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說: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可我們總是覺得只要我們把道理講清楚了,孩子就應該明白,就應該知道如何按照道理去做,可事實是怎樣的呢?

5歲的小俊喜歡蕩秋千,我經常看到小俊的媽媽陪著小俊在樓下蕩秋千。昨天,小俊在蕩秋千時,不走尋常路線,騎在了秋千上,兩條腿使勁地蹬地,左右搖擺。

「小俊,你怎麼又這樣蕩秋千了,我跟你講過多少次了,這會摔跤的,趕緊下來。」小俊的媽媽看到兒子又這樣蕩秋千,十分生氣,從秋千上拉下兒子,轉身對我說:「你說這孩子到底怎麼回事啊?我嘴皮磨破了,跟他說不要這樣做,可他還是這樣,太不聽話了。」

當我們反復強調一件事不能做時,可孩子還是會去做,我們就會判定這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必須繼續嚴加管教,講道理不行,就訓斥,甚至上升到武力。實際上這些做法統統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錯怪了孩子,孩子反復犯錯,真的不是不聽話,那又是為什麼呢?

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親子 第1張

孩子的學習方式:感覺·運動型

孩子與成年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成年人的學習方式為心智型,孩子的學習方式為感覺·運動型。如何理解這兩種學習方式呢?我來舉一個例子。

假定我們成年人也不認識向日葵,我們和孩子一起來學習認識向日葵,那麼,我們成年人通過閱讀一些科普讀物等文字的描述,就可以對向日葵的樣子、用途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就是心智型學習方式。

但是孩子不是這樣學習的,你給他閱讀再多的文字,孩子還是不知道什麼是向日葵,他們需要調動各種感知才能認識向日葵,你需要把向日葵呈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去觀察向日葵的形狀、顏色,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巴嘗一嘗向日葵籽,然後你再告訴他們「這就是向日葵」,孩子們才能將各種接觸到的信息融合在一塊,明白這就是向日葵。這就是感覺·運動型學習方式。

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親子 第2張

展開全文

研究發現,七歲之前的孩子主要是借助感官和身體的運動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的大腦猶如一台感覺處理器,只要將來自身體各部分的感覺信息輸入大腦,大腦才能對這些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完成學習的過程。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講了那麼多道理,孩子為什麼都聽不進去,不按照你說的做了,因為他們不明白不理解你為什麼不讓他那樣做。簡單地說,就是他們沒有親身體驗過什麼是危險,就不知道什麼是危險。

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

要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家長要少說,多給孩子體驗的機會,用孩子能夠感受到學習方式去學習,才能取得實質的效果。具體來說應包括兩個方面:

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親子 第3張

1.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

我們以文章開頭小俊騎秋千這件事為例,孩子這樣做很容易失去平衡,去秋千上摔下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避免這個危險的行為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的前提下,讓孩子「摔」一次,有了這種切身的體驗,他就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危險的。

我家大寶七個月大的時候,第一次從床上滾了下來,嚇得哇哇大哭。事後,我曾多次故意將大寶放在床沿上,他會立馬撅著屁股向後退,不會繼續往前爬了。這個發現讓我很吃驚,一個7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有這麼好的記性。

因為家長特別怕孩子磕碰,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都不願意讓孩子嘗試,在危險發生前制止了孩子,這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孩子不受傷害,但我們不能保證孩子一直在我們眼皮底下,一旦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孩子做事就容易沒有了分寸,給孩子體驗、嘗試的機會,增加多種感官刺激,對提高他們的認知是非常有好處的,能幫助孩子自己做到成長,學會自我保護。

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親子 第4張

2.對於孩子的同一行為,家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寶兩歲多的時候,我給孩子買了百變摳摳書,他將書中的各種動物摳下來,玩得不亦樂乎,我和老公在旁邊誇獎寶寶動手能力強,「瞧!寶寶又摳下來一個,這只恐龍好大啊!」有了鼓勵和誇獎,二寶玩得更加起勁了。

有一天,二寶卻闖了禍,將哥哥喜歡看的法布爾的《昆蟲記》里面的彩色圖片全都撕了下來,還舉得高高的讓我看,氣得哥哥朝他大叫,二寶委屈地哭了。此時,如果我也訓斥二寶,一定會讓他產生這樣的困惑:我把圖片摳下來了,你為什麼不表揚我呢?他不會理解自己同樣的行為,為什麼會受到父母不同的待遇。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錯了,我將二寶的摳摳書和那本已經殘缺不全的《昆蟲記》拿過來,拉著他的手,讓他去摸,讓他通過用手觸摸這個動作,感知到兩本書的不同,並告訴他,「哥哥的書是不能摳的,寶寶的書才能摳。」

對於孩子的世界,我們成年人存在著太多的誤解,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做事規則,缺乏對孩子的耐心和理解,只有我們重新認識孩子的世界,才能感知到 孩子世界的美好和純真,才能更好地教育我們的孩子。

原創
            別唱獨角戲了!和7歲以下的孩子講道理,你講得再好都沒用 親子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