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曾文正公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其實不論「庸人」還是「才人」,生命之火都經不起「惰」的濕柴,也受不住「傲」的雨落。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生命的最初不過是一片荒蕪的空地,勤耕耘,才能有所收獲。荒原上成熟的稻谷,昂首挺胸的多是空殼,彎腰低頭的才擁有真正充盈的生命。人的一生何嘗不像稻谷生長的過程,只有懷揣著一顆勤勞、謙虛的心才能收獲美好。
人生成於勤,毀於惰
了解曾國藩生平的人大都知道,曾國藩不是一個「聰明人」,甚至可以說他是個「笨」人。梁啟超在評價曾文正公時也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曾國藩也承認自己並非天資出眾之人,他對自己的評價也多是「生平短於才」「性魯鈍」。以「鈍拙之材」聞達於晚清年間,曾國藩靠的是一個「勤」字。
曾國藩年幼時,父親便教育其要勤奮。八歲時,其父開始教其讀書。曾國藩天資不高,讀書反應很慢,通常讀完一遍還不明白,但曾國藩並非不求甚解之人,讀一遍不明白,就讀兩遍,兩遍之後還不明白就繼續讀。白天走在路上,晚上枕在枕頭上,一遍遍的思考,直到理解了才肯罷休。
傳說在曾國藩刻苦讀書的過程中還發生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天曾國藩在家中背書,遇到一篇文章死活背不下來。恰巧此時有個賊正藏在他的屋簷下,準備等曾國藩、背完書睡覺後再行竊。可曾國藩反反復復背這篇文章很多遍,背不過就一直不肯去睡覺。後來,賊等不及了跳出來說:「你這個笨蛋,背了這麼多遍還背不下來,我都聽會了。」說著,背誦一遍後揚長而去。這個故事雖存在誇大的成分,不一定真實,但這也在一個側面反映了,勤奮已成為曾國藩的信條,努力已經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
不聰明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自己天資不夠還四體不勤。傷仲永的故事我們都聽過,方仲永可謂天生奇才,生而會作詩,文采斐然。然而僅靠一點「天賦」,人生之路終究走不遠,曾經天資聰穎的少年最終泯然眾人。
大多數普通人在「天賦」上的差距寥寥無幾,勤奮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人就好比一台機器,懶惰只會讓機器生銹,縮短機器的使用壽命,而勤奮則能讓這台機器越用越靈光。與勤奮相較,懶惰更耗費你的能量。
現在很多人有所謂的「拖延症」,事不到最後一刻不肯做,等到了截止時間才慌慌忙忙的胡亂應付。做的不好又開始抱怨時間不夠,其實不是你做不好,只是你不肯用心去做,也不是時間不夠,是你沒有珍惜屬於你的寶貴時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想要閒散度日又想要功成名就,無異於癡人說夢。
「
時間是最公正合理的,它從不偏袒。對於勤勞者,時間留給他們串串果實。對於懶惰者,時間給予他們的只有一頭白髮。
人生成於敬,毀於傲
曾國藩年輕時心高氣盛,鋒芒畢露,為此得罪了不少人。後其父親去世,鹹豐帝褫奪了曾國藩的兵權,令其回家守孝。在守孝的兩年間,曾國藩的思想發生了不小變化。他開始反思自己,開始看到別人的長處,明白了謙遜的重要性。
曾國藩在寫給弟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郭嵩燾評價曾國藩說:「自古以來,人才只有兩種,一種是狂傲的,一種是謙虛的。曾文正公,屬於後者。」
在曾國藩思想發生變動之前,其雖常常以聖賢自命,說話經常給人以難堪,但還是可以找到謙虛的影子。鹹豐三年(1853年)曾國藩寫信給左宗棠,邀請左宗棠前來幫助自己訓練鄉勇,他在信中稱「弟(曾國藩)智慮短淺,獨立難搘,欲乞左右,野服黃冠,翩然過我,專講練勇一事。」這一年左宗棠初露鋒芒,而曾國藩已是二品大員。
為父守孝後,曾國藩更加謙謹,其謙和的態度令湖南官員敬佩。在他重回湖南前,他給湖南的各軍將領,各個官吏每人致信一封,言辭謙恭,懇求指導。到長沙之後,他又親自去拜訪各大小衙門,無不妥帖周到。
滿招損,謙受益。王陽明也曾告誡門人「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人不可無傲骨,不可有傲氣。驕傲的人像是一盆塑膠花,初見驚艷,時間越久花色越暗淡,且這盆花永遠結不出豐碩的果。莎士比亞曾說: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人生路遠沒有我們想像中的複雜,生活就是一步步向前的過程。我們苦苦期盼幸運降臨,殊不知「勤」才是幸運之母。幸運通常降臨在那些有決心有行動的人身上,什麼時候開始懶惰,幸運就什麼時候告別。若你空懷才能,而思想身體被懶惰掌握,那你將一無所有。
「
「勤」與「敬」如鳥之雙翼,二者合力,方成大器。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室九空。把心放低,多看自己的不足,多看別人的優點,讓傲慢的心變得恭敬。人的能力在勤奮中可以增加,人的學問在虛心下可以進步。
人生,需得避得開「惰」「驕」,守得住「勤」「敬」,才能走得好征程,看得清風景。
*文章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