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宋代的衙門是沒有師爺的,當然也沒有公孫策這個人。
文 | 吳鉤
自元朝以來,評書、戲曲、小說等民間文藝中,以宋朝為歷史背景的並不少,比如楊家將故事、包公故事。這些故事中的人物,既有真實的宋朝人(但情節故事完全是編造出來),也有虛構的宋朝人,比如楊家將故事里的穆桂英、包青天故事里的公孫策,歷史上是沒有這幾號人的,他們都是民間文人創造出來的文學形象。
但是,這些虛構的人物一般有歷史原型,他們的原型是誰呢?咱們來說道說道。
1、穆桂英
穆桂英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中:「有一女名木金花,又名木桂英……」其後,在明清民間文藝中,被演繹成穆桂英,成為家喻戶曉的楊門女將。但北宋的楊業家族其實並無穆桂英。她是民間文人虛構出來的。
一些歷史學者認為,穆桂英的原型應該是世居北宋西北邊境的鮮卑族大姓慕容氏,原因有二:一,「不管是‘穆桂英’,還是‘木桂英’,其音之急讀,與‘慕容’二字音相近」;二,歷史上,楊業的後人曾與鮮卑慕容氏聯姻,《保德州志》載:「延昭子文廣,娶慕容氏,善戰。」這個慕容氏,當為穆桂英的歷史原型。
順便說一下,戲曲小說中的楊延昭之子、穆桂英之夫楊宗保也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中的楊延昭之子,是楊文廣。
2、楊四郎
「楊家將」故事里的楊四郎,在宋遼「金沙灘之戰」中被遼人俘獲,蕭太后見他長得一表人材,又有一身好武藝,愛才心切,便將瓊娥公主(又有鐵鏡公主、桃花公主、明姬公主等說法)許配給他,招為駙馬。十五年後,楊四郎過關探母,助宋破遼,與家團圓。這個故事,被京劇及眾多地方戲編為《四郎探母》。
這個楊四郎,也是虛構出來的,不過有人物原型,那就是景德元年為促成宋遼「澶淵之盟」作出很大貢獻的王繼忠。王繼忠原是宋朝將領,鹹平六年,契丹數萬騎南侵,王繼忠領兵禦敵,兵敗被捕,遼國太后「知其賢,授戶部使,以康默記族女女之」。景德初,契丹又發兵南侵,王繼忠從中斡旋,促成宋遼訂立和約。他的經歷,與楊四郎故事有近似之處。
3、王延齡
楊家將故事與包公故事中都有一個叫「王延齡」的賢相:「他寬厚仁慈,剛直不阿,清正廉明,做事果斷,是北宋初期難得的一位好宰相,也是龍圖閣大學士包拯的恩師」。但這位王延齡也是史無其人,有研究者提出,他的歷史原型是北宋名相文彥博。
《宋史•文彥博傳》載:「文彥博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遠人來朝,仰望風采,其德望固足以折沖禦侮於千里之表矣。」王延齡的人物形象與他相接近;而且,文彥博前兩字「文彥」的轉音,即為「王延」,民間文藝中的王延齡本名「苞」,亦與文彥博的「博」字音近;而且,歷史中的文彥博對包拯確有提攜之恩。
4、八賢王
楊家將故事與包公故事中還有一個賢王,即「八賢王」。他的原型是宋太宗的第八子趙元儼。據宋人記載,趙元儼「性嚴毅,威望著於天下。士民識與不識,呼之曰‘八大王’」。元儼又有「賢王」之美譽,民間文人顯然是將「八大王」與「賢王」合而稱之為「八賢王」。
5、龐太師
《三俠五義》之類的包公故事當中,有一個著名的奸角、大壞蛋——龐吉龐太師:「原是個讒佞之臣,倚了國丈之勢,每每欺壓臣僚。又有一班趨炎附勢之人,結成黨羽,明欺聖上年幼,暗有擅自專權之意」。但北宋並沒有龐吉這個人,倒是有一位龐籍,姓名讀音相同,所以不少人都以為龐籍就是龐吉的原型。然而,歷史上的龐籍,並不是作威作福的皇親國戚,而是一位敢捋虎須的正直官員。讀者若以龐吉為龐籍,那是讓龐籍背了黑鍋。
不過宋代確實出了一個龐吉式的皇親,叫做張堯佐。張堯佐是仁宗皇帝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去世後贈封太師。不過,張堯佐實際上也沒有小說人物龐吉那麼壞,更不敢有「擅自專權」的表現;只不過是一名趨炎附勢的平庸官員,「徒緣私寵,驟加顯列,是非倒置」,讓人看不順眼而已。
6、公孫策
在清代小說《三俠五義》與電視劇《包青天》、《少年包青天》中,包公身邊有一位見多識廣的得力助手,叫做公孫策,是開封府的主簿。但這個公孫策其實是清朝文人根據當時的刑名師爺形象塑造出來的文學人物。宋代的衙門是沒有師爺的,當然也沒有公孫策這個人。
來源|南都周刊
END
轉自我們都愛宋朝(ID:wugoudasong)。一個講述宋朝故事、發現大宋文明的訂閱號。小南的小夥伴。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聯繫原公眾號。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台回復「小南」試試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