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中國式的社會關係里,有著四大最讓人抓狂的「寬容定律」: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中國式的婚姻關係里,也有著四大讓妻子抓狂的「婆媳定律」:她是我媽、我媽老了、我媽不易、忍忍咋滴。婆媳關係似乎是一個亙古不衰的話題,人們對於產生婆媳問題的原因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我看來,婆媳之間的勢不兩立,一定是兩個男人在逃避。
第一個男人,自然是婆婆的兒子、兒媳的丈夫。
有網友調侃中國式婆媳關係為何這麼痛苦?根源在於兩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女人,出於對同一個男人的愛而被捆綁在一個屋簷下相處:兒媳必須孝順婆婆,婆婆必須幫忙兒媳,這是社會倫理關係強加給她們的遊戲規則。但人們可能會忽略掉:婆婆愛兒子是一種本能,而要求婆婆愛兒媳卻是一種家庭關係的被迫延伸。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婚後的第二年就不斷吐槽自己的婆婆:生寶寶堅持讓兒媳婦順產;兒媳婦宮口開三公分不讓用無痛,理由是打麻藥對她孫子不好;出了產房婆婆只顧抱孫子絲毫不顧及她的需求;不讓去月子中心,因為一來太貴他兒子負擔不起,二來她就是來照顧兒媳婦坐月子的;月子里各種逼迫喝湯,怎麼油膩怎麼下奶怎麼來;孩子哭說是媽媽母乳不足,孩子攢肚沒有排便也是媽媽母乳不足,孩子被捂太熱引發濕疹怨她母乳太上火,就連孩子不睡覺還說是媽媽母乳的原因;老公在家時婆婆對她各種關心各種伺候,老公不在家時月子餐就是一鍋亂燉還不準點,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短短的字里行間就已經感受到她這婚後生活的雞飛狗跳了,這樣劍拔弩張的狀況也必定醞釀著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家庭內戰。婆媳之間的矛盾長盛不衰,激化矛盾的原因各種各樣,但大多時候有一個共性原因,那就是人們常常以「愛」、「一家人」的名義去要求婆媳之間的相處,而這種相處往往都是一種越界狀態的相處。什麼是越界?婆婆過度參與兒子和兒媳婦之間的事情是越界;在隔代教育的問題上強加干涉是越界;婆婆干涉兒媳婦的消費方式是越界;兒媳婦干涉婆婆的生活習慣是越界……激化中國家庭矛盾的大多原因是中國式漿糊邏輯,同個屋簷下生活沒有邊界意識。婆媳之間這種沒有邊界感的相處,只會讓兩人變得越來越虛與委蛇。婆媳之間,保持基本的界限和尊重,比刻意的和諧相處更重要。
過去曾有人對世界各國的女人做了一個總結:德國媽媽只管工作,日本媽媽只管帶娃,而中國媽媽就不一樣了,得工作,得帶娃,得伺候老公,得照顧公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外加輔導作業和哄二娃,對外撐得起社會半邊天,對內得和諧家庭各關係。中國媽媽真可謂集各種功能於一身,還得任勞任怨不能抱怨,這種夾縫中求生存的女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女超人。
然而,女超人也有煩惱,所有女超人都逃不過婆媳問題。婆媳之間出現越界相處的問題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在婆媳這種越界相處中有個夾在中間拎不清的婆婆的兒子、妻子的丈夫。婆媳關係再怎麼難經營,最終關係的好壞,作為兒子、作為丈夫的男人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男人在一段家庭關係中沒有擔當、三觀扭曲,遇到問題不是「我媽不易」的一邊倒,就是「老媽、老婆都不容易」式的和稀泥,那麼婆媳之間永遠只會是面目猙獰、勢不兩立的模樣。久而久之,媳婦得不到丈夫的親近和包容,認為這是婆婆在中間作梗;婆婆得不到兒子的體諒和關心,覺得這是兒媳婦在枕邊挑唆。
造成婆媳關係緊張的第二個男人,是婆婆的丈夫、兒媳的公公。
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如果親子關係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常見的兩個問題:糟糕的婆媳關係和嚴重的戀子情結。中國自古以來對妻子都有一個稱呼——內人、賢內助,作為男人要充分明白,在你的這個小家庭中,你最核心的愛人是你的妻子,至於其他的人,上至你父母下至你孩子,都應該是「退居二線」的親人。換言之,如果一個女人,在這個家庭中最愛的人不是那個陪伴她一生的丈夫,而是她的兒子,她把自己與兒子的親子關係凌駕於自己與丈夫的夫妻關係之上,那麼可想而知,當她的兒子遇到自己的終生愛人並與之結伴而行時,當婆婆的她怎麼能不覺得失去了自己最愛的人?怎麼會不在家中掀起婆媳矛盾的層層巨浪?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逆流而上的你》中,女主劉艾盡管有一個三觀巨正、顧家愛家並且袒護妻子的老公楊光,但逃得過初一逃不過十五,到了懷孕生子這一關,還是免不了要面臨婆媳矛盾的爆發:私立醫院不讓上,月子中心不讓去,產後恢復課不讓報,家門吵鬧雞飛狗跳。很多人對劇情中的婆媳矛盾津津樂道,喋喋不休地討論著作為丈夫楊光的懦弱,卻忘了很多時候公公才是造成婆媳矛盾的源頭。一個女人你想要了解自己未來能不能融入男方家庭中、能不能和未來婆婆和平相處,你認真觀察下你未來公公和婆婆的相處關係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我的堂弟迎娶了一個城里姑娘,就在所有人以為嬌氣的城里姑娘和土味的鄉下婆婆一定水火不能相容的時候,大家驚奇地發現,她們婆媳之間至始至終沒有如大家所想爆發出不可收拾的婆媳博弈。兒媳婦說晚兩年要孩子,婆婆沒有意見;兒媳婦說請月嫂,婆婆說想請就請;兒媳婦說睡眠不好想要斷奶,婆婆說那就喝奶粉,孩子夜里我來帶……誰也沒想到,面對兒媳婦的諸多要求,土味婆婆一點反調也沒有,她們之間的關係出奇地融洽。有一天,小區里的老太太太們在樓下遛娃時,終於忍不住向這位土味婆婆取經,她笑著說:「能有什麼訣竅?別把自己想成是兒子那個小家庭中不可取代的唯一就行。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咱們做父母的,別把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強加給他們。兒子他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家庭,我也有我自己的家庭,我的丈夫無時無刻地陪伴了我一輩子,我的兒子也應該好好待我兒媳陪她走完餘生全程。」
聽完這席話,我才明白了婆媳相處的奧義。最好的婆媳關係是沒有關係,沒有強悍尖銳的婆婆,只有不懂經營家庭關係的公公。只有公公和婆婆之間夫妻關係的脆弱,才會引發婆婆與兒子之間親子關係的喧賓奪主,從而引燃婆媳關係的全面爆發。如果婆婆年輕時被自己的丈夫溫柔以待過,那麼待人待物也不會太刻薄。每一個人都渴望被尊重、被重視、被肯定,如若婆婆在自己的家庭中獲得了足夠的尊重和認可,那麼將心比心也就不會太無理取鬧胡亂摻和兒子的小家庭了。她會清楚地意識到,真正能陪自己走完一生的,不是兒子,不是兒媳,不是孫輩,是自己的丈夫。她會把精力投放在自己的丈夫身上,而不是兒子和兒媳的家庭之中。先有幸福的公婆,才有相安無事的婆媳。
以前總有朋友問我學為什麼要學遊泳,我笑著回答:為了以後告訴兒媳,別再問你老公「如果他老媽和老婆同時落水,那麼他要先救誰」這個問題了,因為他老媽我會遊泳,我能自救,再不濟你公公也會救我的。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婆媳關係的經營者是誰?是為人父母懂得放手的婆婆,是為人兒媳懂得體諒的妻子。婆媳矛盾的終結者是誰?是公公和丈夫這兩個男人,婆媳之間的勢不兩立,一定是這兩個男人在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