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30餘只校貓6年,深中貓媽還講述了貓咪囡囡的傷心愛情故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深圳中學現有校貓31只,生活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有被師生們救助回來的流浪貓,也有出生在深中的「土著貓」。幾年以來,深中校貓總數維持在30只上下,總有新臉孔加入進來,也會有老朋友離去。

這些貓從「散養」,到被師生們有組織地照顧,經歷了幾年的過程。2014年6月,深圳中學就校貓去留問題召開聽證會,最終決定將這些貓留在學校里。那之後,由學生會權益部負責照顧這些校貓。2016年,深圳中學「Mew社團」成立,專門負責校貓相關事宜。

但所有人都知道,社團背後,一直堅持照顧校貓的,是深中收發室的張老師,大家都親切喊她張姐,也有同學叫她「貓媽」。從2013年進入深中工作至今,貓媽每一天都會來學校喂貓。30多只校貓,分散在學校各個角落,但只要貓媽一出現,它們就會迅速集合,「開飯了」。

照顧30餘只校貓6年,深中貓媽還講述了貓咪囡囡的傷心愛情故事 未分類 第1張

照顧30餘只校貓6年,深中貓媽還講述了貓咪囡囡的傷心愛情故事 未分類 第2張

照顧30餘只校貓6年,深中貓媽還講述了貓咪囡囡的傷心愛情故事 未分類 第3張

照顧30餘只校貓6年,深中貓媽還講述了貓咪囡囡的傷心愛情故事 未分類 第4張

貓媽用注射器把奶水喂給一只剛剛出生就被遺棄的小貓。

堅持

到4個點換水送飯 「有時候,我真的很累」

貓媽的一天從早上7點半開始,到達學校收發室,先給駐紮在收發室周邊的幾只貓換水、準備食物。31只校貓,散落在4個點,她要逐個點喂過去。

大碗里倒上滿滿的貓糧,然後把煮好的雞蛋放在保鮮袋里,用手碾碎,再倒進碗里,和貓糧攪拌混合,就是校貓們的一餐了。經費有限,社團買不起太貴的貓糧,煮雞蛋是貓媽想到的,用這樣的形式給校貓們補充蛋白質營養。時間長了,老師和校門口值班室的安保大叔也總會在吃早飯的時候省下雞蛋帶給貓媽,給校貓們加餐。

喂完收發室附近的貓,貓媽就要趕著整理這一天的報紙,再分發到一個個辦公室。每個辦公室的報紙,她都擺放得整整齊齊,她說「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即使只是分報紙這樣的小事,也不想怠慢。這樣一趟下來,大半天就過去了。

緊接著,就是趕著給其他幾個點的校貓喂飯,貓咪們躲在哪里,貓媽心里「門兒清」。端著飯盆和水,走到它們駐點的地方,貓媽只要呼喚幾個名字,校貓們就全部出來了,圍在貓媽身邊,等待開飯的時刻。

忙完這些,就已經到午後了,匆匆趕著吃完午飯,就要馬上開始整理下午要分發到圖書館和辦公室的期刊雜誌信件。下一站,是學校附近的寵物醫院。30多只校貓,總是輪著出現一些小毛病,貓媽是寵物醫院的常客。為了減少部分住院費,貓媽自備貓糧和水,每天前去更換。

從醫院回到學校,又要繼續喂貓,這樣一天下來,坐上回家的公車,常常已經是8點之後了。她說自己「隨時都在做事情,除了吃飯以外,都在走路,有時候我真的很累」。但為了校貓,必須這麼做。

深中校友廖子君是貓媽的「好貓友」,在美國讀大學的她,每次回深都會到學校探望貓媽,幫她一起分報紙。廖子君說,貓媽確實太辛苦了,每天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為貓咪們義務勞力。但她也說,這些貓是貓媽生活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雖然累,但卻累得很開心,「如果不讓她做了,她反而會難受」。

故事

講述「囡囡」的虐心故事 「貓媽」至今很遺憾

貓媽在來到深中之前,沒有養過貓,也沒想過自己和貓的緣分這麼深。

入職深中是2013年8月份,還沒開學,貓媽在學校里第一次見到了校貓們。當時長期在學校里的貓,只有七八只,有兩個老師會時不時來喂,「但不是每頓都喂,也不是每天都來」。暑假期間食堂不開飯,沒了廚餘剩飯,如果沒人來喂,這些貓只能餓著。貓媽覺得它們可憐,就也學著另外兩個老師開始喂貓。

剛開始是拿一些吃剩的飯和魚給貓貓們,魚肉去骨、泡水洗去鹹味,貓貓們吃得很開心,看到貓媽就會圍上來,也有貓敢跳進她的收發室乘涼,緣分就這樣開始了。不同於其他喂貓的老師,貓媽每天都會來學校喂貓,「愛心」變成了「責任」,便發生了更多的故事。

貓媽說貓是她的「孩子們」,最讓她放不下的孩子,就是校貓「囡囡」。「囡囡」起先是在深中校園里活動的貓,後來,貓媽說,它喜歡上了學校圍牆外綜合樓大院里的加菲貓,就搬到了大院里,但加菲貓的主人後來搬家,帶著貓走了,「囡囡」不甘心,依然每天在大院里等。貓媽只能每天到大院里喂它。

貓媽覺得「囡囡」知道自己的用心良苦,每天貓媽喂完飯離開後,「囡囡」總是要送她到馬路邊,看著她離開,「我一邊覺得自己不能慣著它,應該把它帶回學校比較安全,一邊又覺得強行帶它回來,它不高興,又有什麼意義呢」。貓媽不僅照顧校貓們的吃食,更照顧它們的情緒,這之中,多多少少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感覺。

其實,貓媽也嘗試過帶「囡囡「回家,試過不下三次,都失敗了。「囡囡」最終出意外離開了,成了貓媽心里的一道傷疤,她總忍不住想,如果當時強行把「囡囡」帶回學校,結果是不是不一樣?直到今天,說起「囡囡」,她還是會陷入悲傷。而除了「囡囡」,這幾年來,來來往往的數十只校貓,都和貓媽有著深深淺淺的緣分,她的手機相冊里,存著所有貓的照片,每一張都能說上很久。

感恩

「貓媽」擬名單感謝愛貓人 說照顧貓是「非常自然的事」

今年4月份,深圳中學校園電視台發布了一條紀錄片《收發室的貓媽》,講述貓媽的故事。片子發出以後,貓媽「火」了,評論區里,有很多師生留言「張姐一直都是我很敬佩的人,希望她做的一切都能獲得好的回報」、「總能在張姐身上學到一些閃光的品質」。

也因為這條片子,校貓們一下子收到了很多募捐款,貓媽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知道,她告訴記者,片子發出後不久,她就開始擬一份感謝名單,「這麼多年,校貓受過不少人幫助,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養,我希望這些人也被大家知道」。這之中,有校貓社的同學們,也有為照顧校貓出過力的老師、家長們,還有給校貓們救治的醫生們。張姐說,這份名單她擬了又擬,總是怕漏掉誰。

雖然陸陸續續幫助過校貓的人有很多,但在餵養校貓這件事上,主角依然是張姐,「每天不來學校看一眼,就總覺得有什麼東西放不下」。這幾年,有很多人說她偉大,她並不認同,「我一點都不偉大,我照顧它們就像每天要睜開眼睛一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既然認識了它們,就要幫助它們」。張姐說,時至今日,她依然覺得自己配不上「貓媽」這個稱號,「貓的那種單純,和它們對人類純粹的愛,是我們做不到的,我覺得自己還達不到做它們媽媽的高度”。

然而在深中許多校友眼里,只有張姐配得上「貓媽」的稱號。校友廖子君說,張姐真的把自己當成了校貓們的媽媽,對校貓她總是有一種自然的責任感,「但很多時候,我更關心她本人的健康,我希望她對自己也能像對貓一樣好」。

談到校貓的未來,張姐說自己有點擔憂,雖然學校有校貓社,但同學們有學業要忙,難免會照顧不過來。張姐總有一天要退休,她心里明白,很難找到一個和她一樣風雨無阻的接班人,「希望這幾年能多一些校貓被領養,把數量控制到十幾只上下,我退休了以後,大家也能顧得過來」。

但只要一日沒有離開深中,貓媽利索的身影,就會出現在校園的每一個清晨和黃昏,為了草叢角落里每一個期待的小眼神,忙碌著。

紅人榜(第10期)

人物檔案

張萍萍,祖籍河北,生於廣東深圳,現為深圳中學收發室老師,因長期餵養校貓被同學們稱呼為「貓媽」。

聲音

「貓的那種單純,和它們對人類純粹的愛,是我們做不到的,我覺得自己不配做它們的”媽媽”。

——張姐說,時至今日,依然覺得自己配不上「貓媽」這個稱號。

采寫:南都·大件事記者 吳靈珊

攝影:南都·大件事記者 胡可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