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雖然臺灣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是目前在提起同性戀這個話題時仍是爭論不休。就如此前《人民日報》曾發表過評論文章,「不一樣的煙火」一樣可以綻放。為同性戀及雙性戀發聲在網路上也引起廣泛熱議。網路上各種聲音都有,我們也能切實看到在當今社會對這類人群雖然還沒有足夠的包容度但也在逐漸的認識和理解中。而我們該知道的是真愛至上單純,異同戀愛,無關性別。
…
愛情是無關性別的。愛上的始終是這個人,是靈魂之間的碰撞而不是只因為性別。
柴靜在《看見》中寫到「我們的社會為什麼不接受同性戀者?因為我們的文化裡,把生育當成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性,把偏見當原則。愛情應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而不是一個器官對另一個器官的反應。」愛上一個不過這個人恰好與你同性而已,這從來就不是一個錯誤!
…
眾所周知,同性戀在社會上飽受歧視,恐同者不乏少數。恐同者並沒有有罪但也不無辜。他們無端的惡意往往就是對同性戀者的一種傷害。同性戀是不違法的,他們何其無辜!
…
且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是潛在的雙性戀。那麼可以這樣理解,所有的變量皆是因為愛。愛是至高無上的,每份愛都應該被珍惜。即使接受不了同性之愛,可以無視但不要去歧視。因為高貴的不是男人、女人,高貴的是愛。尊重擔何一個有愛的人,才是正確的對待方式。
…
同志亦凡人,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我們也不必避如蛇蠍。
早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從疾病名冊中去除。2001年中華精神科學會也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分類中刪除。這就已經很明確的表明同性戀並不是病而是一種正常的行為。
…
如人民日報所言不歧視同性戀並保障其權益更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而在當今社會不少恐同者都認為同性戀是一種疾病和心理變態的行為。甚至還有人認為同性戀就等於愛滋病,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男男性行為更易感染愛滋病但同性戀不等於愛滋病,愛滋病並不只是通過性接觸傳染。而在《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裡的數據上也顯示異性戀通過性接觸感染愛滋病的比例占多數。
…
作為同性戀者不應該被貼上莫須有的標簽,同性戀者是正常人和其他人都沒什麼不同。被稱三觀正的《珍愛生命,小學性健康教育讀本》中就有說性傾向不止一種,不管是同性戀還是雙性戀都屬正常,絕不是疾病。所以同性戀與普通的社會人一般無二,都是正常的公民,在主張自己權利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自己的一份社會責任。如果涉黃涉暴力、違法違規,不管哪種傾向的內容都應該依法制裁。
…
對於同性戀者我們保持最好的態度就是不歧視也不宣揚。性傾向本身也不該被過度消費,作為一種嘩眾取寵的一種手段。
我們尊重同性戀但也不該打著同性才是真愛,異性只為傳宗接代的錯誤燈號為其宣揚。而一些過激腐女就是打著為愛的名義而思想偏差和行為過激產生不良影響。
…
前段時間有一腐女家教在教學過程中安利並想強行掰彎未成年國中男生並對其惡意滲透腐文化,事後還洋洋得意地將此事發在網上炫耀。這種試圖掰彎未成年人的行為的惡劣程度不亞於試圖讓幼童跟自己發生關係的戀童癖,都是對未成年人造成性侵害的行為。
…
故對於同性戀者我們不歧視也不高調宣揚,同性戀和異性戀並無不同,沒有誰比誰,誰都沒有特權。我們只需要正確的認知和自然而然地進行性取向選擇。
…
某個同性題材的電影裡曾說,仇恨並非來源於宗教信仰,而是來源於恐懼。
…
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因為不了解、不理解而恐同。但是我們所有人都沒什麼不同。不同的語言、膚色等不會讓我們有什麼變化,那就算是不同的性取向又如何?現代社會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它並不是非黑即白。不是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有愛滋病都會騙婚,異性戀諸如此類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被指責的該是個人而不是這個群體。就像所有的老人不是都會碰瓷,不該因為一個人而讓一類人都背上罪名。我們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性取向不同而變的不同。愛就是愛,哪有什麼高低貴賤可分呢?
>異同戀愛,無關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