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1張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2張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3張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字數:字數2715,閱讀時間:約7分鐘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4張

歷史提問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答:在金庸先生的名著《天龍八部》裡,有著「南慕容」美譽的慕容博、慕容復爺倆,滿懷「興復大燕國」的壯志雄心,手段也堪稱陰險毒辣。但仔細斟酌,卻叫好多讀者連呼蠢到感人:「復國」這麼大的事兒,關鍵就得手裡有兵。可這處心積慮一輩子的慕容博老爹,雖然也說要「建一支義旗」,卻也只是嘴上說說。兒子慕容復成天在江湖上亂跑,成天想著「收攬人心」,還不惜給人當駙馬認乾爹,可唯有練兵打仗這事兒,半點沒幹。

如此復國套路,等於是成天混在江湖上四處拱火拉仇恨,幹等著天下大亂後混水摸魚,最後落得念佛的念佛瘋的瘋,也是毫不奇怪。這等沒頭蒼蠅亂竄般的戰略,比買彩票中大樂透的概率還低。但對這事兒,小說原著裡,慕容博老爹也是一肚子苦水:「想我慕容氏人丁單薄,勢力微弱,重建邦國,當真談何容易?」說白了,想在大宋造個反,太難了。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5張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慕容博的這聲哀嘆,其實也非常靠譜。在大宋「造個反」有多災?首先就要看看,大宋王朝「守內虛外」的軍事制度。

其實,造反這事兒,放在宋朝歷史上,真不是稀罕事。大宋「田制不立」,土地兼並十分嚴重,農民差役賦稅壓力更極重。別看「富宋」的城市高度繁榮,但哪怕在「夢華」一般的汴京,都是「國都外不數裡,饑寒而死者甚眾」。農民起義也就成了常事,比如在號稱古代「最好四十年」的宋仁宗年間,農民起義就多達四十多次。北宋一百六十七年鼎祚,爆發農民起義二百零二次,每年都要「造一兩次反」。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6張

如此「造反成風」的朝代,慕容博爺倆湊個熱鬧,似乎是不難,但想成功,卻比登天還難:北宋二百零二次農民起義不假,但全都是地方性起義,沒有一次發展成類似黃巢李自成那樣的全國性大亂。別管一開始聲勢多大,幾乎多是很快被平掉。因為大宋這「守內虛外」政策,「守」得太徹底!

就以軍隊來說,宋太祖年間,北宋禁軍不過二十二萬人,發展到八十年後的宋仁宗年間,竟膨脹到一百二十六萬人。而且要注意,恰恰是《澶淵之盟》後的「宋遼和平」年代,北宋的軍隊開始滾雪球般膨脹,就是為了「防造反」。養兵更是不惜血本,哪怕你是禁軍中普通一兵,平日傻吃混日子,也是躺著就有錢糧拿。大宋號稱「富庶」的財政收入,六分之五都用來養兵。

這麼不惜血本養出的軍隊,三分之二以上都駐紮在汴京周圍,哪裡有風吹草動,立刻就能迅速開動。能不能打兩說,但數量上卻是絕對優勢,普通的農民起義,人少且戰鬥力差,當然很快就給平掉。至於慕容博「建一支義旗」?那還真不夠給人塞牙縫。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7張

而且,哪怕慕容博父子「復國」決心堅定,不惜叫麾下「義旗」們修煉慕容家傳武功,各個練成鬥轉星移參合指,打起來以一當十,也恐怕架不住北宋「守內」的另一個大招:招兵!

在大宋朝廷看來,造反不就是為錢嘛,那就比比誰錢多?只要發生動亂或災害,大宋除了開打,也搖起「招兵」大旗,經常把「與人為害者募之入軍」。諸如「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之類的俗話,也正是從北宋年間起流行。以宋代學者吳儆的話說:「防盜莫先於慕名為兵」——把這幫人都當兵來「養」,大宋就安全了。

如此操作,倘若姑蘇慕容家真貿貿然造反,後果也可以想:就算一開始占了便宜,暴打宋軍一頓,可大宋只要「招兵」。自家的「義旗」們,除了鄧百川包不同等幾位死忠外,恐怕都要分分鐘投奔朝廷,隻把自家閃成光桿司令。招兵買馬?就算把燕子塢等「姑蘇慕容產業」全賣了當軍費,恐怕也竹籃打水一場空。造反如此艱難,慕容博慕容復爺倆選擇「混江湖」,其實也是揚長避短。

而細細看這事兒的話,大宋養兵的錢,招兵的錢,根子上說,還是要狠刮老百姓。如此下來,越造反越養兵,越養兵越造反。這樣的惡性循環,也就折磨了北宋一百多年,直到踩入靖康之恥的大坑。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8張

但放在《天龍八部》小說裡,相信也正是這「守內虛外」的制度,讓知道自己斤兩的慕容博爺倆,看到了「復國」新契機:大宋「守內」不假,對外邊防武備可就「虛」了,挑起大宋跟外敵開戰不就得了?如此苦心,正如慕容博給蕭遠山的一句解釋:「倘若宋遼間戰釁重開,大燕便能乘時而動。」

可問題來了,你要拱火,卻哪裡拱不好,可為什麼偏偏要挑起宋遼大戰,為此不惜逮著蕭遠山一家人坑呢?因為放在《天龍八部》的背景年代,即北宋中後期時,這宋遼邊境,就是大宋國防最薄弱的地方。

北宋「守內虛外」,國防出名的「虛」,而作為北宋防禦遼國屏障的河北要地,那更是「虛」到家。宋遼和平後,隨著北宋腐敗加劇,河北禁軍也加速腐化,各級軍官大多紈絝公子哥兒,這幫守土有責的軍將,以元祐年間(《天龍八部》背景年代)監察禦史張舜民的怒斥說,簡直「唯是飲食宴樂,優遊暇日而已」,除了吃喝就是旅遊。日常軍事訓練也「不修講復」,就是一群吃貨軍官帶領的「廢物軍團」。

更可怕的是,就是這樣的「廢物軍團」,到後來連數都湊不齊:比如河北的戰略要沖定州,帳面上駐紮著十萬人,到了北宋中後期,平時竟只有六七千人。而且這還是「河北最為屯兵處」,其他的戰略要地,兵員更是註水。如此「虛」的國防,自然就被慕容博爺倆盯上。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9張

而放在真實的歷史上,看過這樣的國防,這樣的「守內虛外」,也就能明白:為什麼「聯金滅遼」戰場上,河北禁軍組成的宋軍,先被遼國殘兵打的稀裡嘩啦,又被金軍鐵蹄碾壓的體無完膚,叫理論上重兵把守的汴京,輕易就暴露在金軍馬刀下——靠著「守內」和「養兵」,大宋獲得了心理安全,然後心安理得的文恬武嬉,把國防糟蹋成渣。靖康之恥,正是為這一切買單。

但比起這些觸目驚心的北宋王朝敗筆來,慕容博爺倆選擇「混江湖」,卻也來自宋代另一個社會風氣:高漲的民間尚武風。

宋朝常被稱為「弱宋」,但事實證明,「弱」的是北宋的統治者,老百姓非但不弱,相反習武風氣極盛。大宋的民間各地,更是習武「社團」林立,民間「結社」成風。比如在北宋中期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各地,老百姓就組成「弓箭社」,每個「社員」配備弓箭刀劍,平日裡集合練武,一旦遇到外敵或盜賊入侵,就結夥抵抗。以大文豪蘇軾估算,僅定、保兩州,就有651個「弓箭社」,三萬多人成為「社員」。

如此盛況,也成了後世武俠小說的「素材」。慕容博父子混在其中,也是正常:這麼個藏龍臥虎的「江湖」,當然是自己「復國」的助力。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10張

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弓箭社」當然沒有幫慕容家復國,卻成了大宋王朝的真正救星:當靖康之恥爆發,北方半壁山河淪陷時,正是北方大批「弓箭社」站出來,他們或結寨自保,或組成義兵,哪怕裝備低劣訓練有限,卻依然與強大金人浴血死磕。宋室南渡後,正是以「弓箭社」為重要人員的北方義兵們,多年如一日的不屈苦戰,才為倉皇南竄的南宋,贏得了穩住陣腳的黃金時間,以及一次次大好的光復機會。隻可惜,寧可殺良將認大爺送錢「換和平」的南宋王朝,對不起這麼多忠勇的百姓。

慕容博爺倆「混江湖」的話題,其實就是這麼個小切口,足夠幫我們看懂北宋的興衰,更有多少反思在其中。

參考資料:樂小魚《北宋軍事制度變遷》》、《「靖康之恥」全是因為腐敗?八十萬禁軍不能打還真是個體制問題 》、范學輝《募兵制度與北宋的「百年無事」》 、何玉紅、曹偉芹《禁軍缺額與北宋軍政》、楊向東《中國古代體育文化史》

往日文章回顧:

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為何南宋要選擇聯蒙滅金?這個決策正確與否?

北非海盜有多跋扈獗?鼎盛時能讓美國忍氣吞聲

慕容博、慕容復一心想興復燕國,為什麼不招兵買馬,反而成天混江湖? 歷史 第11張

有在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