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學堂百科>小知識、多看點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文:甪里先生
編輯:莉莉絲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最看重出身,貧富差距最為懸殊的時代,那就非魏晉時期莫屬了。在這個時代,除了我們最為稱讚的名士風度外,那就是世家大族誇富了。但越到後來,這些東西都玩膩了,於是他們便開始玩科技了。
那麼,為什麼科技在這個時代會大興?無論是在天文學、地理學,還是農學、數學、機械製造學等發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這個時期,科學技術的創造不是幾個少數科學家的事情,而是成為了一種風尚,知識分子們都喜歡玩科技。比如從最早的竹林七賢到後來的謝安、南北朝的祖沖之等人,他們都非常喜歡農業,經常深入田間,幫助農民改良農具。可能有人說了,這些人在「作秀」,的確不排除這種想法。但最主要的,可能還是他們確實對農業有一種興趣。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水滸傳》里對膏粱子弟的刻畫可謂是入木三分,他們根本就不知道稼穡之艱難。換個角度想想,這些世族子弟天生錦衣玉食,整天談玄論道,早就膩煩了,因此去種種地未嘗不是一件樂事。況且距離能產生美感,如果真的讓他們天天呆在田里作一個農夫,他們未必會覺得是樂趣。當然,這些只是淺層的分析,尚未進入魏晉這一時代背景。
圖1魏晉的風流名士
-
知識分子為什麼會重視農業呢?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老百姓的首要問題,即便今天亦然。說到魏晉時期的農業,那簡直就是慘不忍睹!從東漢後期開始,地震、水澇、旱災頻發,再加上兵燹之禍,農業自然是雪上加霜。根據歷史學家統計,即便是在東漢鼎盛之際,人口最多也不過六千多萬。到了曹魏時期就更慘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此時的北方真的是淪落到「赤地千里,百姓盡散」的地步!
由此種種,我們可以想見魏晉時期民生凋敝到何種程度。這時面對這個爛攤子,統治者都實行屯墾政策。盡可能的由國家集中人力、物力,為農戶提供農具,並按照比例分配農業物產。但我們知道,古代農業技術較為落後,只能靠人力資源取勝,實行精耕細作。可是問題來了,經歷過近百年的社會動蕩,即便西晉統一了,這時面對最大的一個問題還是人口不足。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到了西晉時期,全國人口僅有兩千多萬。除去一半婦女,再將老人和小孩除去,青壯勞力就不足五百多萬了。但在這五百多萬的人口中,貴族是不勞力的,士兵還要打仗,那剩下的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青壯勞力就少得可憐!那怎麼辦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善農具。於是,新的一輪農業革命就開始了。
圖2曹魏時期,馬鈞 發明的龍骨水車復原模型
早在曹魏時期,政府就非常重視農具的革新,並獎勵創新。對於出身寒門的人來說,這不啻為一條上升的途徑。因此,一時民間重視科技之風大興。比如馬鈞發明了翻車,將當時農業水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數百倍。後來,他又發明了新型織布機,將織布效率提升了三倍。正是因為取得了這樣的成就,使得他一步步高升,甚至當過給事中,也算是破天荒了!
當然,愛搞發明的也不盡是寒門子弟,名士也有。因為在這個到處都是名士的時代,光拼謀略、拼才華、拼顏值也是一抓一大把,因此不得不別出心栽,著眼於農業了。
比如龐統在遇到劉備之前,曾經在赤壁幫助農民改良過水車;荀彧在出仕之前,隱居時也幫助鄉民改良過農具,後被曹操所知;至於那大名鼎鼎的諸葛亮更是如此,即便是今天,在其故鄉臥龍崗依然還有他發明的水車遺跡。
圖3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
除過搞農業的,還有那喜歡打鐵的嵇康。他可不是一般的鐵匠,對於別人來說這是職業,對他來說這就是藝術、科學。因為他打著打著就改善了風箱的原理,加大了打鐵的風力,並提高了爐溫,因此一般鐵匠自是與其不可同日而語。
再比如向秀,他總是愛發明一些奇巧的東西。但是每次做完,都要將他們親手毀掉。此外,他還非常喜歡冒險,自己製作了一個大風箏,渴望能夠飛上天。阮籍也是如此,除了愛喝酒外,還喜歡做熱氣球,然後在朋友面前秀一把,將其放飛,一直飄蕩於上空。
我們上面的提到的這幾位都是名士,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還真不是「醜人多作怪」,而是他們在進行自我「炒作」。因為自東漢起,就興月旦評,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名聲最為關鍵。能得到別人的好評,就能名重於世,朝廷自然會主動征辟。
圖4鄴下之遊
-
我們再來說說世家大族的科技活動吧。這些世家大族為何會喜歡科技呢?
很簡單,用我們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吃飽了撐的」!因為,攀比詩詞歌賦,誰家有錢,姬妾漂亮這些早就玩膩了。人在無聊的情況下,就會想要追求刺激。因此,對於這些世家大族來說,只是將科技當作一種娛樂活動而已!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他們喜歡這些,所以民間的一些 能工巧匠就挖空了心思想要巴結他們。這怎麼說呢?這些人一方面有獻媚的嫌疑,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無疑是為寒門子弟找到一條上升的途徑。因為此時的社會,正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這個國家就是被這幾大家族玩來玩去,你方唱罷我登台。比如司馬炎就曾收到國舅王愷送來的活動羊車(順便插一句,司馬炎不知道該寵信哪位佳麗,就駕著羊車亂走,走到哪就停在哪。),這種羊車內有自動彈簧,收放自如,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都會非常的舒適。
圖5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
此外,我們往往熟悉的是石崇、王愷鬥富的故事。但鮮為人知的是,二人還曾鬥過科技。二人為了互相攀比,各自在府內養了一支「科技隊伍」。比如石崇家的「科學團」就為他設計出一種可以隨意拆卸的巨型馬車。王愷見狀,自然是不甘人後,讓「科學團」為他發明了一種可以自動行走的輪椅。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中國的科技取得了巨大突破。比如祖沖之的「圓周率」,劉徽的《九章算術》,以及裴秀的《禹貢地域圖》。
我們可以對這些世家大族的腐化生活不屑一顧,但無疑是由於他們的提倡,使得這個時期出現一股崇尚科學的風氣。當然,他們重視科技,主要是為了追求新奇,娛樂自己。但在客觀效果上無疑是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尤其劉徽的《九章算術》和祖沖之的「圓周率」,其影響可是世界級的!
……………………….END……………………….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說,歷史領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