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談戀愛 不黏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安全感」,這個詞我們很熟悉。

平時,我們自己也常說:

本文來自 雪花新聞,本文標題:不黏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哎呀,這讓我很沒安全感」;

「我老公這個人,讓我很有安全感」。

所以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

安全感就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穩定的不害怕的感覺。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感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義詞。

  • 什麼叫心理健康?

簡單來說,既能過平淡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 在遇到挑戰的時候能堅持,在遇到困難時勇於面對……

前面的路很難走,但隱隱的,我覺得我可以走得過去。

這種隱隱的感覺,就源於我們內心的安全感。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很重要,被心理學家從多個緯度進行了很多的研究。

其中依戀理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

嬰兒和其照顧者 (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嬰兒的依戀關係,有這樣幾種類型:

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亂型。

這樣的類型是怎麼確定的呢?我家的孩子屬於哪種類型的依戀關係呢?

1969年,一個叫做安斯沃斯的心理學家,就做了一個「陌生情境實驗」,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出現類似的場景:

讓一位媽媽和自己的寶寶在一個陌生的房間里待著,一起玩玩具,然後媽媽離開房間一會兒,孩子自己待在房間里,看寶寶會是什麼反應。再然後讓媽媽重新回去,重新和寶寶在一起,再觀察寶寶這個時候的反應。

根據「寶寶和媽媽一起」、「媽媽離開」、「媽媽再回來」(這段最重要)這幾段時間里表現的不同,寶寶的依戀類型可分為下面幾類: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PS:最後一種,無法歸入前三種任何一種類型的,叫做「混亂型」

不同的依戀類型,對孩子的未來有什麼影響?

  • 安全型:

在 1 歲時,有安全型依戀關係的兒童,在幼兒園里往往更受同齡人的歡迎。有彈性,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善於與他人合作。

到上小學的時候,與嬰兒期有不安全依戀關係的孩子相比,安全型的孩子更規矩,反應靈敏,易合作,自力更生。

安全型依戀可以被當做一個「保護因素」,它保護了兒童、青少年少發生、甚至不發生情緒和行為問題。

  • 回避型:

在 1 歲時,顯示出回避型依戀的嬰兒,長大後容易感情脆弱,與在嬰兒期有安全關係的孩子相比,他們更可能向成人或同齡人挑釁,更容易被他人拒絕。

  • 矛盾型:

在 1 歲時,表現出矛盾型依戀的兒童,在學齡前往往更依賴他人,他們花費過多的時間來尋求成年人的注意。

他們可能很容易遭受挫折,或者感到被動和無助。他們過多地依賴照顧者,使照顧者的其他活動受到影響。

  • 混亂型

在 1 歲時,顯示出混亂型依戀的嬰兒,有最大的風險發生攻擊性行為。

到6歲左右,混亂型依戀已經變得有序,但它形成一個模式,在這個模式里,孩子(而不是父母)承擔起控制的責任。孩子會控制、脅迫,或支配他們父母,比如責罵、拒絕父母。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依戀特徵,直到成年以後仍然會顯露出來。

孩子的依戀類型是如何形成的?

爸爸媽媽的養育方式、和孩子的互動方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下面這張表格就是個大致的總結: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如何養育一個安全型的寶寶?

  • 大原則:

1、父母照看孩子的方式是負責、敏感、合作、易接受和充滿愛心的。

2、父母能敏感的捕捉到孩子的各種信號和需要,並給予迅速而適當的反應。

3、父母主動調節自己的行動來適應孩子,而不是按自己的個性和情緒要求孩子,或者把自己的習慣強加給孩子。

按年齡段具體來說:

  • 0-1歲:多一些肌膚時間的接觸;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能不能活下去」——這成了剛剛出生的寶寶最大的需求。

把寶寶抱在懷里,給寶寶餵食,讓寶寶靠著唇部敏銳的觸覺,感受母親的溫度和味道。

而母親愉快的心情、平靜的情緒,傳遞給寶寶的不僅是充足的物質營養,還有溫馨、安全的感覺。

通過撫觸/洗澡/擁抱的方式,給寶寶多一些肌膚之間的接觸,更是一種心靈的撫觸,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 情感的交流,幫助寶寶放鬆情緒,平復心情。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 1-3歲:親密和分離會交替出現,理解孩子的獨立需求

這時候,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突破性發展了,學會了走路、跑、跳……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間。

孩子常見的表現是:一會兒跑到媽媽身邊要抱抱,一會兒又跑到旁邊自己玩。

所以我們最好的做法是:孩子要我們抱我們就抱,孩子想自己玩就讓他自己玩。

不好的做法是:跟著自己的情緒走,自己高興時,不管孩子想不想,拉過來就抱;自己不高興時,孩子要抱也不給抱。

  • 如果孩子平時想和家人親密的時候,家人就可以跟他親密;
  • 想要幫助的時候,家人就能來幫助;
  • 而他想自己玩、做事情的時候,家人也允許,默默地關注,並不打擾。

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建立得比較穩定。

暫時看不到媽媽的時候,也不會擔心失去。他會知道:媽媽雖不在身邊,但愛還在心里。

這樣的孩子就不會有過分的分離焦慮,上幼兒園不會哭太久,不會長時間不適應。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 3-5歲:幫孩子從內心認可自己——我夠不夠好?

除了從媽媽這里獲得溫暖,孩子的自信,也是從家中獲得的。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自身的能力外,往往來自家人那句真誠的鼓勵和讚美。

真誠的鼓勵,一定是具體、走心的鼓勵。

明確地給孩子指出好在哪里,明確地說出媽媽為什麼為你驕傲。比如:

「你剛才畫畫時用了淡粉色、淡綠色、淡黃色,整幅畫看上好通透,媽媽的心情都好起來」。

「你剛才跑步一直落後萱萱,但你都沒放棄、沒哭、沒發脾氣,堅持跑完,媽媽很為你驕傲」。

而不是簡單的「真棒」、「真好」、「真聰明」。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說到這里,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建議:

父親的定位對孩子的童年成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父親在孩子眼里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孩子需要家人的讚美、肯定和認同。而其中父親的影響力通常超過母親。

這和男性的角色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多數社會、家庭的普遍習慣中,母親通常代表家庭和情感,父親通常代表社會和責任。

如果父親走過去摸摸孩子的頭說:

「你剛才幫助了琪琪,你做得很棒」!

「 有你這樣的女兒我很高興」!

「你真是爸爸的好兒子」!

都是對孩子極大的肯定。這些鼓勵和肯定,對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性別 認同都是十分關鍵的。

在這方面,父親的作用通常大於母親。這並非說母親的鼓勵和肯定沒有作用,而是說父親的影響力更大。

不粘人、不哭、超好帶……真的好嗎?孩子可能缺乏安全感

所以,如果媽媽們看到這里,請趕緊和自己的愛人分享。這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沒那麼簡單,孩子的問題,反應了家庭的問題,夫妻、親人之間相處方式的問題等等。

家庭的問題處理得好,很多孩子的「所謂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