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作者:指揮部(ID:zhihuibu01)
根據2019年1月3日新華社消息:
當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在京成立!
從史觀的角度來看,歷史不只是簡單的記錄過去,它更是文明延續的載體。
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有一個很大的背景——
世界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這個「大變局」就是指揮部昨天講到的「東西方文明的正位回歸」:
過去500年,世界都是西方在國際格局當中占據主導地位,但是現在由於西方的核心力量美國和歐洲出現問題,再加上中國力量的壯大,所以它的主導力下降,從西方主導變成中西方平衡。
在這種大背景下,通過研究歷史來傳承中華文明的輝煌,是未來東方文明戰勝西方文明、做到世界文明撥亂反正的關鍵舉措。
我們此前一直強調,中華文明具有西方文明不可比擬的先進性,但講得都比較零散,很多朋友可能不太理解,今天我們來做個系統性論述。
根據層次的不同,文明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生存,生存是一切生命存在的根本;
第二階段是認同,通過共同的價值觀與思想認知,來壯大文明的實力;
第三階段是發展,某個文明只有在強大實力的基礎上,才能延綿不斷的發展。
中華文明已經完整跨過這三個階段,而西方文明仍在第二個階段掙扎,最強有力的證據就是戰爭。
縱觀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戰爭史。我們今天的和平只是相對,戰爭卻是長期絕對。
前些年我在查閱西方史籍時發現,在關於「戰爭」的探討中,所有史學家的觀點非常一致:戰爭是國家存在與延續的根本!
比如哈佛歷史學家尼古拉斯·亨歇爾在《絕對主義的神話》中指出:早期歐洲國家的形式,是「軍事—財政型國家」。
西方最著名的國家構建學者查爾斯·蒂利也提出一個等式:軍事化(Militarization)= 文明(Civilization)。
我們都知道,財富的根本是生產力的體現。生產力越強大,財富積累越多。
早期西方文明在解決生存問題後,走上了一條歧路(或者說直接越過了第二個階段):帝國的統治者認為,國家的存在是靠長期對外掠奪來維持的。
所以戰爭成為了西方文明存在的基石。
但是,平民的本性是抗拒戰爭的,因為戰爭會帶來死亡。長期對外戰爭的結果只有一個:
人民無法休養生息,國家生產力無法進步,各民族難以享受同等的物質條件(同等的物質條件是民族與民族間、人民對國家間產生認同感的必備條件),征伐與被征伐的種群矛盾不斷擴大,進而又成為新的戰爭導火索。
長期固化的矛盾,使歐洲即便有千年的羅馬帝國與基督教為文明內核,也難以讓各大民族間產生強烈的認同感,這也是歐洲至今無法完成統一的根本原因。
再談談中華文明。
不可否認,中華文明也貫穿著戰爭,且規模比歐洲更大,它可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內戰,而內戰的動因是統治階級腐朽,無法為人民的生產提供更優質的環境。第二個層面是對外戰爭,形式上與西方一樣,但動因的主流不是通過對外掠奪來壯大國家實力,而是為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即為國家與人民的安全利益、財產利益而戰。
秦始皇為何要發動統一戰爭?
因為六國間的連連征伐極大的消耗著各國的實力,也許嬴政並沒有為其他國家考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至少想給秦國的子民提供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
秦始皇又為何要修建長城?
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常以強大的騎兵搶掠帝國人民的財產。
漢武帝為何要北擊匈奴?
因為他要徹底的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為大國帝國的發展提供一個安全的外部環境。
此後的隋唐兩代帝國,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二朝四代帝王前赴後繼,不遺餘力的對存在700年的高句麗王朝進行打擊,期間還付出隋帝國毀滅的慘痛代價,最終在李治在位時獲得成功,但結果怎麼樣?
大唐帝國支出巨額的國家財政,但並沒有要求戰敗方賠款,甚至都沒有斬殺敵方的領袖,只是將敵國的的國王及貴族二十餘萬人遷至河北、山東等地進行安置,在原高句麗王國設置郡縣治理而已。
西方史學家嘲笑我們的帝王太傻,但他們不知道,四代帝王的對外戰爭不是為了掠奪財產,而是要永遠消滅一個對中央王朝具備軍事、政治隱患的國家。
遼西走廊的位置太重要了,僅次於河西走廊。若高句麗實力壯大,遼西走廊就是一塊肉,隨時可以被吃掉。一旦遼西走廊易手,高句麗長驅直下,中央王朝就會面臨滅頂之災!
最後是清朝。
清帝國征服兩西地區,是為了占有他們的財產?清帝國對他們的賞賜就遠遠超過了他們的進貢,還不算駐軍帶來的龐大財政開銷,但控制這兩個地方,對清帝國的地緣安全至關重要(安史之亂時,吐蕃就利用青藏高原居高臨下的優勢,一度攻入長安城)。
通過整個對外戰爭史,我們可以發現,大陸歷朝對外征伐的動機,都是出於保護國家與人民安全為目的。
安定的大環境下,歷朝都有過傑出的帝王,在他們勵精圖治的年代,國家生產力得到飛速發展(農業文明時代,中國生產力一直位於世界之巔,從未超越)。當各民族長期享受到同等物質條件時,彼此以朝廷為紐帶的認同感就愈發強烈,並在潛移默化間形成一股以共同價值觀為主體的文明體系。
所以,中國的基礎底盤既不是國家,也不是民族,而是強大的文明認同感。
註: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遼宋對峙時期,契丹也是北方遊牧民族。但有區別於匈奴與突厥,契丹已經在北方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後來的金也是,第四位皇帝完顏亮有首詩: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具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
戰爭是族群之間最激烈的、最真切的對抗,思考戰爭背後的原因,最能反映文明的先進程度。
中國的主流為國家安全、人民安全而戰;西方的主流則是赤裸裸的經濟掠奪之戰。
西方生產力之所以在近代超越我們,是因為他們頻繁對外的征戰,需要更強大的武器,去支撐他們更瘋狂的掠奪。
所謂文明的先進性,應該是對文明的主體「人」的思考。
西方人大規模對外掠奪、對外殖民的時候,就是野蠻人掌握了先進的殺人武器,根本談不上是先進的文明,因為他們社會活動的核心理論仍然是野蠻的、低級的!
馬哈蒂爾(馬來西亞總理)有段很精辟的話:
中國在馬來西亞旁邊幾千年了,沒有侵略馬來,但西方人一經發現馬來,就不遠萬里地跑來殖民、掠奪馬來西亞!
為何會有兩種不同的結果?因為東西方人的文明理念不同。
中華文明是一個內生文明,我們不信神,只相信自己。我們總認為自己能創造一切,別人有的,我們也可以有。而西方那種對外掠奪的「搶」,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觀里是不道德的。
因為他們的文明是建立在戰爭的基礎之上,所以他們一切對外戰略都是以「戰爭」為核心,哪怕是在核平即和平的今天,他們掠奪的本質仍然沒有改變。
看看吧,從1500年到21世紀的500年間,10場戰爭有8場是因為西方對外掠奪而引起的,兩次世界大戰更是因為他們貪婪的本性所至!
美國為什麼對中國高端製造業如此焦慮?
因為在文明具有天然缺陷型的情況下,若再丟掉生產力的制高點,以對外掠奪為主體的西方文明必定被世人所唾棄,世界秩序將重新回歸東方文明的正位!
最後,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東西方文明的發源地。
早期中國和歐洲同樣是若干小國組成的,時至今日,為何中國那麼大,歐洲卻如此破碎呢?
註:美國領土大多數是買的殖民地。
歸根結底,是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性,導致統治階級對國家發展有著不同的見解。
在東方文明的指導下,中央王朝的執政者總是想如何讓國祚延繼,你做不到這點,你就不是優秀的帝王。所以中國在漫長的5000年歷史中,一次次從分裂走向更偉大的統一。
而西方文明長期深受對外掠奪的影響,帝王們只會想到今天又搶了哪些領土、又剝削了哪些民族的財富?
這是兩個不同層次的考量,正常人都能看出來誰更適人類的發展。
毫無疑問,中華文明比西方文明更高級!
有個類比非常好:
國家就好比一盤菜,美國是大雜燴,青菜白菜放在一鍋燉;歐洲是小籠包,你把歐盟這個籠蓋揭開,一個個包子就像歐盟一個個獨立的國家;
中國就是煎餅果子,一邊攤面,一邊撒上花生、瓜仁、芝麻、雞蛋、肉松、蔥花什麼的,就像我們有許多民族,越攤越大,最後把長城都攤進去了。
文明的力量,無窮無盡!
推薦閱讀:
這位敢打市委書記的小鎮長,原來是退役的狼牙大隊隊長
特種兵退役後萬一走向黑道怎麼辦?國家:早有準備!
神秘退伍軍人為何心甘情願當刁蠻小姐的保鏢,從此叱吒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