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點擊上方收聽音頻
—傳統民俗中秋節—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今天我們要聊到的傳統節日是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個節日可謂是歷史悠久。古代帝王有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當中,就已經出現了「中秋」這個詞。到了漢代的時候,「中秋節」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不過在漢代的「中秋節」和我們今天的中秋節是有一點不同的,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呢?漢代的中秋節不是過八月十五,而是在立秋這一天。
根據《唐書·太宗記》的記載: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已經逐漸成為風尚,中秋節成為了一個固定的節日,中秋這一天可謂是張燈結彩普天同慶,好不熱鬧。到了宋代對中秋節就更加地重視,並已經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習俗,而到了明清兩朝,中秋節已經和元旦是齊名的重要節日了。
中秋節又被稱為「祭月節」。不知您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中國文化當中,對月亮是如此地情有獨鐘?為何月亮承載了那麼多的寓意和情感?說到這兒,我們就要從咱們的傳統文化說起。
根據《禮記·祭統》記載:「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yuè),夏祭曰禘(dì),秋祭曰嘗,冬祭曰丞(zhēng)。」
這裡所提到的四個關鍵字叫:礿、禘、嘗、丞就是一年當中四個非常重要的日子。「礿」對應的就是寒食和清明;「禘」對應的就是端午;「嘗」對應的就是中秋節;「丞」對應的是重陽節。由此我們得知,中秋節「尚月」的習俗是源自於上古的「祭月」文化。
源自南宋詩人楊萬裡的《寄陸務觀》中的名句:花落六回疏資訊,月明千里兩相思。中的後一句「明月千里兩相思」很容易被我們講成「明月千里寄相思」,實際上這句話的本意就是以月來寄情,思念故土和親人。這就是源自於中國的「祭月」文化,由此這「祭月」文化最濃縮的節日就是今天我們所聊到的「中秋節」。
好,今天的《聞古知新》咱們就先聊到這兒,我們下期再見。
(背景音樂來自網路,如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我們的小夥伴
也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