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不想錯過暖星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暖星社區」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每天5點,暖星陪你回家帶娃~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微關愛社區

作者:墨者

統籌:美國丫丫爸爸

編輯:上海洋洋媽

文案校對:桂林毛豆媽、桂林泡媽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3張

如果要問那些孤獨症領域的專家一個問題:「您最害怕家長問您什麼問題?」可能一大半都會說:「最怕家長沒頭沒尾的丟過來一個問題行為,問我怎麼辦?

要知道,問題行為可不是孤獨症孩子的專利。很多普通的孩子(甚至成人)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問題行為。比如:家長不陪著就不寫作業、得不到東西就發脾氣、玩手機沒有節制……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4張

這些可能是大多數正常孩子都會有的問題,只不過我們孤獨症孩子的問題行為更加突出一些罷了。靜語者的竇老師曾說過:「我們孩子90%的問題行為都和自閉症無關」。說白了,就是我們家長給「強化」出來的。

01

關於問題行為

拿我家仔仔為例,最開始知道他有自閉症的時候,那種天塌地陷的心情可能各位還都歷歷在目。覺得只要孩子能康復,甚至只要能快樂,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他。於是有意無意中便施加了太多的輔助,導致孩子三歲了還不會穿衣服,吃飯都還要用喂的。

而且最開始一知半解,怕引發孩子的情緒問題,基本上是有求必應,甚至揣度孩子的心思比他自己都要積極。很多東西(比如吃喝)都想到了孩子的前面,導致了初期強化物的失效。

後來了解了ABA,痛定思痛,窮盡畢生所學,生生的把他那些問題行為給「掰」了過來。雖然現在偶爾還會冒出一些新的問題,但是我們已經能做到從容應對了。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6張

舉例來說: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時,家長該如何表達?

不恰當的表達方式:

「我孩子經常鬧情緒,而且一鬧起來就滿地打滾。」

恰當的表達方式:

A、我孩子在得不到滿足,或是玩遊戲受挫(比如積木插不上)的時候,B、就會哭鬧而且滿地打滾,C、然後我們就給他想要的,或是幫他,然後還要等他再發泄一會之後,才能漸漸的平息。」

後者描述中有明確的ABC,這樣才算是一個可以進行分析的描述。

而我們對於問題行為的干預也可以從這ABC三方面入手,今天主要介紹對於「C」部分的干預,也稱被動干預。就是說孩子的這個問題行為已經發生了,我們怎麼處理。

02

行為功能的分析

首先,我們家長要改變一個觀念,就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妙招。想著讓專家給你出個點子,然後立竿見影的改變孩子的問題行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越是權威的專家越不會給你「點子」。

我們需要的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析,然後再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干預對策。

而且家長們也不用草木皆兵的覺得孩子的什麼什麼都是問題,這樣干預起來會顧此失彼。我們需要對其行為分類。優先干預那些有危險的行為(馬路上亂跑、用硬物敲玻璃、自殘、攻擊他人、見什麼都放嘴里等),以及社會不接受的行為(用哭鬧來提要求、公眾場合尖叫、較嚴重的自我刺激等)。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8張

咱們先說說行為功能。一般來說,行為的功能分為四類:想要得到、獲取注意力、逃避嫌惡刺激、自我刺激

我們依次來舉例子看看:

上面那個例子中,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哭鬧,就是典型的「想要得到」。再比如,孩子不用語言表達,而是拉著你的手去夠薯片,這同樣也是我們希望改變的「問題行為」。

有些孩子願意當著你的面搞破壞,你越是制止,他鬧的越兇,甚至在你罵他的時候他還「嘿嘿」的樂(我兒子就這樣),這樣的行為功能就是「獲取注意力」。

有的孩子不願意上課,一上課就鬧情緒,甚至把教具都扔到地上,這是典型的「逃避嫌惡刺激」的功能。

仔仔喜歡盯著電風扇看,而且一看就是老半天;喜歡尖叫;喜歡瞇瞇眼,這些都屬於「自我刺激

03

行為問題的解決

知道了行為功能,我們接下來說說我們家長或老師對於孩子行為做出的反應,就是C,結果的部分。

一般來說,我們給出的結果無非就是增強、懲罰、消退這三種。

我們做個訓,孩子做對了我們就給他吃糖果,這樣孩子下次做對的可能性就上升了,這就是「增強」。

孩子「鼓搗煤氣灶」,結果被燙哭了。他下次再發生「鼓搗煤氣灶」的行為可能性下降,這個「被燙了」就是「懲罰」。

你不給孩子吃糖,他就滿地打滾。你不搭理他,他哭一會覺得沒意思就不哭了,這樣的處理就是「消退」。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0張

接下來我們依次舉例來說

增 強

對於增強分為正「正增強、負增強」,上面個訓給糖吃的例子就是「正增強」。

那麼什麼是「負增強」呢,就是用減法的形式讓目標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增加

舉個例子:

我在教仔仔「不要」這個概念的時候,我左手餅乾,右手薑片(仔仔很討厭這個氣味),然後伸出左手說:「要不要」,只要他用語言表達「要」,我就給他吃(正增強)。

然後右手伸到他面前問:「要不要」,這時他會表現出強烈的厭惡感,用手推,我用模仿輔助他說:「不要」。而當且只當他說不要的時候(其他拒絕的方式都不行),我就把薑片撤回來。而我「撤回來薑片」這個結果就強化了他下次說「不要」的這個行為發生的幾率,這就是「負強化」。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1張

懲 罰

接下來說說懲罰:

正懲罰沒什麼可說的,我們每天都在用,比如孩子淘氣,你就抽他。孩子畏懼你的「淫威」下次就不敢淘氣了(雖然這個辦法一般不會奏效,或是會引發其他的問題行為)。

那麼「負懲罰」是什麼概念呢,說白了,就是用「減法」的方式用以減少目標行為下次發生的幾率。最典型的就是,「你上班遲到,老板扣你薪水」,對於孩子來說比如扣除代幣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般來說,我們對這四種結果的使用頻率是「正增強>負增強>負懲罰>正懲罰」。也就是說,我們以積極的增強為主,盡量少用懲罰,尤其是正懲罰,因為懲罰的方式弊端很多。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2張

列舉說明:

首先,稍有心智的孩子都會想辦法來逃避懲罰,這里面就會引發其他的問題行為,比如說謊(常見於NT孩子)。

其次,可能激發孩子的暴力行為,孩子會有樣學樣。

第三,容易引發雙向的負面情緒,孩子挨打了會恐懼,我打完孩子也會懊悔。

第四,懲罰會形成依賴,這種依賴也是雙向的。我們會習慣與這種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而孩子也會察言觀色的看你的反應,一旦有一次你降低了懲罰的力度,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再生。

第五,我老爸小時候經常打我,到現在我還歷歷在目,童年的陰影可能會跟隨一輩子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3張

消 退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消退。

消退一般用於處理「想要得到」,以及「獲取注意力」這兩個行為目的上。就是對於孩子的問題行為採取「不應答、不關注」的冷處理方式。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4張

這里有幾點必須要注意

首先是,不能用消退來處理「逃避嫌惡刺激」和「自我刺激」,否則就是縱容了孩子的問題行為,潛移默化的增強了問題。

其次消退原理的應用必須注意場合和安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顯然不是實行消退的首選,而且孩子一些危險的探索性行為,如捅電門,雖然可以歸類於「想要得到」,但肯定不適合用消退法。

第三任何一個行為的消退都會引起所謂的「消退爆發」,舉例來說,你不給孩子買糖吃,他平時是哭,一哭你就給買。好了,現在用消退法,你不搭理他。他肯定會行為升級,比如開始滿地打滾。這個時候你如果妥協了,那麼他下次就會直接從「滿地打滾」開始。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再引起「消退爆發」,那麼可能會引發「自殘」的行為。所以,我們必須要挺過「消退爆發」的階段,至少也要保證不要在「爆發頂點」選擇妥協。否則就是「增強」了孩子用更激烈的方式來表達需求的行為了。

第四,無論我們採取任何方式,都是要在保證孩子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如果孩子已經開始自殘了,比如用頭去撞地板。那麼我們必須要先保證他的安全,比如把他抱到床上,或是乾脆在地上鋪張墊子等。當然,如果您的孩子消退爆發已經能到了這個階段,說明您之前「欠下的債」太多了,不要想著一蹴而就。

好了,消退的原理其實很簡單,但是應用起來,一般都會遇到問題。這里家長對於除了消退爆發的妥協以外,還有一個就是缺少輔助手段。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5張

區 別 性 強 化

接下來介紹一個比較燒腦的「區別性強化」的方式,也是ABA里比較核心的一個章節。

說道「區別性強化」,真的可以洋洋灑灑的寫上幾萬字,也算是我個人認為ABA中比較難懂的部分。這里只做一些基礎的介紹,以後我會單獨寫幾篇關於區別性強化的文章。

所謂區別性強化是指在同樣的背景下,孩子可能會有多種行為表現形式,但只有一種可以得到增強,而其他行為得不到增強。則該情況下的該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增加,其他行為減少或消失。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6張

區別性強化分為四種,分別是:

1、DRI(區別性增強不兼容行為)

①、增強一個適當的行為用以取代問題行為,而問題行為發生是不予強化。

②、替代行為和問題行為的功能(不一定)相同。

③、兩者在形式上無法兼容。(如安坐就不能滿地跑)

2、DRA(區別性增強替代行為)

①、增強一個適當的行為用以取代問題行為,而問題行為發生是不予強化。

②、替代行為和問題行為的功能(盡可能)相同。

③、兩者在形式上可以兼容。(如一邊哭一遍說:「我要吃糖」)

3、DRO(區別性增強其他行為)

①、在某個特定時間,問題行為沒有出現時,給與增強。

②、增強「零反應」行為。(比如十分鐘沒有尖叫就給與強化

4、DRL(區別性增強低頻行為)

降低問題行為的發生幾率,但不完全消除該行為。

使用區別性強化,配合著消退的方式,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7張

舉 例 說 明 解 決 策 略

好了,我們了解了關於行為分析的核心原理(這也是ABA的核心部分)。那麼,我們再遇到孩子的問題行為時,不要再單單的說:「我孩子老是哭,怎麼辦」之類的了。

我們需要做如下的步驟:

1、先仔細觀察,找出ABC

2、分析行為目的(還記得哪4種嗎?)

3、採取相應的C(增強?消退?懲罰?)同時輔助以「區別性強化」,最終建立起我們期望的行為。

舉個我兒子的例子:

1、行為描述:

(A)仔仔在吃飯的時候,(B)拒絕自己吃,必須要喂著才肯吃,(C)仔仔媽無奈每次都用喂的。

2、分析行為目的:

很明顯是「逃避嫌惡刺激」(拒絕自己用勺子的行為)。

3、採用的策略:

首先對於A部分的干預,平時盡可能停掉所有的小食品,讓孩子有餓的感覺。

針對B的部分,事先通過DTT,以及精細課,已經教會其使用勺子。同時在吃飯的時候,用小桌子、牆角、椅子來圍城一個固定的「吃飯地點」,使其難以輕易的離開。而且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引入了「代幣」模式。

針對C的部分,事先給10個代幣,發生一次問題行為(離開座位、用勺子亂敲、把食物有意的丟在地上多桌上)就扣除一個代幣。吃飯結束後,根據代幣兌換不同的強化物。

同時用肢體輔助其吃第一口,然後0秒延宕的給與其強化(錄一段他喜歡的音樂,大概15-20秒)。等音樂播完,這一口也吃的基本差不多了。然後重復上述過程。同時做好「輔助和強化撤銷」的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導,現在仔仔已經可以獨立吃飯了。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8張

但是,這里也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帶仔仔時,他都能自己吃。可是一換到他媽帶他,就又喂上了。現在,我們用上述的3步來對我愛人的「問題行為」進行干預

1、問題描述:

(A)她獨自帶仔仔吃飯的時候,(B)喂孩子吃飯,(C)孩子很快的吃完了(自己吃比較磨蹭)。

2、行為目的:

很明顯,我愛人是「逃避嫌惡刺激」,她接受不了因為孩子磨蹭、掉飯粒等行為。

3、採取干預方式:

a、盡可能多的製造我帶孩子吃飯的機會,讓仔仔熟練這個行為技能。(前事)

b、當著我愛人的面,由我來帶仔仔吃飯。同時大肆誇獎仔仔獨立吃飯的行為,因為我愛人很愛聽這些話(對我愛人的正增強)。

c、召集仔仔同學周末來我家聚會,孩子在一起玩,家長們各家下廚做菜。然後在吃飯時,我來引導仔仔獨立吃(那幾個同學都得喂)。然後那幾位媽媽就會誇獎仔仔的獨立吃飯的行為,同時我愛人也得到了增強。

當然,由於本人處於家里食物鏈的最底端,所以對我愛人的干預難度比干預仔仔大很多,所以上述這個過程還在艱難的試行中……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19張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20張

最後,我相信很多朋友讀完這些文字後可能還是一頭霧水。慢慢來吧,我們建立起行為分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孩子的期望行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來一樣。

大家一起努力吧,就像胡適先生說的那樣:「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與君共勉!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22張

本文已獲授權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微關愛社區

作者:墨者

ABA教學:居家生活干預之行為干預(附案例) 家居 第2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