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張

轉載自公眾號:獵奇症候群;

編/譯:Kuma;作者:CANDYGUY

大多數「人類奇跡」都是在自願狀態下才展現在世人面前,並且這些人會贏得許多榮譽與獎勵。

與流行的觀點相反,純粹的剝削在世間並不常見,然而其中有一部分「成功者」背後的故事卻充滿了欺詐和壓迫,今天就要為大家介紹一對擁有糟糕人生的姐妹——黛西.希爾頓(DaisyHilton)和瓦萊特.希爾頓(Violet Hilton)

黛西和瓦萊特是1908年2月5日在英國布賴頓出生的連體雙胞胎,這對姐妹擁有獨立的臟器,只有骨頭、肌肉和皮膚連接在一起。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2張

母親凱特(Kate)之後為她倆取名斯金納(Skinner),但很快在貧窮和恐懼的驅使下把這對雙胞胎賣給了助產士瑪麗.希爾頓。

根據希爾頓姐妹在1942年寫的自傳來看,繼母瑪麗是一個極其嚴苛的人,她從小就訓練姐妹倆掌握各種樂器,這期間伴隨著可怕的虐待和非人化的教育,這對雙胞胎三歲時就開始參加巡回演出。

在舞台上,姐妹倆看起來更像是一對精致的玩偶,觀眾喜歡她們漂亮的金髮和蝴蝶領結。通常黛西在演奏小提琴時,瓦萊特會在邊上彈鋼琴。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3張

盡管這對姐妹在德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巡回演出幾乎場場座無虛席,但她們沒有一次看見過自己的演出收入,所有的錢財都被瑪麗控制著。

當瑪麗最終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去世時,雙胞胎的監護權又落到了瑪麗的女兒伊迪絲和她丈夫邁耶斯身上。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4張

姐妹和伊迪絲夫婦的合照

這對夫妻的作為比母親瑪麗更差,他們強行控制著雙胞胎的體型,讓姐妹倆「越來越漂亮」;她們用暴力控制著雙胞胎舞台和生活上所有的動作。在伊迪絲夫婦的獨裁統治下,虐待仍在繼續……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5張

此後姐妹倆如復一日的參加演出,期間她們遇到了鮑勃.霍普(Leslie Townes Hope)哈里.胡迪尼(Harry Houdini),娛樂圈很快把她們當成了緋聞製造機。

除了與名人之間的緋聞,姐妹倆還被一名叫做米爾.德雷德的女人以25萬元的賠償起訴——懷疑姐妹倆與自己的推銷商丈夫奧利弗有染。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6張

而當這樁官司結束後,姐妹倆偷偷向律師求助,她們告訴律師自己這一輩子都在遭受著虐待和囚禁。律師聽聞後大驚,隨即申請法院將姐妹倆保護起來。

1931年4月,法官宣布黛西和瓦爾特獲得自由(不再受伊迪絲夫婦監護),並讓她倆成為了美國公民。

黛西和瓦爾特很快在美國站住了腳跟,她們主持了一檔節目「希爾頓姐妹的復興」,1932年還參演了電影《怪胎》(Freaks)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7張

電影《怪胎》(Freaks)劇照

看起來希爾頓姐妹自由之後的生活是完美的,然而現實很快就會把她們摧毀。由於遭受了多年的囚禁、壓迫和剝削,天真的姑娘們很快又掉入到了娛樂圈的陷阱里。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8張

無數的男人借著姐妹的名氣炒作緋聞、炒作婚姻,之後的財務糾紛更是讓兩人的名氣一落千丈,被人利用成了家常便飯,而姐妹們深知這就一切就是獲得自由所要付出的「代價」。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9張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0張

1950年,姐妹倆參演了人生中最後一部自傳電影《連體生活》(Chanel for Life),原本打算借著電影重新回到大眾面前,然而票房慘敗,大眾對畸形秀已經失去了興趣。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1張

到了20世紀60年代,姐妹倆已經身無分文……

1962年,希爾頓姐妹最後一次公開出現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的一家電影院里,她們表演的歌舞節目沒有吸引更多的觀眾,最後電影院負責人趕走了姐妹倆……

生活沒有再給她們更多的選擇,姐妹倆最後被電影院附近的一家雜貨店老板收留。之後黛西和瓦萊特在店里推銷薯片幫助收銀,據說姐妹倆非常享受這種簡單的生活,甚至會在休息室里為同事表演各種節目。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2張

普通人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1969年某天,雜貨店老板發現希爾頓姐妹沒有來上班,出於擔心報了警。警方在家中發現躺在床上感染流感的姐妹倆,送往醫院時黛西已經死了,幾天後瓦爾特也離世了……

這對「時代寵兒」的唏噓生活結束了,被病態、名利、恐懼、嘲笑支配了一輩子,此刻她們終於迎來了平靜……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3張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4張

END

轉載自公眾號:獵奇症候群。沒有乾貨,沒有雞湯,就是單純的人間怪談。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5張

社會怪談:連體姐妹的一生 靈異 第16張

生活、故事、情感、趣聞……這是一個有營養的公眾號。

——《管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