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面積3萬平方公里的比利時,人口只有1100萬,卻分為水火不容的佛拉芒人和瓦隆人。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1張

佛拉芒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8%,約有638萬人。瓦隆人則占全國總人口的41%,約有400萬。剩下的1%是德國人,經常搬個小板凳,圍觀佛拉芒人和瓦隆人的「宮鬥」。

從地理上看,以首都布魯塞爾為線,佛拉芒人居住在線北,靠近荷蘭。而瓦隆人則居住在線南,與法國接壤。

從語言上看,佛拉芒人講荷蘭語,和荷蘭是親兄弟。瓦隆人則講法語,從心理上認同法國。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2張

不管從哪方面看,瓦隆人和佛拉芒人都是不同路的兩輛車,他們是怎麼被推進比利時這個車道的呢?

1384年,統治佛拉芒的勃艮第公國要求佛拉芒人講法語,遭到強烈抵制。1477年,勃艮第公爵去世,佛拉芒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即西屬尼德蘭,包括荷蘭與盧森堡。1648年,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佛拉芒人和瓦隆人組成了尼德蘭南方,而尼德蘭北方則是荷蘭的前身。

問題就此出現。

佛拉芒人口多,但地位不如瓦隆人,因為瓦隆人講法語。在18世紀(1701-1800年)的歐洲,法語是通行語言,類似現在的英語,法語區瞧不起講荷蘭語的佛拉芒人。1814年,國際反法聯盟做出一個決定:比利時與荷蘭組成尼德蘭聯合王國。新國王威廉一世要求全國都要講尼德蘭語(荷蘭語),瓦隆人堅決不同意。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3張

雙方不停折騰,直到1930年,比利時王國成立,這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但在比利時內部,瓦隆人的地位依然要高於佛拉芒人。當時有規定,只要想在比利時當官,必須是瓦隆人出身,再不濟也要是盧森堡人。佛拉芒人想當官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必須講法語。比如在比利時軍隊中的佛拉芒人,他們在軍隊必須說法語,即使佛拉芒士兵聽不懂法語。

瓦隆人之所以能在比利時占據優勢,和他們的地理有關。瓦隆在法國北部,這里是出了名的煤海。在19世紀,煤炭是主要工業資源,有了煤,工業發展就有保障。瓦隆人挖煤,開辦工廠,很快就發了家。但比利時北邊的佛拉芒則沒有那麼多的煤炭資源,只能搞農業,種個菜,或者做點小生意。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出現這個問題:哪個地區經濟實力強,就在國內擁有話語權。瓦隆人有錢,再加上背後還有法國這個大哥,腰桿子硬。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4張

而經過多年努力,佛拉芒人做生意發了財,整體實力強勁,要求讓荷蘭語成為官方語言。佛拉芒人的努力沒有白費,1930年,比利時的官方承認根特大學屬於荷蘭語大學,同意佛拉芒人在本地區說荷蘭語。兩年後,荷蘭語也成為比利時的官方語言。

首都布魯塞爾怎麼辦?很簡單啊,佛拉芒人講荷蘭語,瓦隆人講法語,井水不犯河水。

因在國內劃分語言界線,引出一件趣事。在語言劃分線以北,也就是佛拉芒人的荷蘭語區,有一所魯汶天主教大學。這所學校很重要嗎?這麼講,相當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英國的牛津、美國的哈佛、耶魯,全球高校前50名。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5張

魯汶大學是綜合性大學,講法語的瓦隆教學人員很多。如果按語言劃分線,魯汶天主教大學必須講荷蘭語,瓦隆人當然不願意,開始鬧。

二戰後,受法國的連累,比利時的瓦隆人實力大減,佛拉芒人反而騎在瓦隆人頭上。所以,瓦隆人認為把國寶級的魯汶大學劃給佛拉芒人,是歧視瓦隆人。經過一番扯皮,1970年, 比利時決定把魯汶大學分成兩半。留下來的大學稱為荷蘭語魯汶大學,而瓦隆人那部分則遷到了布魯塞爾東南25公里的奧蒂尼(奧蒂尼-新魯汶),重建一所法語魯汶大學。

不過,就綜合實力看,荷蘭語大學要強於法語大學。現在所說的世界50強,全球頂尖大學之一,指的是講荷蘭語的老魯汶大學。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6張

在比利時,佛拉芒人和瓦隆人恩怨很深,別說合作了,不把比利時拆成兩半就已謝天謝地了。就像比利時國家隊,佛拉芒球員和瓦隆球員在球場上聽不懂隊友的語言。比如現在這支巨星雲集的國家隊,德布勞內、維爾通亨、維爾馬倫是佛拉芒人,來自切爾西的阿紮爾則是瓦隆人。

前十幾年,比利時隊成績爛出了境界,很多球評家就認為是國家隊兩派球員互相拆台所致。

直到現在,佛拉芒人和瓦隆人還互相鄙視。瓦隆人認為佛拉芒人個個都是會算計的大壞蛋,佛拉芒人則諷刺瓦隆人懶惰,宅在家里不幹活。

瓦隆人永遠會記住一件事:二戰時,德軍剛殺進比利時,佛拉芒人就投降德國,讓瓦隆成了德軍的靶子。佛拉芒人同樣會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瓦隆人還沒等德軍殺進來,就退到了法國,讓佛拉芒人獨自抵抗,損失巨大。

比利時為何講荷蘭語和法語,而不是比利時語? 歷史 第7張

總之,像這樣的問題,暫時還沒有好的解決辦法。只能在盡可能的範圍內,縮小雙方的分歧,必要時,雙方各退一步,也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