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晚上,一家人提著滿滿當當的年貨回婆家過年,剛進樓道,就聽到從樓上傳來激烈的爭執聲。
爭吵的是一對小夫妻,就住在婆婆家對門,孩子四歲左右的模樣。
隔著門傳出男人的吼聲,孩子的啼聲,還有女人的哭訴聲。
「自從嫁給你,我都多少年沒回娘家過年了,你有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正當我轉動鑰匙準備開門之際,女主的一聲委屈,禁不住勾起心底的傷情:
是啊,結婚以後,作為女兒的我們,都有多少年沒有再回娘家過年了?
三年?五年?似乎更久……
1
曾經天真地以為,結個婚,不過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生活。
結完婚以後才明白,告別的不僅僅是故鄉,是父母,還有回不去的生活。
回想起臨近年關時,辦公室熱議的都是過年的話題:該備些什麼年貨,又該如何過年?
也不知是誰,突然提及「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過年」的話題,霎時,女人群里一片哀嘆,一陣沉默,原來大家都有各自太多的不如意與心酸。
新婚不久的小悅,一臉疑惑,她的回答顯得毋庸置疑:「當然回我媽媽家過年啊,自從我結婚,我爸媽多孤單,過年再不回去陪他們怎麼行?」
「小姑娘,別太想當然啊,你得首先搞定你男人!」結婚多年的劉姐,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小悅。
一聽這話,小悅拍拍胸脯,無比自豪:「我家男人,都聽我的!」
劉姐笑了,她搖搖頭,欲言又止,最後還是忍不住好心勸了一句:「聽姐一句勸,別把男人的話太當真。當然,你們新婚他得聽你,可你也得做好長期思想準備啊!」
劉姐拍了拍小悅的肩頭走開了,留一臉懵懂的小悅,不知其味。
2
小悅不知道劉姐的隱痛,因為曾經劉姐也是在男人「一切由你說了算」 的承諾里喜出望外,後來落落寡歡,最後無可奈何到心如死灰。
記憶中的那年,公司放年假前的最後一天,眾人歸心似箭,劉姐卻到處尋找結伴看電影的人。
我那天恰巧得空,跟著劉姐去看了一場電影,於是也便知道了她多年的苦衷。
劉姐出嫁那天,看著父母老淚縱橫地送自己上婚車那一刻,她就在心底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常回家看看,也一定要陪父母過個團圓年。
可誰料,結完婚,回娘家過年卻遙遙無期,丈夫總會找各種理由搪塞拒絕。
為這,劉姐吵過、鬧過,最終卻都以自己的妥協而告終。
劉姐失落地說,每一年,看著一大家子人在婆家熱熱鬧鬧地團聚、風風火火地串門,她總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父親和母親。
她都不堪想像兩個人老人是如何面面相覷,而又冷冷清清地過著年。
有多少年沒回娘家過年了?劉姐不禁感慨:
作為女兒,自從結婚後,竟然一次都沒回娘家陪父母過個團圓年!
她說跟丈夫置氣的時候,曾經在電話里告訴父母,她立馬一個人跑回家陪倆老來過年,可最後,反倒是父母的寬慰,生生摁下她心頭的痛:
「什麼過年過節的,不都是過個日子嘛!我倆挺好,你就安安心心在婆家待著。
記住了,大過年的,千萬別跟家里人動氣,和和氣氣過年,才能順順心心過日子……」
哪有父母不想在垂暮之年享受兒女承歡膝下的團聚,可為了消去女兒的難處,成全女兒的生活,父母們往往隔著電話強顏歡笑。
一聲「我很好,勿掛念」,成全的是別人,委屈的是自己。
掛下電話,卻不知道多少沉重壓在心頭,無人訴說。
「唉,這輩子,我最欠的是父母的恩情!」
劉姐的無奈,是多少女人共同的無奈,左手是仍要繼續的婚姻,右手卻是對父母越來越多的愧欠。
哪怕再陪父母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卻也成半輩子的奢念。
嫁出去的女兒們啊,你們都有多少年沒有再回娘家過一個團圓年了?
3
嫁出去的女兒如潑出去的水,有時候不是人情寡淡,而是生活現實太無奈。
哪有不想回娘家的女兒,也不是到處都有不識情分的女婿,只是越生活越負重累累,我們就像那馱著重重背殼的蝸牛,寸步難行,步履艱辛。
年前,表哥打來電話說:「提前跟你們告個假,今年我得陪著你嫂子回娘家。結婚十年了,還沒回她娘家過個年,再不去,自己也過意不去……」
每逢過年,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們似乎有了一條不成文的約定,大家會湊一整天,一起吃個飯、聊個天、打個牌度新年,年年如此,多年成習慣。
表哥的這通電話,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歲月一蹉跎,原來已整十年,才恍然:原來表嫂已經十年沒回娘家過年了!
表嫂是個遠嫁女,記憶中,他們結婚第一年,表嫂就有了身孕,腆著肚子與我們歡聚新年。
印象中的第二年,表嫂拎著滿滿一大袋嬰兒用品,一邊奶著孩子,一邊陪著表哥與我們相聚。
再後來,孩子漸漸長大,能說能唱,能走能跑了,而我們也似乎漸漸習慣了表哥一家三口相伴過年的日子。
也許是言語不通吧,眾人眼中的表嫂,看著總顯得沉默。
她不太參與到我們的耍樂中,而是依在自家男人身邊,雖笑意盈盈,卻又顯得生疏。
每一個人都沉浸在各自的歡愉中,誰都不曾留意,這個遠嫁的女人,夾在我們身邊,卻無法相融的生疏。
誰都沒有在意過,她是否思家心切?
一晃就是十年啊,我很感慨時間的流逝,於是打趣表哥:「你是該陪嫂子回家過個團圓年了,再不登門,小心你丈人把你掃地出門!」
表哥尷尬地嘿嘿一笑,然後自嘲:「也不是不想回啊,回去一趟得攢上大半年積蓄。前幾年孩子小,手頭緊,這不一拖就耽擱了。今年買了車,那就風風光光開回去過年,好讓老丈人也開心一下……」
聽著表哥的感慨,突然感觸:有時候,阻礙回家的路,不是距離,不是親情,而是現實生活的難題。
父母總說:「人回來就好,買那麼多東西做什麼?」
可是,為人兒女多年,當生活漸漸拉遠與父母的距離,似乎除了買一堆無論父母是否用得上的東西,才能夠表達內心對父母感恩的愧欠。
很多時候,生活不就是這樣一個接一個的自我圓謊嗎?明明知道父母什麼都不要,他們最盼的不過是兒女歸家,歡聚一堂。
可我們卻總是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生活的不盡人意,寧願用十年的等待,換一時的風光出現在父母面前,讓他們相信:這些年,我們過得很好。
可誰又曾細想,留給父母的還有多少十年可以再等待?
常回家看看吧!哪怕日子過得並不是很好,父母也不會計較。
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嫁出門的女兒是最深的牽掛,看你回家,就是最好!
4
有多少年沒有回娘家過年了?
我想著自己,自從那年披上婚紗嫁作人妻,再陪父母吃個年夜飯,看個聯歡會,守著新年鐘聲放一串鞭炮的日子,已然遠去。
結婚第一年的除夕夜,在婆家吃過飯,我躲進房間給母親打電話。
母親接起電話的瞬間,似乎瞌睡正濃,她說她躺在床上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一旁的父親接過電話問:「在婆婆家還習慣不?」
父親的言語中,聽不到他的失落,卻讓我直想掉眼淚。
往年此時,有我相伴的除夕,我們仨人會在床邊放一堆滿滿的零食,窩在床上邊看春晚邊玩打牌。
父親總有意無意地輸給我和母親一堆小錢,我和母親也樂得從父親兜里一點一點摳出他的私房錢。
直到新年鐘聲響起,我和父親會在院子里燃放長長一串鞭炮,聽過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才算是真正迎來新年。
而如今,沒有我的除夕夜,母親早早上床,父親孤身一人看電視,我能夠想像出此時他們心底的那份孤寂。
我對自己說:明年一定回家陪父母過年。可年年期盼,卻年年耍約,七年了,依然沒有再回娘家過個團圓年。
串不完的親戚,吃不散的宴席,一家親戚沒走完,又有一家來相約。
回娘家的日子,從初一推遲到初二,又從初三推遲到初四,眼看著臨近上班的日子,才好不容易謝絕各家的盛情。
「初幾回家呢?」父親小心翼翼打來電話,明明在家盼得望眼欲穿,卻又在電話里裝作無所謂。
過年成為壓力,讓我疲憊不堪,直到去年,母親身體不適,我在年前把父母接了過來,又叫上公婆,一起吃了個最團圓的年夜飯。
那天,幾乎滴酒不沾的父親在公公的力勸下也喝下不少酒,兩邊的老人似乎有著說不完的話,我能夠在他們的臉上看到濃濃的喜悅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宴罷,走出飯店,公公握著父親的手相約:「老親家,你要多來女兒家,明年我們還要一起喝酒……」
看著眼前的一幕,突然感覺好暖,好欣慰,多少年了,盼的不就是這樣的時刻。
我經不住私下與丈夫商量:以後的年,再不讓任何一邊的老人孤孤單單。
5
電視劇《新結婚時代》里,有一段關於回婆家還是回娘家過年的經典對白。
劉若英飾演的女主說:「哪條法律規定過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
郭曉冬飾演的男主說:「這不需要法律規定,這是人之常情。」
是啊,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回誰家過節, 婆家有老人需要兒女陪伴,娘家也有老人在期盼兒女歸來。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的如意事,即便把過年拆成一個一個日子,也不過是十個手指可以掰得過來。
對父母的愧欠,不過是因為我們回家的腳步越來越少。
傳統佳節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常回家看看。
父母的餘生那麼貴,不知不覺,你會發現,陪伴他們的時間已經開始用次數倒算。
回一次家,能多一分心安;見一次面,也便少一份期待。
把陪伴落在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里吧, 你若把平常日子過成節,父母臉上的笑容, 就是最令人心安的力量。
你過年是回娘家還是回婆家?你有多久沒有回娘家過團圓年了?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聊聊哦!
除了這篇文章
你可能還喜歡看
「我,36歲,年入千萬,不敢結婚。」
一張住院收據,擊潰了99%中國家庭,看完你會醒悟的
◆作者簡介:木青,80後白羊小媽。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本期編輯:小野莉森
我發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