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明朝重用蒙古人的做法?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張

1468年,一場發生在西北邊境的叛亂,震動了進入中期的大明王朝。一小批歸化蒙古人,在並不直接與長城防線接壤的固原發生叛亂。已經被內地民變攪的焦頭爛額的明朝,用半年時間才將其平定。

當時的明朝軍隊,非常依賴蒙古軍戶所提供的精銳。所以,這次叛亂在性質上就和當年唐朝的安史之亂類似。但因為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這場事變也注定無法造成幾百年前那樣的爆炸性效果。

大明朝的蒙古歸化政策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張

紅巾軍雖然反蒙元 卻又不能不用蒙古輸入的技術

早期14世紀後期,明朝在建立的過程中就大量吸收元朝留下的蒙古技術與軍人隊伍。明軍使用蒙古人輸入的回回砲攻克城池,穿戴著蒙古式甲胄去攻略四方。凡是願意歸降新朝的蒙古軍戶,也被朱元璋等明朝初代主管人所高看一眼。

在內地,明朝效仿元朝的舊制度建立安置軍戶的衛所。同時,在每個衛所內都安排了投誠的蒙古士兵。由於害怕他們因人數分散而被同化,甚至特別將其編組為獨立的「達軍」。這樣,一直到燕王朱棣作亂的靖難之役,南方各地的明軍還能湊出超過萬人的大規模騎兵部隊。後來,這些人迅速沒落退化。明朝又將之後招降納叛的蒙古人和中亞色目人安置於內地,從衛所軍戶到錦衣衛地方分支機構,可謂應有盡有。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3張

不少蒙古人作為軍戶人口加入了明朝體系

在邊境,明朝首先設立了多個蒙古人歸化口岸。一方面作為抵禦北元殘餘勢力的堡壘,一方面也盡可能多的吸納新一批蒙古人南下為自己當兵。而從朱元璋得天下的時代開始,就有成建制吸納元朝地方部隊的傳統。一些在西北散領地內的蒙古部族,在城投後被直接授予了世襲官員身份。根據不同情況,給予不一樣的優惠政策。既有分布在河西甘州的蒙古人衛所,也有寧夏固原的自治部落。尤其是後者,不僅可以繼續在規定的區域內放牧,還因為承擔軍役而免於徭役。

在明朝當局看來,這已經是他們能夠給予規劃人的最高待遇。其部族的首領,實際上保留了全部的內在權威。實際權益等同於西南土司或邊境外的內附部族。盡管沒有哈密王那樣的高階冊封,也足以為懷柔政策而感恩戴德。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4張

西北的蒙古軍戶成為了明朝的重要兵源

但凡事皆無絕對。被編戶齊民郡縣和軍戶衛所包圍的小塊牧區,實際上很難養活足夠的部族人口。尤其是固原本身所處的河套地區,自唐末開始就遭遇了持續性的環境惡化問題。而當地經濟在更早之前就仰仗於來自中亞和草原的商隊貿易。但明朝偏偏用眾多衛所與關卡,阻擋了大部分以正規管道進入內地的外國商人。這無疑是對內地蒙古保留區的嚴重經濟打擊。

結果,慢慢恢復人口的蒙古歸化部族,就不可能靠在一畝三分地上放牧來維持生計。他們經常同周圍的貧困郡縣進行小型走私活動,或者冒充入關的蒙古人來打秋風。最後,甚至於吸納逃離郡縣的農民來為自己耕作、放牧。更有人期望有機會突破邊境封鎖,同蒙古高原的遠 大家建立聯繫。固原的叛亂就是基於這種背景發生的。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5張

明朝在北方長期施行著蒙古人打蒙古人的政策

內憂外患的時局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6張

明憲宗治下的帝國 已經開始飽受內憂外患折磨

當然,僅僅固原一地的矛盾是不足以引發大規模叛亂的。但處於明憲宗治下的王朝,在當時已經暴露在各種內憂外患之下。明朝在各地的駐軍也是疲於奔命,舊的社會結構出現了嚴重漏洞。

首先是在邊境上,因蒙古入侵和人口內遷也造成的關外空虛,已經因明朝建立後的人群回流而發生變化。初步完成組織重組的蒙古、女真兩大族群,開始頻繁的與明朝邊軍發生衝突。尤其是地盤廣大而派系眾多的蒙古地區,已經有了瓦剌南下的重大事件。明宣宗的老爹英宗皇帝,就因此當過蒙古軍隊的「座上賓」。到他的兒子主政時,連東北方向的女真也開始鬧騰起來。憲宗皇帝一面用邊軍抵禦,一面要求朝鮮派兵支援。這也成為了明朝歷史上首次使用屬國軍隊助戰。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7張

明憲宗繼位前 瓦剌蒙古人已經殺到了北京城下

其次是在內地,明朝的貿易封鎖和經濟管控,讓很多地區出現了大規模民變。相比此前幾代人所遇到的小型起義,明憲宗幾乎是同時遭遇兩場大規模叛亂。前有由西南的大藤峽事件,接著又有荊湖西北的鄖縣流民之亂。前一場危機爆發於廣西,牽涉到廣東、湖南、貴州等地。後一輪事變源自荊湖西北,波及陜西、河南、湖南三地,最遠都輻射到直隸南部。這就迫使明朝在這個階段內頻繁用兵。而且與英宗時代的南征麓川和北狩土木堡不同,這些戰事基本都發生在明朝內地。

實際上,以上所有問題都反應了明朝的結構性缺陷。蕭條的經濟與社會的失去活力,都讓明朝的管控力度下降。很多以前可以睜一只閉一只眼的擦邊球,現在就成為必須解決的要務。否則明廷就無力維持龐大的軍政體系,出現自朱棣大廢地方藩王以來的最大控制力危機。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8張

明憲宗時代的宮廷婦女 服飾有明顯的蒙古影響

因此,受封於固原的蒙古千戶滿四,便被陜西的地方官要求交出藏匿人口。而滿四自己也不願意繼續被封鎖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空間里忍受制度下貧困。在這種格局下,除少量部族上層外的其餘人,都在赤貧線上下徘徊。這也是非常不利於部眾繼續效忠首領的不穩定因素。

當朝廷派出滿四的侄子滿璹去逮捕自己的叔叔,這位世代為明軍千戶的蒙古首領便宣布叛亂。因為一旦自己遭難,侄子就將成為新的首領,其行為等同於篡位。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9張

不算固原的叛亂 明憲宗還需要在這四個地方用兵

堅挺的百年古堡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0張

固原並不直接位於長城防線位置

滿四及其部眾在1468年的4月起兵後,便以固原當地的石城作為基地與避難所。這座始建於唐朝時期的山城堡壘,曾是吐蕃帝國對外征服後的橋頭堡。在西夏立國河套的時期,也是黨項人地域北宋的南部駐軍要塞。

雖然從11世紀開始,石城的防禦設施就沒有做過任何改進,還是可以仰仗地勢來成為難以攻取的堅城。主城本身就坐落於群山之間,四周大部分地方都有懸崖峭壁保護,周圍還有幾座小山拱衛。不僅築有6-10米高的城牆保護,外面還有3米深的護城河加強防衛。進入城市的唯一方法是一條小路僅供單騎通行的小路,本身也有一座副城守衛。滿四就準備以這里為基地,同明朝的征討軍進行長期對峙。城內的幾個專用蓄水池,也讓他並不擔心自己被圍困。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1張

今天的寧夏石城遺址殘留

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叛變,駐紮在周遭的明軍都毫無準備。滿四雖然只有4000人可以作戰,但其中的蒙古騎兵還保留了先祖的靈活機動戰術。他們主動出擊四方,最遠甚至抵達了河西的甘州,將缺乏備戰的明軍都逐個擊潰。在獲得物資與武器之餘,也打出了招賢王的稱號,在更大範圍內招募加盟者。結果,大量周圍的逃亡人口都跑到石城加入他的隊伍。

1468年5月,30000來自陜西其他地區的明軍陸續趕到石城附近,其中也包括了駐紮在邊境上的寧夏鎮邊軍。由於當時的明軍需要在各地用兵,這樣大規模的集結已是非常不得了的事情。明憲宗也從京師派出的京營參戰,但還在半途中沒有抵達。陜西巡撫陳價卻根本不把數千蒙古人和1萬多流民放在眼里,想在援軍到來前就解決問題。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2張

堅固的石城 是固原叛軍一眼相中的據點

陳價的自信不僅源自兵力優勢,還在於叛軍在當時嚴重缺乏武器。除了先前的部分蒙古軍戶外,大量的依附人口都沒有武裝,更沒有軍事經驗。所以,巡撫大人覺得可以一舉蕩平滿四麾下的烏合之眾。但他發現滿四主動帶著騎兵來向自己挑釁時,便怒不可遏的下令全軍出擊。哪怕他們在前一天晚上才完成紮營,還是不顧勞累而發起強攻。

早有準備的滿四,一路上帶蒙古騎兵且戰且退,成功的將明軍帶離了原本的營地。面對幕僚的疑惑,巡撫陳價更是擺出了不能在賊人面前示弱的政治正確,強令部隊追擊不止。在來回糾纏了10里之後,明軍發現自己抵達了石城山下的山谷。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3張

滿四的蒙古騎兵用標準操作吸引著明軍追擊

蒙古牧民趁機將大量的畜群驅趕過來,直接沖散了他們的隊伍。精疲力竭的明軍,還來不及應付暴走的牛羊,就被尾隨而至的叛軍攻擊。對方僅僅使用木頭棍棒,便將數萬官軍打的全軍崩潰。蒙古騎兵再順勢反擊,將30000明軍全部打散。

經過這場災難性戰鬥,滿四的叛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殲滅了陜西當地的野戰部隊。他還將明軍中的蒙古士兵都招攬到自己麾下,並繼續用輕騎兵襲擊附近的殘餘官軍。受到他們的影響,明廷送往河西甘州前線的軍糧也被劫去。叛軍勢力則增強至20000人。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4張

依靠畜群掩護 使用木棍的流民擊潰了大量官軍

冬季鏖戰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5張

負責指揮平叛大軍的 項忠

眼看局勢失控,明廷派出禦史項忠出馬,帶著萬名京營士兵前往繼續鎮壓。同時還調集了陜西邊境上的50000邊軍一同出陣。以上各路平叛軍中,不僅有裝備大量火器的部隊,也包括了明軍每戰必出動的蒙古騎兵。

1468年10月,各路明軍分幾路前進,避免因過於集中而被滿四的蒙古騎兵偷襲。通過這種分散部署的方式,順利開進石城附近。但各路部隊在具體時間上仍無法做到同步,這就又給了叛軍以機會。首先抵達的延綏鎮邊軍,發現滿四已率領精銳出城迎擊。他們在不計後果的情況下發起進攻,被武裝升級的叛軍給迅速擊潰。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6張

石城本身就坐落於群山谷地之中

這時的明軍也發現,由於數目擴增過大,叛軍已經無法全部躲入山上的主城。大量的流民因野戰能力較弱,被安排部署在附近山頭和棧道上。他們為了抵禦進攻,也挖掘了壕溝形成新的陣地。滿四的騎兵則經常出城誘敵,再佯裝戰敗後撤。企圖將官軍引入這些壕溝密布的陷阱當中。已經屢次因情敵冒進而被挫敗的明軍,則改變思路。利用兵力優勢發起分頭進攻,準備拿下石城附近的各山頭,形成徹底圍困局面。大將毛忠帶著4000精銳邊軍從側後登山,而另一位大將劉玉則從正面的山路發起佯攻。

但石城叛軍的堅韌程度,還是超出了明軍意料。雖然在外圍戰鬥中,大量流民據守的山頭被明軍突襲拿下,但精銳守衛的主城卻始終抵抗激烈。當毛忠率軍翻過山丘,便遭到了城下壕溝的阻攔。蒙古人從城里射箭並投下石塊,打的明軍抬不起頭。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7張

蒙古守軍的復合弓火力對明軍有很大威懾

15世紀中期的明軍,已經從一支重步兵為主的軍隊,蛻變為大量使用遠射武器的輕步兵。除了少許將領衛隊與前排精銳還具有重裝攻堅能力,其餘人在強攻作戰中很那發揮決定性效果。沖鋒之前的毛忠就在關鍵時刻中箭而死,麾下部眾只能撤回山頭重組。負責正面牽制的劉玉同樣中箭受傷,底下士兵險些一哄而散。多虧帶著京營督戰隊的項忠感到,臨陣處決了一名撤退的千戶,才逼著士兵返回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劉玉。

此後,明軍意識到強攻石城是沒有效果的事情,便轉而採取了圍困手法。先是讓人搗毀了城市的引水渠,接著在周圍的山頭建立陣地,用各種火器進行轟擊。但根本沒有攻城炮的明軍,只能殺傷城頭守軍而無法對城牆本身造成任何損害。期間,明軍還派士兵用泥土去嘗試填平護城河與壕溝,也都因為守軍的反擊火力而作罷。有人建議打造攻城車,作為進攻時的移動工事。但軍中的大部分將領覺得強攻損失太大,以至於否決了這個建議。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8張

15世紀中期的明軍已經變成了輕步兵為主

進入11月後,轉冷的天氣開始讓明軍出現動搖。但困守石城的叛軍也因為水源被斷絕而出現了後勤問題。加之原本只能容納幾千人的主城,現在湧入了近萬人規模的隊伍,進一步加劇了自己的後勤壓力。一些叛軍甚至要在晚上,偷偷溜出城取水。明軍就這樣抓獲了滿四的心腹楊虎貍。通過威逼利誘,官軍得知叛軍也急於結束戰鬥,甚至有向北逃入蒙古地區的願望。於是將計就計,準備了好了伏擊作戰。

果然,楊虎貍在被放回石城後,慫恿滿四率軍出來決戰。後者在看到明軍佯裝下山的舉動後,迅速帶精銳騎兵突圍。結果在山間小道遭遇伏兵圍困,成為了項忠的階下囚。但城里的殘餘叛軍,又迅速讓擔任過軍官的蒙古人火敬成為新的首領。在他的率領下,石城內的全部叛軍在某天晚上進行了全體突圍。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19張

這樣的精銳裝備在明軍中只是鳳毛麟角

由於明軍封鎖了大部分出口,僅僅留下通往南方的道路,叛軍主力便在這個方向上鑽入了陷阱。包括火敬在內的大部分人被殺或被俘。分散突圍的其他小股人馬,則還有人在圍追堵截之下暫時逃離山谷。最後一小隊人馬,到1469年1月才被消滅。

至此,持續達半年之久的固原之亂才被徹底平息。明軍前後傷亡多達萬人,戰死數位中高級軍官,前後動用近10萬人馬,才將4000蒙古牧民與1萬多流民消滅。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0張

勉強突擊的叛軍最後被數量絕對優勢的明軍圍殲

鬧不起來的新安史之亂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1張

15世紀的世界 注定了滿四的失敗與無名

如果類似固原之亂的事情,早發生幾百年時間,局勢恐怕將會是另一番模樣。但世界整體格局的變化,注定了這場性質類似安史之亂的叛變,無法成為明朝歷史上的著名事件。

同為朝廷需要倚重的番兵番將,唐朝時的安祿山坐擁的是處於黃金時代的歐洲內陸交通線。當年的固原本身,也是絲綢之路的一個關卡和兵家必爭之地。否則也不會引得後來的吐蕃與黨項人將之據為己有。滿四的先祖在元朝時也在此受封,無疑也說明了當地仍然具有戰略價值。到明軍進入關中,這條國際貨運大動脈的價值已大不如前。明朝會願意保留了當地部族,除去軍事需要之外,就是判定固原並非自己必須占據的重中之重。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2張

世界的經濟大動脈已不可阻擋的移步海洋

放眼同時代的世界局勢,長期的戰亂與破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陸上絲綢之路的價值。船舶技術的進步,促使更多商人將目光投向海洋。整整兩代人之前,明成祖朱棣的大國崛起就主要通過鄭和的船隊得到聲張。以至於後人常常會忽略,當時還有明朝使節曾數次抵達中亞的撒馬爾罕與赫拉特交涉。

盡管還會有絡繹不絕的商賈,嘗試從甘州和嘉峪關進入西北做買賣,影響力卻已經逐漸不若渡海而來的南洋同行。這個歷史進程在當時就已經如此清晰,卻還是被明朝長期堅持的海禁政策給蒙上了一道紗。至於曾經遠勝河西走廊的草原-代道商路,則更因為明軍的陸地封鎖和蒙古高原本身的衰敗而顯得無足輕重。那卻是安祿山往日坐擁財富與權勢的原因,也是後來的滿四變得生活困苦的緣由。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3張

明朝時的西北商路 已經不再顯得十分重要

天下大勢的轉變,無一例外的都會影響到每個參與具體事件的個人。滿四不僅無法像過往的安祿山那樣坐擁世界財富,也無法像范陽節度使那樣招來眾多突厥、粟特、契丹、奚部的外族戰士。他的部落和小塊牧場,其實就是歐亞內陸黃金時代的最後殘餘。他的身後已沒有先輩所能依仗的廣袤後路,所以他所能激起的震動,也就被歷史記錄者磨的波瀾不驚。

但這樣的格局衰退,對於明朝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幸事。項忠在解決叛軍後,下令將石城全部摧毀。類似的事情在明朝時還發生過多次,其結果無外乎是整個河套乃至草原局部的環境荒漠化與人口散沙化。不願前進而只能退縮的明軍,仍舊會遭到各類蒙古部族的襲擊。他們的反擊也因為自己先前的短視而成為沒有根基的浮萍。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4張

整個明朝都無法擺脫蒙古人的陰影

長期的紊亂,將給遊牧交界兩頭的地方都帶來無休止的貧困。北面小王子、達延汗與俺答汗將層出不窮,南方的高迎祥、李自成和張獻忠也必定呼之欲出。

推薦閱讀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5張

寧夏之役:大明悍將李如松的成名之戰

分享本文寫作資料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加入冷炮的知識星球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6張

固原叛亂:石城之戰與鬧不起來的明朝版安史之亂 歷史 第2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