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1張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2張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3張

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在劉病已質問趙充國之前,趙充國對於如何作戰其實早已有了規劃。

早在羌人部落反漢之前,羌人罕部落首領靡當兒的弟弟雕庫便曾向漢軍告密先零羌部落意圖謀反之事。後來,趙充國大軍來到羌人部落附近,又從逮著的俘虜口中得知,如今羌人部落中其實早有人心生不滿,認為是先零部落與漢為敵才招來了八九十歲的趙充國老將軍的出兵。

僅憑這兩條信息,趙充國便判定羌人部落雖已締結聯盟,但羌人人心不齊,其聯盟自然也不堪一擊,仍舊按照他先前的方案,瓦解聯盟,勝利便唾手可得。

只可惜,趙充國忽略了他和如今的皇帝劉病已還未到默契無間的地步,他倒是胸有成竹了,並未有多少出兵作戰經驗的劉病已卻開始日漸不安。

所以,當劉病已看到酒泉太守辛武賢上書說,漢軍應當趁著現在糧草富足的時候立刻出兵,先將羌人部落中實力較弱的一些部落收拾妥當、大挫其銳氣的時候,劉病已直接便將辛武賢的上書轉遞給趙充國了。

趙充國見了辛武賢的上書內容,「哼」了一聲,很是氣悶,說:「簡直是一派胡言!」在趙充國看來,辛武賢的那些提議,一點都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根本就是紙上談兵。

但是劉病已竟然將這上書特意送到他面前來,也就代表了劉病已對這封上書的內容是表示讚同了,趙充國立刻認識到,必須盡快向劉病已說明其中的厲害關係,萬不可聽信辛武賢的話,草率出兵。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3張

趙充國給劉病已的書信很快被傳回了中央,劉病已翻開一看,見趙充國話雖不多,卻將辛武賢的建議完全推翻了去:

一,戰馬背負著士兵和糧草遠途前行,行動緩慢,敵人只需計算出漢軍的行進速度,而後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引誘漢軍前來,斷絕漢軍的後路,便可輕易取勝,而漢軍則可能會全軍覆沒;

二,羌人反叛是由先零部落帶頭的,其他部落多是被引誘甚至是脅迫才參與叛亂,怎麼能避開始作俑者不打,反而去攻打那些小部落呢?這不是逼得他們更加團結嗎?

劉病已看過趙充國這些話之後,一時間也不能確定,到底是應該聽誰的,故而又將趙充國的書信內容傳遞給所有大臣,召集群臣一起參與討論。

結果是,幾乎所有人都站在辛武賢那一邊。

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覺得先零部落實力最強,且還極有可能得了匈奴的支持,先打其他的小部落,容易取勝。

所以,劉病已立刻下令封侍中許延壽為強弩將軍,酒泉郡太守辛武賢為破羌將軍,出兵攻打羌人部落。

同時,劉病已還一改從前對趙充國的尊敬態度,嚴厲地斥責了趙充國說:

「如今到處都在為前線運輸軍糧,將軍率領了一萬大軍,卻不盡早結束戰爭,不顧慮國家耗費巨大,讓士兵和百姓都飽受戰爭苦楚,難道非得等到冬天才能作戰嗎?

現在,破羌將軍辛武賢等會在七月立刻出兵,將軍您率兵同時出擊,不得有遲疑!」

趙充國見此,心中立刻跳出「糟了」二字,知道他的解釋終究還是沒有被劉病已真的聽進去。

但是,劉病已已經動怒,若趙充國仍舊堅持己見,誰能保證劉病已不會乾脆撤了他的軍職、乾脆讓他回家養老?

趙充國該怎麼辦?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3張

趙充國最終選擇了冒死再次上書。

趙充國是這樣想的:他已經這個年紀了,名利什麼的於他而言根本沒有多大意義,他怎能因為害怕可能遭遇的不好的後果,而人云亦云、眼看著劉病已決策錯誤呢?

所以,在收到劉病已的斥責書後,趙充國迅速又寫了一封信,快馬傳回中央,向劉病已深刻闡述了他的意見:

先零部落率先反漢,若是漢軍先攻打其他部落,到時先零部落必定會傾力相救那些被攻打的部落,這不是促進羌人部落更加團結、正中先零部落的下懷嗎?漢軍得不償失啊!

所以,臣認為,要打就先打先零部落!

而臣之所以認為不適宜現在立刻進攻,是因為如今正值夏天,敵人戰馬正肥,糧草富足,不如等到冬天再向他們發起進攻!

趙充國於六月二十八日發出了奏疏,七月五日,奏疏抵達長安,這一回,劉病已看過之後只批復了兩個字:同意!

那麼,趙充國先後兩次上書,其實一直都未曾改變他的意見和態度,為何劉病已的態度會急轉變化呢?

其實,劉病已不明白趙充國的規劃,故而會親自詢問趙充國,在自己經驗不足、拿不定意見時,也會及時向朝中眾臣征求意見,這都是正確的,也是趙充國可以理解的。

趙充國明知劉病已不能理解他的計劃,並不氣餒,也不唯唯諾諾、唯命是從,一次解釋不行,那便再解釋一番,將利害關係更深刻地剖析給皇帝聽。

故而,才有了劉病已前後兩次態度的急轉變化。

我們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也難免會遇到他人對自己不解甚至是誤會的情況,但是,無論是氣急敗壞地與人爭執,亦或是乾脆放棄溝通、賭氣地選擇聽之任之,都會導致事情的結果脫離我們的預期,錯失許多機會和緣分。

所以,善意的理解和平和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最正確的方法。

在這樣的問題上,已經七十多歲的趙充國老將軍,明明是一位老成持重的前輩,卻無一點輕視或者自大,倒成了我們許多人應當效仿的榜樣。

——♞——


責 編 @ 朱亭折扇

編 輯 @ 靈 山

【聞古知新說明】

●原創文字,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大漢系列丨解紛釋疑 臣之事也 歷史 第6張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

公號轉載請後台留言聯繫我們。

關注請長按二維碼

本公號文章系列

上古 / 春秋 / 戰國 / 百家 / 成語 / 楚漢

公號導航欄可提取全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