費者更持久的關注,而且從品牌深層次去突破消費者的心智,做到強占位,就必須重視「擬人化」。
2
擬人化後,品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擁有「人性」的品牌不僅可以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們幫助消費者在品牌那里找到歸屬感和信任感,以心換心,形成心靈共振,讓消費者與品牌建立持久的友好關係。
但品牌擬人化並不總是有效的,當品牌發生危機後,擬人化會引發更多的社會質疑和更低的品牌評價。而之前的一則相關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實驗中,先讓消費者先閱讀一段品牌發生危機的新聞,然後給他們觀看了實施和沒有實施擬人化的品牌廣告。實驗結果是,消費者會認為擬人化的品牌更像是具備了獨立思考和主觀意識,其行銷活動更加深思熟慮,更應該對企業的行為負責。
實驗中運用的圖片(左為非擬人化,右為擬人化)
所以,品牌擁有了擬人化形象後,在享受擬人化帶來的收益和附加值時,也應該特別注意對品牌危機和危機發生後的管理。比如在2008年,M&M糖被曝出含有三聚氰胺,幽默風趣的擬人化形象並沒有幫助M&M糖順利度過這次危機,反而為其帶來了更多的負面言論。但M&M糖並沒有立即採取措施,從而導致了M&M公司面臨更難以解決的困境和更差的市場反應。
而在這方面,暖男海底撈就做的比較成功,幾年前,海底撈曾爆出食品衛生隱患問題,這讓海底撈的「暖男」形象一落千丈,導致了更嚴重的信賴危機。但海底撈在事件發生的3小時後,海底撈迅速做出回應—發表致歉信,緊接著2個多小時後又發布了7則處理通報,網友將其歸納為: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甚至將其評價為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最佳」企業危機公關。這樣的品牌危機管理,不僅維護了海底撈的負責任的品牌形象,也幫助品牌更好地實施擬人化品牌策略,並做到長期發展 。
3
把握兩大維度
成功玩轉「擬人化」行銷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品牌擬人化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進行行銷溝通和消費者互動,但也會在品牌發生危機時給企業帶來了更高的經營風險和管理挑戰。那麼,真正的擬人化行銷到底該怎麼做呢?
其實,擬人化的實質是把品牌視作人,包括外部特徵相似的有限擬人化到注入人的感知、情感乃至靈魂的完整擬人化。所以,擬人化行銷可以從外部特徵和情感深化兩個維度展開
1、從外部特徵擬人,建立品牌印象和感知
人的外部特徵包括名字、身材、長相、動作和神情等等,類比到品牌,品牌也可以用人的修辭去描述產品,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品牌的趣味性,讓產品特點更加鮮明。比如杜蕾斯習慣用「杜杜」這一人名自稱;而榮耀8青春版手機,也將產品的外觀與人的特徵結合,並以人的口吻進行自述,趣味化展示榮耀手機的核心賣點。
除了外形之外,還可以結合人的動作,神情進行描述,比如,長城葡萄酒的經典廣告,「三毫米的旅程,一顆好葡萄要走十年」,一個「走」字,擬人化地也寫出了品牌腳踏實地做品質的精神。
2、讓品牌融入人的情緒,培養品牌情感和靈魂
從外形特徵擬人是品牌擬人化的初級形式,更高級的擬人化應該,讓品牌擁有人的情緒特徵,從而培養品牌情感和靈魂。其中情感包含淺層情感(喜、怒、哀、樂等)和深層感情(親情、友情、愛情等),這種情感的輸出,會讓產品或品牌的人格化形象更鮮明,也能讓用戶更有共鳴。
比如江小白在包裝上印的苦情、紮心文案;王老吉「對不起」系列文案所傳遞的不甘與無奈;故宮近兩年推出的萌萌噠話語…無不讓消費者從中找到了情感共鳴和歸屬感。而擬人化的行銷也讓品牌更好的連接目標消費群,讓消費者感受到這個品牌價值背後的溫度,並產生親切感和依賴感。
總體來講,品牌擬人化的關鍵就是要從消費者的角度,賦予品牌「人化」生命,當你的品牌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產權意義上的商標,一個符號,一句標識語,而轉換為一個立體的,能和消費者對話,溝通並達成共鳴的「人」的時候,在現在這個用戶至上的時代中,才會脫穎而出。
END
作者簡介:葉川 曾任職於國內某著名廣告策劃公司,作品曾獲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一等獎。期待和你一起成為行銷界的扛把子!內容有溫度、行銷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