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最近,看了熱播劇《都挺好》里面的蘇家小女兒明玉的遭遇,真心覺得無論哪一刻,她都不像是親生的。
劇名雖叫《都挺好》,蘇家卻沒一個人過得好。
原因有很多,核心有三,育兒路漫漫,希望大家千萬別走蘇家這三條彎路。
彎路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擊孩子
劇中小女兒明玉從小就在母親的偏見和打壓下長大的。
作為家中最小的女兒,母親對其待遇還不如後媽:
臨近高考卻要給哥哥洗衣服;
不征求她的同意便把她的房間賣了;
甚至為了省學費,扼殺她上清華的夢想,報名去了免費的師范學校。
母親一直給小女兒傳達的觀念是:女孩子讀那麼多書也沒用,遲早要嫁人的。
一個家庭里最可怕的不是家里人不管你,而是拼命地打擊你,否定你的夢想。
早早就意識到了母親不喜歡自己的事實,18歲的小女兒開始自己打工賺錢,10年里沒有用過家里一分錢,和家庭半決裂。
她拼命工作,不斷學習,把工作和學習當作自己翻盤的籌碼。再度出現時,已經成了雷厲風行的明總,開著豪車,住著豪宅。
然而萬萬不能因為蘇明玉是個成功的女強人,我們就想當然地認為,是媽媽的打擊教育讓小女兒更強大。
一個人因為苦難而成長,我們不能反過來把苦難合理化、正當化了。
現實其實是血淋淋的。
不久前,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新聞。
本應出現在學校課堂的小金,被鄰居發現倒在自家樓下,年僅13歲的他告別了這個世界。
事後,家人還在小金的手腕上發現兩道刀痕,判斷小金應該是先割腕,因為傷口不深不足以致命,又搭電梯來到樓頂後,縱身一跳……
一個13歲男孩,為何要用這樣慘烈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因為沒有寫完寒假作業?
這個原因簡直是荒唐至極。
在小金留下的四封遺書里,我找到了答案。
「爸爸媽媽,我知道你討厭我,我走了,請不要傷心難過。」
男孩的絕筆里,似乎攜帶了一絲怨恨和失望——反正你們討厭我,離開或許是最好的清靜。
想想就心疼,割腕與跳樓再疼,也沒有孩子內心對家的絕望可怕。或許作業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人說男孩氣性大,心理素質不好,現在的孩子太需要挫折教育了,否則遇到一點事就抗不過去了。
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從來不是挫折,而是充滿愛的鼓勵和支持。
很多家長奉行挫折教育,對孩子的期望高,於是就不斷地打擊孩子,讓孩子產生了父母不喜歡自己的負面想法,這種做法只會越來越糟糕。
電影《小偷家族》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被男主角從垃圾站里領了回來。
在此之前,每次她被父母打罵時就會逃到這個避風港。
為了平復她的心理陰影,收養她的「媽媽」抱著她說:「如果說是因為愛你,才打你的,那一定是說謊,如果愛你,就會像我這樣緊緊抱住你。」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挫折」。
不恰當的挫折教育,非但不會磨練出孩子的耐挫力,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否定自我」的心理問題,甚至剝奪孩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彎路二
不管什麼事,都幫孩子搞定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身邊有一個這樣的現象,家里最受寵的孩子往往是最沒出息的。
熱播劇《都挺好》里面的二哥蘇明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家庭條件一般,蘇媽媽卻讓會說好話討好人的二哥過上了大爺的生活。
大學回家帶了一堆衣服、臭襪子給正在讀高三的妹妹洗;
明明為了大哥留學的事已經窮到賣房子了,卻依舊拿出幾千塊錢給蘇明成出去旅遊;
沒考上二本,家里花錢買學上;
沒找不到工作,家里花錢走後門;
包括結婚娶妻,家里又賣了一間房,買了套房子給他……
然而,母親的寵愛並不是他的幸運,而是他的悲哀。
他成為了蘇家三個孩子中成長最慢的人,也許在他內心里一直拒絕長大。
嚴重地缺乏同理心,人格難以獨立,思想難以健全。
蘇媽媽成功地培養了一個一直在啃老、花光爸媽積蓄的媽寶男。
而在現實當中,這樣的人比比皆是。
前不久,上海街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後面一男子突然沖過來將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則加大了力度,強行將她往地上按。
啃老不成,作為兒子竟然能這樣喪心病狂地摔打自己的母親,這一幕看得我既心酸又毛骨悚然。
這樣的巨嬰總是一味地向父母、社會索取,永遠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父母對孩子有多溺愛,傷害就有多大。
身為父母,你不捨得讓孩子吃苦,以後你就會自討苦吃。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應該是放手。
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經歷風雨,直面磨難,這樣才能激發他自我的潛能,學習和鍛煉各種能力。
讓孩子獨立面對一切,他才能真正扛住世界。
彎路三
一碗水端不平,淹死整個家庭
之前看過一句話,每個母親都想把一碗水端平,但是在歲月的起伏中,難免會有傾斜,會灑出一些來。
然而,當你遇到重男輕女的家庭,那就不是端不端得平的問題了。
《都挺好》給我們展現的就是一個無比糟糕的原生家庭:媽媽強勢,無底線溺愛著兩個兒子,對小女兒卻像對待別人家的孩子。
大哥蘇明哲學習優異,是媽媽的心頭肉,從小就在溺愛中長大,這養成了他極度自私的個性。
作為老大,明知家境貧困,清華大學畢業後不願找工作,窩在家里兩年,應對留學考試。
他體諒不了父母的辛苦,也不為弟弟妹妹的前途著想,一心想要逃離這個家。出國後十多年不曾回家。
二哥雖表面上已成熟,實則一直是個沒長大的「巨嬰」。
在他心里,是真不明白妹妹蘇明玉為何離家不歸,為何總與他過不去。
在妹妹向母親要培訓費未果的時候,在妹妹與母親大聲爭吵的時候,他不僅沒勸母親對妹妹好一些,還幸災樂禍、火上添油。
母親的偏心與執拗,直接導致了整個家庭動蕩不安,最後這根稻草垮了之後,這個家也就奔崩離析了。
我想起知乎上一個小男孩的自述,讓人淚目:
我就是二胎,家里人最喜歡的那個二胎男孩。
我有一個比我大十幾歲的姐姐,但是已經好多年不見了。
爸爸媽媽總是訓斥姐姐,我以前不懂事,還欺負過姐姐,媽媽也只是罵姐姐不懂得讓我。姐姐中學畢業後,又被爸爸打了一次,之後跟著別人去北京打工,再也沒回來過。
直到媽媽走了,我給姐姐打電話,但是她說「我很忙,沒空回去」就掛了!
最後小男孩哭著說:「媽媽沒了,姐姐也不原諒我不理我。求求你們這些大人,對你們的大孩子也好一點,這樣小孩子也會多一個人喜歡……」
聖經里有句話:家庭不和,難以立足。
家和才能興萬事,別讓你的偏袒搞得整個家庭雞犬不寧。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最好的父母是:無論你是誰,我都會愛你,始終如一。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盡量打好它。
當你足夠強大,家人就不會對你造成傷害;當你無所求,家人也就不會讓你失望。
那些曾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的孩子,你可以遠走,可以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放下過去,才能放過自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