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計白當黑
編輯:莉莉絲
2020年4月26日,當當網創始人李國慶挾臨時股東會決議,率四名壯漢在當當總部搶奪公章,上演了當代版的「奪門之變」。引發這一狗血劇情的公章走進了公眾視線。自古以來,公章在古代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是皇帝玉璽尤為珍貴,在歷史中上演了一幕幕人間悲喜劇。
-
權力的象徵
公章的應用,源自人們對信用體系的建立和關註。信用是組織或個人履行承諾的正面記錄,它既兼顧社會的公平正義,又考慮個體的自我約束,是公眾道德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孔子精辟地指出:「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在春秋時期,上至國家,下至平民,普遍追求良好的信用。
上圖_漢代諸侯王璽「廣陵玉璽」
上圖_漢武帝劉砌賜給滇王的金印「顛王之印」
隨著信用體系的完善,具有憑證或信物功能的「璽」應運而生。《周禮》有三條和「璽」有關的最早記載。
其一是「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其二是「貨賄用璽節」,鄭玄註釋:「璽節者,今之印章也。」
其三是「辨其物之微(美)惡,與其數量,揭而璽之。」
鄭玄又註:「璽者,印也。既楬書揃其數量,又以印封之。」
這三處的「璽節」、「璽」和「貨賄」、「貨」有關係,表明了公章的應用和社會經濟活動密切相幹。東漢經學家劉熙在《釋名》中認為:「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進一步解釋了「璽」的實用功能。
同為周朝文獻的《左傳》提到了鈐蓋章章的「璽書」,說明公章由經濟領域向政治領域拓展的發展趨勢。當時官吏任命、政治交往和貿易活動等都離不開「璽」。當時的「璽」,正如東漢學者應劭在《漢官儀》中所說:「璽,施也,信也,古者尊卑共之。」不論是公章,還是玉璽,是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的信用憑證。李國慶率眾奪公章,可以說蓄謀已久的主動出擊。
上圖_秦朝「傳國玉璽」,上的「受命於天,暨壽永昌」
-
皇權的象徵
璽在秦朝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規定皇帝的公章專稱為璽,臣民的公章統稱為印。東華文學家蔡邕在《獨斷》中坦言:「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為璽,又獨好玉,群臣莫敢用。」
不僅如此,秦始皇定鼎華夏後,李斯獻傳國玉璽一方,刻有魚鳥篆文「受命於天,即壽永昌」八字,象徵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初步建立。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陰謀偽造「賜死璽書」,逼死了太子扶蘇和名將蒙恬,玉璽的權威性再一次得以印證。
秦末,劉邦攻陷鹹陽,秦王「子嬰既系頸以組,白車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劉邦和子嬰之間傳國玉璽的交接,表明了政權的更迭。得到玉璽,相當於宣示擁有了名正言順的權力。李國慶當眾搶奪公章,實質上是對公司控制權的公開較量。
上圖_西漢皇后之璽
-
職責的履行
公章的運用,意味著職責的履行。網上報導,李國慶當天搶走了當當網公章11枚和財務章36枚,數量著實不少。古代的玉璽也不是單獨存在的。東漢學者衛宏在《漢舊儀》中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璽。」與秦朝不同,漢朝的諸侯王的印章也稱「璽」,如「淮陽王璽」、「河間王璽」等。
隋朝時,朝廷在秦漢「六璽」的基礎上,增加了「神璽」和「受命璽」。進入唐朝,再增「傳國璽」,共有「九璽」。它們的使用在《新唐書》有著明確的規定,「傳國璽」為改朝傳代專用,「神璽」「藏而不用」,威鎮中國,其它「六璽」的用途分別是「皇帝行璽以報王公書,皇帝之璽以勞王公,皇帝信璽以召王公,天子行璽以報四夷書,天子之璽以勞四夷,天子信璽以召兵四夷。」
上圖_西漢「淮陽王璽」印
北宋大觀元年(西元1107年),徽宗命玉工刻制「乘輿六寶」、「鎮國寶」和「受命玉」等八寶,後又增「定數寶」,再次形成了「九璽」。明朝共有「二十四寶」,「其文不同,各有所用」,如祭祀天地時,用「皇帝奉天之寶」,冊封、賜勞用「皇帝行寶」,發給一至五品官員誥命用「制誥之寶」, 發給六至九品官員敕書用「敕命之寶」,獎勵臣工用「廣運之寶」。
清高宗強調:「蓋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經綸,莫重於國寶。」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他取《周易》「天數二十有五」的寓義,欽定了「二十五璽」。沒想到清朝此後六代而終。如今「二十五璽」保存在故宮珍寶館,靜候遊客的參觀。業內人士指出,李國慶公然搶壓公章,只是當當網管理權之爭的預演,真正的宮鬥大戲還在醞釀之中。
上圖_二十五寶璽 之 皇帝之寶
上圖_二十五寶璽 之 天子信寶
-
瘋狂的公章
史籍中屢現搶「公章」,不足為奇。最有名的「搶公章」主角莫過於西漢末年的王莽。當時皇帝劉嬰年幼,玉璽由孝元太后王政君保管。王莽專權獨裁,意圖篡權奪位。他「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玉璽金鑲玉,西漢say goodbye。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有了玉璽就能在競爭中占據資源優勢。袁術就是這樣一個見章眼開的人。西晉文人樂資在《山陽公載記》中揭秘,袁術「聞堅得國璽,乃拘堅夫人而奪之」,他為了達到目的,居然幹起了綁票,實在令人不齒。後來袁術的野心加速了他的敗亡,落得名利盡毀的可悲下場。
上圖_ 《新三國》中搶獲國璽的袁術
無獨有偶,北宋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皇帝玉璽一把抓,在俘虜徽、欽二帝的同時,還搶奪了玉寶15方、金寶7方、金塗銀寶5方等27方璽印。宋高宗定都臨安時,南宋僅傳承了「大宋受命之寶」和「定數寶」兩方禦璽。
上圖_戰國「春安君印」
現代學者朱家溍在《明清帝後寶璽》一書中指出:「寶璽者何?天子所佩曰璽,臣下所佩曰印。無璽書則王言無以達四海,無印章則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於所屬,此秦漢以來之事也。」一言以蔽之,玉璽相當於皇帝的「身份證」,茲事體大,不容有失。
李國慶搶印把子,企圖通過「休克療法」,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主導局勢的發展。正所謂搶章易,奪權難,搶章事件的當天,當當網立即反擊,宣布公章失控期間,任何人使用相幹公章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書,公司不予承認,被搶公章一律作廢。當當網只是化解了暫時的危機,李國慶絕不會善罷甘休,「搶章門」未完待續,吃瓜追劇。
參考資料:
[1]段塔麗 《座談我國古代帝王玉璽》
[2]周 冉 《玉質寶璽 至尊獨享的皇家專用》
[3]孔 子 《論語》
[4]司馬遷 《史記》
[5]斑 固 《漢書》
[6]郭福祥 《明清帝後璽印》
更多精彩 點擊觀閱
1.清宮戲中看似有身份、有地位的太監,事實上是奴才中的「奴才」
2.同為中國八大古都內,排在開封和洛陽之後的鄭州,為何是河南省會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臺
你「在看」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