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對中國人來說,五嶽的名號,想必不陌生。
除了今天作為旅遊勝地被世人所知以外,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這五座名山,長期是作為中原大地的地理坐標和祭祀場所而存在的。
「嶽」字的本義,就是指高大的山。早在堯舜時期,便形成了中原君主巡狩四方高山、會見當地首領的制度。據《尚書》記載,舜帝繼位以後,曾於二月巡東嶽、五月巡南嶽、八月巡西嶽、十一月巡北嶽,並分別會見四方諸侯。「四嶽」一詞,從此形成,既指代四座名山,又蘊含四方諸侯首領的含義。
周代以後,禮樂制度逐漸完備,在「四嶽」的基礎上加入中嶽,正式形成「五嶽」體系。伴隨著歷史的發展,五嶽與五鎮、四海、四瀆等一道,逐漸構成一整套中國古代國家祭祀制度,一直沿用至清代。
但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五嶽的指代對象,曾發生過變化,五嶽的各自特點,也多有不同。
東嶽泰山
《泰山圖》,來源:《三才圖會》
泰山,又稱岱山,位於今天山東省泰安市,早在堯舜時代,就作為諸嶽之首,而享有「岱宗」的美譽。據《白虎通》記載,「岱者,言萬物相代於東方」,作為東方之嶽,泰山有象徵萬物生長的寓意。
自秦始皇以來,泰山作為朝廷封禪大典的常駐舉辦地,肩負著向上天傳達著受命帝王告成之意的重任,受到歷代君主一致的向往與尊崇,可謂是名副其實的「五嶽獨尊」。
南嶽衡山
《衡嶽圖》,來源:《三才圖會》
衡山,位於今天湖南省衡陽市,所謂「上承景宿,銓德均物,故曰衡也」,有衡量世間萬物的寓意。
與泰山一樣,衡山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傳說大禹祭祀衡山,夢見玄夷使者賜金簡玉字,因此習得治水之法,進而平定水患。今天衡山岣嶁峰,還保有一塊蝌蚪文石碑,傳說就與大禹治水有關。
雖然歷史悠久,但衡山作為南嶽所在地,經歷頗為曲折。據《史記·封禪書》和《漢書·郊祀志》記載,漢代以前,南嶽都在衡山。直到漢武帝南巡,認為衡山過於遙遠,才將南嶽遷至霍山(又稱天柱山),此後六百多年的時間里,中華大地的南嶽,都位於今天安徽境內,被稱作「南嶽霍山」。直到隋文帝將南嶽遷往今天的衡山,「南嶽衡山」這一稱呼,才真正穩定下來。
西嶽華山
《華山圖》,來源:《三才圖會》
華山,位於今天陜西省渭南市,其得名由來,說法不同。一種說法稱,西方寓意萬物成熟,因而稱西嶽華山。另一種說法是,仙人羽化飛升,多在此山,因而得名。
作為五嶽中海拔最高的山峰,華山以其險要聞名於世,其中擦耳崖、閻王砭、猢猻愁等處,多是峭壁深壑,難以攀援。從唐朝金仙公主,到五代陳摶老祖,再到全真道人郝大通等,都在此處修道。這都為華山籠罩上了一層神秘氣息。
北嶽恒山
《恒山圖》,來源:《三才圖會》
恒山,位於今天山西省大同市。據《風俗通》記載,北方象徵冬天,寓意冬藏有常,北嶽恒山,以此得名。
與南嶽相同。北嶽的歸屬地,也曾有過遷移。明末以前,北嶽恒山,一直在今天河北保定境內。明朝定都北京以後,位於保定一帶的北嶽,反而位於都城的南方,與禮制有所出入。因此,從明代後期開始,將北嶽遷往大同的提議,屢屢出現。直到清朝初年,朝廷最終將北嶽祀典遷往大同。
因此,雖然「北嶽恒山」的名號由來已久,可今天北嶽恒山的歷史,僅僅只有三百多年。
中嶽嵩山
《嵩嶽圖》,來源:《三才圖會》
嵩山,又稱嵩高山,位於今天河南省鄭州市,所謂「山大而高曰嵩」,安居中原、統領四方,突出一個高大,嵩山因此得名。
雖然到戰國時代才加入五嶽隊伍,嵩山的地位卻絲毫不低,不僅是五嶽中唯一一個曾經代替泰山舉辦過封禪大典的所在,山中的少林寺還是著名佛教聖地。其臨近洛陽、開封等都城的優越地理位置,處處詮釋著「近水樓台」這四個字。
時過境遷,伴隨著帝制的終結,五嶽的祭祀功能早已不再。如今的五嶽,全部位列國家5A級景區,泰山、嵩山更是躋身世界遺產行列。這見證了中華文明四千餘年發展的五大名山,正以開放的姿態,歡迎著全世界遊人的到來。
在古代,靠什麼取暖?
豆腐,古人怎麼吃?
都愛「欺負」趙孟頫
古人不愛洗澡,這麼重口味嗎?
孔子的後代,都什麼待遇?
文字:賈月洋
圖片:網路
責編:王子墨
編輯:常瑩 吳亞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