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1張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2張

編一個櫻花與日本人的大事年表,需要從梅花說起。

與櫻相比,梅的身世很清楚。日語里梅的叫法來自中國,而櫻的叫法雖古已有之,讀若「霎枯啦」,但語源不明。梅原產中國,傳入日本,至晚奈良時代已栽培。山梨縣廟里有一株櫻,傳說它活了一千八百年,叫作神代櫻,屬於國家天然紀念物。神代者,神話時代也,未見梅有活成神或妖的。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神代櫻

710年至784年都城在奈良,史稱奈良時代,那時以梅為貴,貴在中國文化上。通常都是拿日本第一部歌集《萬葉集》為證,所收作品截至759年,有四十三首詠櫻,而詠梅多達一百一十七首,可知當時皇家貴族珍愛梅,迷戀中國文化。詠櫻多數詠花開,想來那時候順其自然,不覺得散落有什麼美。

大伴旅人是歌人,好酒,不知是左遷還是右遷,赴任大宰帥,這職稱也仿照中國叫都督。大宰府遠離京都,遺址在今福岡縣太宰府市,負責與中國、朝鮮半島交往。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大伴在家里舉行梅花宴,作「梅花歌三十二首」。有序,模仿《蘭亭序》,幾乎把假名去掉便「譯」成漢文,難怪梁啟超一代能速成日語:「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於帥老之宅申宴會。時當初春之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曙嶺移雲,松掛羅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於一室之里,開衿於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述情。詩紀落梅之篇,古今何異。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大伴旅人畫像

今年東京櫻花開的4月1日,政府公布新年號,叫「令和」,這兩個「好字」就是從「初春之令月,氣淑風和」選取的,有一點拼湊之感,但日本人自有他們對漢字的理解與感覺。

第一部漢文編年體史書《日本書紀》說,402年冬,履中天皇泛舟,膳臣獻酒,櫻花落於禦盞,天皇異之。「是花也,非時而來,其何處之花矣,汝自可求。」臣下奉命獨尋花,在山上找到了。天皇歡其稀有,就用來命名宮殿,叫稚櫻宮。一片花瓣從遙遠的山上飄落到酒杯之中,只能當作動畫片,後世卻強作解人,就變成對櫻花的一種審美。

桓武天皇794年把都城遷到平安京,即京都,此後四百年是平安時代。前些日子陪朋友遊京都禦所,以前這里要預約甚至抽簽才得進,現在自由了,也不收門票,遊客寥寥。禦所,也就是皇宮,里面有一座紫宸殿,又叫南殿。殿前有兩株樹,右櫻左橘,但當年天皇坐在玉座上朝南望出去,卻見左近是櫻樹。13世紀初成書的《古事談》有言:南殿櫻樹本是梅樹,桓武天皇遷都之時所植,承和年中枯失,仁明天皇改植。後人對此事極為重視,說它標誌了日本要擺脫中國文化,自立於民族之林。卻也有文獻說,當初就是一株八重櫻;花瓣重重,構成一大朵花,煞是好看。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紫宸殿

研究者調查,一千多年前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有四十二處寫櫻,四十四處寫梅,平分春色。也寫到南殿前廣場舉行櫻花宴,飲酒賦詩,詩題大概是春夜玩櫻花。夜深席散,源氏醺醺然,在弘徽殿遇上美女朧月夜,欺身而上,毀了她當太子妃的前程。與《源氏物語》被譽為平安文學雙璧的隨筆《枕草子》中寫櫻十三處,寫梅十四處,基本上一視同仁,但還是說:不論色濃色淡,最喜愛紅梅,而櫻要花瓣大,葉色深,開在細枝上才好。朝廷之外,貴族人家和寺廟也逢時設花宴。去野外賞花叫櫻狩,應該也源於古代中國的踏青。

島田忠臣是學者、官吏,擅長寫漢詩,十六歲那年白居易去世。白居易活著的時候就在日本有大名,詩學白居易,島田學得好。他的《惜櫻花》有「此花嫌早落,爭奈賂春風」之語,意思還是和中國的「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南北朝何遜《詠早梅》)差不多。905年編成的《古今和歌集》中詠櫻有兩卷,詠落花見多。歌人紀友則天真地發問:艷陽悠悠的春日,櫻花為何心不靜,匆匆落去。從實際出發,越來越注意櫻花的來去匆匆,要看出美來。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島田忠臣畫像

平安時代到了末葉,武家憑武力走入了權力中心。平家與源氏爭鬥,最後源賴朝獲勝,1192年受封為征夷大將軍,在鐮倉執掌國柄。天皇靠邊站,史家以幕府所在地劃分歷史時期,曰鐮倉時代。貴族美意識來自中國文化,被視為風雅。武人也附庸風雅。永福寺是源賴朝在鐮倉興建的三大寺院之一,祭祀他弟弟義經和將士亡靈,寺早已焚毀,遺跡猶存,當年是將軍的賞櫻之地。12世紀末編篡的《千載和歌集》收有武將詠櫻歌,低吟:尋花宿花下,今宵花為主。後人總是替他們懸想金戈鐵馬,從櫻花的飄零發現死,生生把櫻花與武士聯繫在一起。

西行是平安時代末、鐮倉時代初的歌人,對俳聖芭蕉也頗有影響。本來是武士,因失戀出家。他說,吟一首歌等於雕一尊佛。遊走各地,傳世和歌兩千首,十分之一是詠櫻。吟道:人們成群結夥來看花,吵吵鬧鬧,簡直是櫻的罪過。據說11世紀至14世紀天氣冷,櫻花比現在開得晚,可能他陰歷二月死時還沒開,未能如願地死在花下。漫畫里櫻樹成精,名叫「西行妖」。

13世紀上半葉,藤原定家在京都小倉山選編的《小倉百人一首》是童叟皆知的古典,所選一百人,每人一首和歌。詠櫻有六首,梅一首,梅花似大有退出視野之勢。這個選本里戀歌比較多,軍國主義猖獗的1942年選編《愛國百人一首》取而代之,櫻花有八首,沒有梅。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小倉百人一首》中的詠梅詩

大約1349年吉田兼好把隨想、雜感、逸話輯為《徒然草》,與《枕草子》《方丈記》並稱日本三大隨筆。這是一本說教的書,似看破一切,不以常情為然,即所謂無常觀。關於賞花看景,有言:

「只有櫻花盛開月無影才值得觀賞嗎?對雨思月,關在屋子里不知春去何去,也別有深情。含苞欲放的枝頭,花瓣零落的庭院等,反而多有可看之處。和歌的序文也寫些‘去看花,早早就落了’,‘因為忙,不能去看花’,這樣吟詠的歌就不如‘看了花’的歌嗎?愛惜花落月傾的習慣合情合理,特別不解風情的人才會說什麼‘這枝那枝都落了,已經沒看頭’。」

「花月萬物都只看眼前嗎?櫻花盛開、圓月當空,不出門也可以想像,自有興味。高雅之人不過度喜好,不喜形於色。只有遠離城市的鄉下人凡事都興致盎然。看花也擠到花下呆看,飲酒連歌,最後折一根大枝。夏泉浸手足,踏雪留足跡,什麼都不能靜靜地觀賞。」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吉田兼好畫像

兼好法師的賞法不是普通人做得來的。歌人創作,可以坐在屋子里想像,與現實賞花是兩碼事。這樣的偏執能造成文學的想像,甚而別開生面。例如陸遊詠梅詞,那梅花開在斷橋邊,沒有人關愛,再加上黃昏和風雨,恐怕兼好也賞不來。不過,中國文化人筆鋒一轉,便帶出一條大尾巴:香如故,也就沒有了「物之哀」,留給日本文學去獨有。

審美是可變的,或許我們對此的體驗更鮮活。毛澤東「反其義而用之」,一句頂一萬句,便改變了梅花的意象。又曾幾何時,沒人愛穿舊軍裝了,女人不再素面朝天,「紅梅花兒開」也不大有人唱,見諸報端的反倒是櫻花。至於無常觀,似乎唐人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早已道盡賞花人的心思。

1336年足利尊氏開設幕府,受封為征夷大將軍。孫子義滿就任第三代將軍,在京都的室町建構大宅院,叫室町殿,史稱足利政權為室町幕府,內含南北朝時代和戰國時代。義滿打造了室町時代的全盛,在京都北方的衣笠山麓營造宅第「北山殿」,遺命死後改為鹿苑寺,也就是如今遊客如織的金閣寺。北山殿種植了櫻樹,天皇也過來賞玩。禪僧橫川景山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的文藝顧問,寫過這樣兩句詩:城西櫻留一株雪,人生遂易變花落。還寫道:「櫻在大陸不曰櫻,曰花,如洛之牡丹,蜀之海棠,蓋尊之也。」這番話顯然出自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所雲:「洛陽亦有黃芍藥、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鬱李之類,皆不減它出者,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知也。其愛重之如此。」

因將軍接班人問題引發內亂,即「應仁之亂」,自1467年持續十餘年,京都被夷為廢墟,此後一百年是下克上的戰國時代。1573年織田信長把第十五代足利將軍逐出京都,室町幕府滅亡。近年來坊間的「史趣」由江戶時代熱轉向室町時代熱。有道是,常見英雄身先死,江山終歸二三流。信長遭部下叛亂而自刃,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1598年秀吉命人在醍醐寺境內植櫻樹七百株,營造庭園,招待一千三百人舉行盛大賞花會。上流社會的活動也帶有大眾性。迄今該寺年年舉辦「豐太閣花見行列」,廣招遊人。

豐臣秀吉賞完花一命嗚呼,德川家康爭得霸主。1603年至1867年是江戶幕府的時代。家康也賞花吟歌。第一勝地是上野的寬永寺,第二是淺草寺,1687年芭蕉吟俳句:鐘聲來自上野呢淺草呢,遙念花如雲。信奉朱子學的本草學家貝原益軒於1698年刊行《花譜》,首次提出櫻為日本原產之說。說他問過長崎的中國商人,「日本之所謂櫻者,中華無之」。德川幕府的儒官新井白石在1719年所著《東雅》里拉來明朝遺臣朱舜水作證。連這位大儒都說中國沒有,那就真的沒有。「中華無之」也就「唯日本有之」,獨尊櫻花,代表民族之精神再難得不過了。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貝原益軒的著作《大和本草》

元祿年間(1688—1704)是江戶文化爛熟的時期,古典研究趨向探求古代日本人的精神,這就是國學。有「國學四大人」,依輩分是荷田春滿、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賀茂寫了《梅詞》《櫻詞》,頭一個明確從精神上把梅與櫻分為中國的、日本的。他認為:梅是中國的,雖然雪下飄香,但先於季節第一個開花是發瘋。中國人建立的政治雖芳香如梅,卻瑣碎難耐,艷麗如桃卻過於誇張,於是歪曲或丟棄,強行修正,民心受不了,就變成亂世,甚而淪落為他人之國。櫻是日本的,中國所無。等到春暖,櫻悠然開放,漫山遍野,梅香也不足掛齒。沒有能勝過櫻花的花,沒有能超過神道的道,哪里也沒有比得上日本的國。

本居宣長也好櫻,寫了三百多首和歌,例如: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日飄香山櫻花。(敷島是地名,崇神天皇、欽明天皇的宮殿所在,代指日本國)這位倡導排斥儒佛歸古道的國學家只是在詠櫻,花中最美是櫻花,櫻花最美是山櫻,而且在朝陽映照下。所謂「大和心」,是與「漢心」相對而言,漢心指學習漢籍,醉心於中國,受其感化。這種漢心以梅花為第一。本居是市井之人,是醫生、學者,跟武士沒有半毛錢關係。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本居宣長畫像

自1716年執政三十年的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飛鳥山(位於今東京北區)植櫻,供各色人等行樂。賞花已漸成民俗,趕在盛開時,聚在花下飲酒尋歡,這種大眾賞花的模式不同於王朝貴族,也不屬於枕草子。人們也遠足尋芳,例如小金井。1806年儒學家佐藤一齋在《小金井橋觀櫻記》中寫道:花瓣稠密,樹幹合抱,高低相承,濃淡互出,目之所極,不知幾千百株。雖然賞花成風,但對於櫻花的短暫未必有好感,武士不拿它做家紋;梅花圖案的家紋非常多。1860年,也就是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萬延元年的足球》的萬延元年,佐藤一齋的弟子佐久間象山撰《櫻賦》,有「憾春光之不長,憐芳菲之易墮」之句,作為維新志士,用櫻花表達慷慨之志。

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把大權奉還天皇家,1868年1月明治政府成立,7月江戶改稱東京,9月改元明治,翌年遷都東京。二百六十八藩紛紛交出駐京(江戶)宅地,庭園荒廢,或改種桑茶。甲午戰爭開戰的1894年志賀重昂出版《日本風景論》,主張日本是松國,無處不有的松柏足以涵養日本國民的氣象。歐美諸國早春無梅花,晚春無櫻花,不足以言春。但櫻花雖美,卻驀地爛漫,驀地亂落,不抗風,不耐雨,狼藉委春泥,不堪當日本人氣質的標準。他要結合松和櫻花,構成將來日本人的特性。1911年小學唱歌有一首《日本國》,第一段唱「日本國是松之國」,第二段唱「花之國」,沒單唱櫻花,還有梅桃藤。

將本居宣長那首和歌的「大和心」改為「大和魂」,牽扯到武士精神的,是新渡戶稻造。他的《武士道》(英文版1900年,日文版1908年)一書使「武士道」這個詞上市,流行至今,寫道:「本居宣長吟詠‘人問敷島大和心,朝日飄香山櫻花’時,表現了大陸民無聲的話語。誠然,櫻自古以來是大陸民所愛,呈現大陸民性。特別要注意歌人所說的‘朝日飄香山櫻花’。大和魂不是柔弱的栽培植物,在‘自然的’這一意義上是野生產物。它是大陸土地上固有的。這種偶然的性質也許與其他國土的花相同,但它的本質完全是我風土所固有的自然發生。不過,櫻是國產這一點並不是要求吾人愛好的唯一理由。它的美高雅而亮麗,訴諸大陸民的美感,是其它任何花都不能比擬的。」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武士道》的中譯本

櫻花與大和魂的聯想可能得自「花是櫻樹,人是武士」這一句戲文,唱的是四十七個武士為主子復仇,後來變成了諺語。新渡戶把櫻花定為國民之花,賦予大和魂,但最後驚問:「此花這般美麗卻容易飄落,隨風而去,散發出一道香氣便永久消失,難道此花是大和魂的類型嗎?日本之魂這般脆弱地容易失去嗎?」

1875年小學課本里出現櫻,講它是日本的名花,其類三百餘種。櫻之花雅,梅之香高,不分優劣,還沒有灌輸國學家的偏見。1900年高等小學課本里出現本居宣長的和歌,花與魂的接點在於櫻花為日本所獨有,大和魂是代代傳承的真心。1905年意外地打敗俄國,櫻花也從庶民之花變為軍人之花。軍歌唱出了「生為大和男子,就要散為散兵戰的櫻花」。小學生歌唱靖國神社:花是櫻樹人武士,為國痛快散落如櫻花。有一首軍歌《大和魂》唱起了「朝日里飄香的山櫻,開落都痛快,是大和武士之鑒」。

櫻花的短暫在精神上變作生命一閃光。1943年流行軍歌《同期之櫻》:「你和我是同期之櫻,同開在軍校庭院,覺悟花開必落,堂堂為國散花」。最後是「靖國神社如花城,開在春枝來相會」。敗局已定的1944年,日軍組成敢死隊,叫作「特別攻擊隊」,駕滑翔機撞擊美軍艦船。敢死隊的名稱把本居宣長和歌里的名詞都用上了,敷島、大和、朝日、山櫻,滑翔機名為「櫻花」。電影里常用《同期之櫻》為敢死隊有去無回的起飛配樂,更像是挽歌。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櫻花」滑翔機

古人欣賞山櫻花,吉野山(在奈良縣)最為有名。櫻有很多品種,種植最普遍的是染井吉野櫻,以致人們說櫻花,幾乎就指它。東京尤其多,土壤適宜,開起來顏色也比外地好。關於染井吉野櫻,雖然有吉野二字,卻和吉野山無關。它是江戶時代末年染井村花匠栽培的,還是自然交配的雜種,學者間爭論不休。染井吉野櫻開花時,正值小學生入學,1933年的課本一翻開就是片假名的「開了,開了,櫻花開了」,給孩子們造就日本人心態。確立近代日本文藝評論的小林秀雄說:「染井吉野是工藝品」。也有人墨守古來推崇山櫻的傳統,嫌棄染井吉野櫻是雜種。

染井吉野櫻的花一重五瓣,全樹齊開放,由粉紅變白,「千株萬株花如雪」——這是賴山陽的詩句。漢詩詠櫻非常少,莫不是因為中國關於櫻的典故少,櫻就成了和歌的專題與擅場。花還鮮著,絲毫不戀枝,一瓣一瓣地各自飄零,恰似雪片,叫作「花吹雪」。明治年間染井吉野櫻遍及四島,開花長則一周,短則三日,統一並加深對櫻花散落的印象。隨著氣溫升高,由南向北開過去,戰敗後氣象台人員創造了所謂「櫻前線」,用預報造勢。

坂口安吾是無賴派作家,1953年寫了一篇隨筆《櫻花盛開》,記述戰火中和廢墟上的櫻花:「櫻花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也開了。這是正常的事,但我難忘有非常異樣的感覺。燃燒彈的大空襲從3月10日開始,正好櫻花盛開的時候東京被呼呼地燒成廢墟。我住的一帶有兩株櫻樹燒剩下了,開著花,看著很異樣。挖出死在防空壕里的人,排放在櫻樹下,陽光燦燦地照著。頭一場空襲死了將近十萬人,把死者一時集中在上野的山上焚燒。不久上野山上櫻花開了,但那里沒有紅毛氈,沒有茶館,更沒有行人。只有風嗖嗖地吹著已盛開的櫻花,像荒原一樣。然後花瓣飄落。」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4張

坂口安吾

1955年著手恢復戰爭期間以及戰敗後毀壞的櫻林,1961年政府提出國民收入翻一番計劃,1964年民間成立日本櫻會,致力於櫻樹的愛護、保存、培養、普及。1965年媒體報導:櫻花開了七分,從晚上六點到十點來鐘,整個上野公園拍手聲、歌聲、吼聲、警笛聲,鬧哄哄響成一片。圍坐幾千夥,幾萬夥,一半是公司同僚,大都是天亮時分就來了。開始三十來分鐘,基本是互相說公司和上司的壞話。眼里並沒有櫻花。然後喝酒,拍手喊唱歌,唱、唱、唱……

以前新渡戶稻造筆下的賞花是這樣的:「毫不奇怪,櫻花飄香的好季節呼喚全體國民走出小小的住宅。即使他們的手足暫忘勞苦,他們的心中忘卻悲哀,也不要責怪。短暫的快樂一完,他們就決心一新,回歸日常的行當。」把賞花說得像苦中作樂。戰敗後經濟復興並騰飛,賞櫻全民化,也洋溢經濟第二的傲氣和喜氣。這樣全民總動員,非櫻花莫辦,與其說因為美,不如說因為它稍縱即逝,人們只好趕著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櫻花以其短暫完美地誘發大眾性,年年乍暖還寒時來一場民眾運動。

作家最愛拿櫻花是日本的國花、象徵民族精神、熏陶國民性情雲雲說事兒,能賺來稿費。寫過《清貧的思想》但本人的日子過得不清貧的作家中野孝次說:「對於日本人來說櫻就是靈樹,因而它一齊開放時的喜悅更大,散落時喚起無常迅速之感。」可是,人們不是「徒然草」,爭先恐後,分明是及時行樂的意思。也見過櫻花飄零時有人坐在長椅上,但櫻樹長滿了綠葉,也有人坐在那里。行人腳步匆匆,好像沒誰被落花襲來一陣無常感,駐足不去趕車上班了。日本文學研究家唐納德·金曾疑惑:日本人為何那麼喜好櫻花?確實美,但馬上就散落,掃除可費勁兒。這話有點煞風景,不由地想起郭沫若的吟唱——「花開後把花瓣灑滿了園地,只覺得敗壞風光,令人惆悵」。

關於當代的賞櫻,園林學家白幡洋三郎作出國民性解釋:「櫻花瓣一個個很相似,仿佛沒有個性,但整個櫻樹高漲了等了又等的喜悅的春天情緒。一個個不自我主張,但整體造成美麗的和諧。而且步調一致地一齊開放,散落時也全然不是隨隨便便散落,到時候一齊落。與自己坐在酒席上的任務、快樂相通。說花瓣一個個是日本人,櫻樹是日本,或許言過其實,但不知不覺中好像誰都把自己的心情重合到櫻的生態上。

遊覽了京都禦苑,如儀地眺望了金閣寺,又陪朋友去北野天滿宮,那里正舉辦梅花祭。日本人始終愛梅花。櫻花開過了就被丟到腦後,而梅花開得早,過後結梅子,還能醃梅脯,釀梅酒,後果更喜人,一年四季出現在人們生活中。櫻花驀地爆開,一個不小心看到的就是落花滿地,而且它不結櫻桃,花落了就是一場空,浮想聯翩,若沒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胸襟,哀從中來,就只有「坐見落花長嘆息」。

櫻花是俗物,梅花更像是雅人的專美。天滿宮是神社,供奉菅原道真,他酷愛梅花。活在平安時代前期,在政爭中失敗,被貶到大宰府。臨行前吟了一首詠梅歌:東風吹時且飄香,主人不在勿忘春。家里的梅樹也一夜飛到大宰府。菅原死在了那里,冤魂變成天神,雷劈清涼殿,此殿在紫宸殿西北。後來又變成學問之神,考學都求它保佑。這位有漢詩文傳世的貴族學者894年奏請朝廷停止了遣唐,所謂國風文化勃然而興,有點像醬缸蓋上蓋兒發酵,產生了《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日本文學。說花就是指梅花,也漸變為櫻花。

大家一周閱讀排行榜

1.維舟 |人終有一死,問題只是該如何告別人世

2.程羽黑|千年第一回,日本年號沒引用中國古籍(真的嗎)

3.閆紅| 《海的女兒》也能撕,是階級鬥爭這根弦繃得太緊

4.許倬雲 | 我在美國六十年,讀書取得學位不是最大的任務

5.吳晨 | 又搞995或者996,盯著加班打卡能把企業幹好嗎?

原標題:《櫻花譜》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日本的梅櫻鬥寵史,背後是中日文化之爭丨大家 歷史 第2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