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幾天,無意間刷到了一個超級暖心的短片《包寶寶》,這是第二部引進內地院線的皮克斯短片,畫風超萌,內容卻紮心的很。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關於愛和離合的故事。
短片的主角是一個孤單的華裔媽媽,喜歡吃包子。
有一天,在吃包子的時候,最後一個小包子放到嘴邊居然跳了出來,變成了一個小娃娃~
(悄咪咪的感覺有點像胡巴小可愛~)
這個小包子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孤單的媽媽,媽媽高興的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小包子,給他喂飯,帶他出去玩兒,幫他記錄身高,給他做好吃的…
像極了小時候,媽媽照顧我們的樣子。
可漸漸的,小包子長大了,甜蜜的親子世界里開始出現不和諧的音符。
小包子想跟同齡人去踢球,媽媽怕他受傷,一腳鏟飛了足球,把小包子摟了過來。
可回家的路上,小包子卻很生氣,還拒絕媽媽的餅乾賄賂。
從此以後,小包子開始跟媽媽產生了隔閡,他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和小世界。
不允許媽媽進入他的房間,看到媽媽進來,本來興高采烈的他馬上一臉不高興放下了電話。
無視媽媽討好的一桌飯菜,跟同齡人跑出去玩,還帶回來一個金髮碧眼的馬子…
媽媽還沒有完全接受這個事實,他卻已經單方面宣布要跟馬子搬出這個家。
震驚的媽媽死死的拉著他不肯讓他走,情急之下,淚眼模糊的媽媽為了能保住小包子,居然一口吃了他!
看到這里我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為了不讓孩子離開自己,媽媽吃了孩子!
到底是占有欲多強的愛,才會寧可他毀滅也不允許他失控…
看完之後,我去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這看似瘋狂的畫面,卻來自真實的故事。
導演石之予說,《包寶寶》的靈感來源是自己的成長經歷:
「任何事我們都一起做,吃飯、上班、旅遊等。當我開始長大成人,媽媽很難放手。他更常抱著我說:我真希望能把你變回小寶寶塞回我肚子里。」
就這一句話,她牢牢記在了心里,也把這個童年的桎梏搬到了螢幕里。
好像每個人小時候,都有一段跟父母「對抗」的經歷吧,聽夠了那些:
「我還不是為你好!」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
「不行,說了不行就是不行,聽我的沒錯!」
。。。
不否認父母的愛,但過度的愛,不僅焦慮了自己,也綁架了孩子。
被綁架的孩子,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會與父母所希冀的完全背道而馳。
我有個妹妹,從小就是學霸,為了照顧她,媽媽辭了職,洗衣做飯,早送晚接,風雨無阻。
怕影響她學習,媽媽慢慢開始限制孩子穿衣,交友,甚至不允許她跟被認定的「壞孩子」玩, 收了她的手機和課外書,停了她最喜歡的舞蹈課…
如此掏心掏肺,可娘倆的矛盾卻越來越多,媽媽嫌孩子不夠聽話,越管越嚴,孩子嫌媽媽管得多,越來越叛逆。
終於在一次孩子跟閨蜜秘密出遊,被媽媽千里追回後,倆人關係徹底決裂,孩子再不跟媽媽說一句話…
掏了最真的心給孩子,卻換來了孩子最深的恨,只因為她忽略了和孩子的邊界。
總想把孩子緊緊僅拴在身邊,失去了自己,也壓縮了孩子的世界,過度的親密要求,束縛了彼此,傷害了彼此,最終只能是親子關係的決裂。
這麼淺顯的道理誰都懂,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教育失敗,卻屢見不鮮。
前一陣,12歲的孩子持刀弒母的新聞震驚了無數父母。
12歲的孩子,因為跟媽媽拌嘴,竟然揮刀砍了母親20幾刀,被抓後不但沒有悔意,還笑著指認行兇地點!
這孩子到底怎麼了?什麼仇什麼怨啊!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抽煙跟母親發生了一點矛盾,母親打了他,想起平時被母親管的太嚴,一時怨恨…
「我殺的是我媽,關你們什麼事」,這是從少年嘴里說出來最冰冷的一句話。
真是不敢想像,到底是多麼冰冷的母子關係,才能造成這樣的惡果!
如果說這孩子犯錯是因為心智還沒成熟,那麼去年,北大學子王猛一篇長文控訴父母控制自己多年,甚至為了擺脫父母控制,12年不曾跟家里聯繫。
這又怎麼解釋呢?
看了記者的採訪,那句「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里,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幾乎是王猛咬著牙說出來的一句話。
說到底,都是孩子童年的陰影在作祟。
很多網友批評他30幾歲了還在怪罪原生家庭,根本沒長大。話說的沒錯,在他的控訴書里,可以找到他長不大的原因:
「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里,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我上了小學還不會剝雞蛋,被同學、親戚恥笑,父母從來不會幫我。」
「我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力,沒有喜歡什麼的權力,什麼都是他們說的最好的,即使被逼著考到了北大,我連基本的交流的能力都沒有。」
…
看得出,心理專業畢業的他根本沒法醫治自己的傷,在父母的嚴格掌控下,他沒有交友權力,甚至連喜歡的權力都沒有,每一步都已經被規劃好,雖然他考上了最高的學府,可心里的孤獨卻沒人能懂。
也許父母還在等他的一句謝謝,可沒想到他卻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親密關係」的漸漸疏遠帶來的分離焦慮,和強烈的掌控欲望,讓媽媽強制孩子留在她的圈子里。
最後得不到應有的感恩和回饋不說,更引發了孩子彈壓式的反抗,甚至是暴行,這是「直升機教育」最大的失敗。
不想給他們辯解,我只是真的很心痛,媽媽也好,孩子也罷,他們都因此承擔了不該承擔的人生。
還有,就算媽媽強行把孩子留在了「親密關係」里,被控制的孩子也一定是個讓人心疼的。
娛樂圈有名的孝子胡歌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幾段戀愛都因為母親的不喜歡落空。
尤其是在他遭遇車禍低谷的那幾年,準女友薛佳凝推了所有的戲,搭上了星途照顧他,可最終還是沒能過了胡媽媽那一關。
這次分手,胡歌不僅招了很多黑,也成了他自己的心結。
承受了太多壓力的他,甚至在一次酒後發微博說「媽媽,你開心了嗎,我盡力了…」
眾所周知,胡媽媽對胡歌從小管教甚嚴,控制欲非常強,曾說過找兒媳婦的標準是「不找圈內人」,「最好找個女科學家,至少要女博士!」
兜兜轉轉,仙劍的小夥伴兒們都有了陪的人,只有他一個人,還在流浪。
「孩子永遠是孩子」,這句本來挺暖心的話,放在胡歌身上莫名的心酸,30幾歲的人無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甚至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這樣的愛實在是太沉重了…
看他難過的樣子,多希望,他能早一點走出媽媽帶給他的心結,做到那個小小的願望…
養育一場,不能否認,付出最多的,永遠是媽媽。
心疼那些被孩子痛恨的媽媽,她付出了全部的真心,卻把自己最愛的孩子養成了廢人,甚至是仇人。
也心疼那些痛恨媽媽的的孩子,他們本來是想愛,卻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也失去了自己。
如果12歲男孩兒的媽媽早一點懂得「母愛就是一場得體的退出」這個道理,如果男孩能對媽媽多一些體諒,那悲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
如果胡歌的媽媽能早一點放手,給兒子自由的空間,那是不是孩子會更幸福一些?
如果這些都不曾發生,世上就少了一個備受唾棄抬不起頭的孩子,多了一個圓滿的家庭吧…
母子之情本就是緣分一場,相聚,是為了讓彼此感受生命的成長;漸離,也是為了讓彼此擁有更廣闊的世界。
把世界帶給孩子,再把世界還給孩子,希望不再有悲劇發生,希望所有媽媽和孩子都能生活在愛里,一輩子。
也許你的轉發
就是一份愛的傳遞
給妞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