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和他背後的3個男人!邂逅30年後的合照

  01.老者與動畫

  在日本動畫業界,有這麼一位老者。

  在動畫的創作已經邁向CG化的時代,他仍堅持著手繪創作;在別家制作公司一年產出數部動畫的時候,他所在的工作室幾年才能拋出新作的苗頭;當其他創作者們滿足退休條件離開創作的世界時,他仍位居前線,放言要在創作中死去。

  此人便是宮崎駿,創作出無數鮮花與愛的王國的人。

  他用《風之谷》構建了一部主題嚴肅、想像瑰麗的英雄史詩;用《龍貓》喚醒了人們沉睡已久的童心;用《幽靈公主》揭示人與自然之間無法化解的天然矛盾;用《神隱少女》窺探人獨立成長和的貪婪自私;用《起風了》傳遞他心中反戰的思潮…

  這些美術風格獨樹一幟、劇情寓意深刻的作品讓宮崎駿這個名字與「動畫大師」和「動畫王國」緊密聯繫在一起,影響著日本、乃至世界動畫業界的發展。

  當然,這都只是人們對這個大師表面上的評價,一個動畫王國的誕生,除了離不開宮崎駿這個國王的領導,也離不開無數創作者的辛勤努力,而在這之中,又有這樣的三人功不可沒—高畑勛、鈴木敏夫和久石讓。

  (左:宮崎駿 中:鈴木敏夫 右:高畑勛)

  (久石讓)

  可以篤定,宮崎駿的創作生涯中若是沒有這三個人,那他筆下的世界定會比現在遜色幾分。而他們之間的相識與合作,又如動畫一般被命運指引。

  02.命運之人的邂逅

  1958年,正讀高三的宮崎駿在看完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後被深深打動,獨自在家中哭了一晚,決定要將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都奉獻給動畫事業。

  在大學期間,宮崎駿便加入了與漫畫的性質最為接近的兒童文學研究會,並獨立創作了大量的漫畫,也曾向漫畫出版社投稿,好為後續的創作積累經驗。

  在這段時期,宮崎駿對中國、蘇聯的動畫非常著迷,中國動畫的美術風格更是影響了他的創作,因此上海美影廠也成了他心目中的聖地,想著有朝一日他一定要前去巡禮,並與動畫大師們交流經驗,共同創作一部動畫。

  時間來到1963年,大學畢業的宮崎駿進入到東映動畫公司,開始了自己洶湧澎湃的動畫生涯,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也是一輩子的摯友—高畑勛。

  (年輕時的宮崎駿和高畑勛)

  這一時期的高畑勛同樣深受蘇聯動畫的影響,也許正是因為有著共同的憧憬,宮崎駿和高畑勛兩人很快便走到一起。在《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中,執導的高畑勛特別為宮崎駿設立了一個叫「場面設計」的職位。

  這部兩人首次合作的動畫足以載入日本動畫的史冊,因為當時的日本動畫創作者們深受「漫畫之神」手塚治蟲的影響,他們筆下的人物、創作的風格或多或少都有「蟲的風范」,而這部動畫就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就像是業界內部的一股暗潮,影響著後續的發展;此後,年輕氣盛的宮崎駿甚至批判了手塚治蟲及其影響,開始與高畑勛探索獨特的創作風格。

  經過數年的打磨,一部另類的《魯邦三世》誕生—《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

  由於該作與以往的《魯邦三世》風格差異過大,盡管得到了當時各國業界的大師們的高度讚賞,但受當時機器人動畫風潮的影響、魯邦三世系列作品風格冒昧的轉變,《卡裡奧斯特羅之城》的票房只有前作的一半。

  備受打擊的宮崎駿就此陷入了低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創作生涯。

  所幸,幸運的女神總會眷顧心懷夢想並為之付出努力的人。1981年,一個改變宮崎駿命運的人現身在宮崎駿的面前。

  當時,德間書店的鈴木敏夫接到了上級發下的任務:他要在三個星期內,創刊一本專註於動畫、漫畫消息的主題雜誌。

  剛接到這個任務時,鈴木敏夫驚呆了,因為他從未接觸過動畫、漫畫,對相幹的事項一無所知,讓一個純新人在短時間內打造出一本專業雜誌,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他發動人脈,找到了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高畑勛。

  經過短時間的交談,高畑勛表示自己沒有時間接受這份任務,但他認為宮崎駿完全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於是便將他引薦給鈴木敏夫。

  誰都沒有想到,正是高畑勛的這一決定,促成了吉卜力這個動畫王國的誕生。

  在《Animage》上宮崎駿開始連載漫畫《風之谷》,僅連載一年,該漫畫就進入了動畫化的階段。制作的主力不是別人,正是此前促成這部作品誕生,此後創造王國的「黃金鐵三角」:宮崎駿、高畑勛、鈴木敏夫。

  《風之谷》是宮崎駿首次負責執導的動畫作品,把工匠精神刻入骨子裡的他自然不敢對任何一個環節馬虎。

  在動畫的制作期間,他對每一個參與創作的工作人員下嚴令,其中就包括後來被巨神兵折磨出走的大師庵野秀明。

  而他本人也包攬了導演、腳本、分鏡的職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期間他的母親臥病在床,也沒能抽身探望,後來母親去世,宮崎駿懊悔不已。

  到目前為止,宮崎駿確實是將自己的人生獻給了動畫,即便是經歷了至親離世之痛,也未能澆滅那顆灼熱的創作之心。

  在創作《風之谷》期間,宮崎駿遇到一位能夠讓他筆下的王國響遍全世界的人物—久石讓。

  當時,宮崎駿由於不滿原來的配樂師,苦惱於該如何按他要求完成《風之谷》的配樂時,久石讓經過推薦,加入到這場制作當中。

  在此之前的久石讓也僅有《高達:哀戰士》的編曲工作是能夠搬得上臺面的,對於「暴君」宮崎駿而言,引用新人一事自然是引起了身邊人的擔憂。

  不過宮崎駿的眼光總是能挖掘新人的亮點,不然也不會將巨神兵這樣的重擔交給當時連人體都不會畫的痞子,對於久石讓,亦是如此。

  據稱,久石讓僅用半天時間就完成了符合宮崎駿要求的曲目。待到影片正式上映,震撼眾人的不僅只有宮崎駿英雄史詩、庵野秀明雄偉的巨神兵,還有久石讓振奮人心的配樂。

  通常,故事的整體走向決定了配樂的基調,而配樂與畫面的契合度,又在調動觀眾情緒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兩者相互襯托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動人心。

  《風之谷》是一部以「自然」、「戰爭」、「生存」為主題的英雄史詩,整體基調為「悲壯」,因此在故事的開頭,久石讓就用曲風淒涼優美的《風的傳說》烘焙氣氛,配合著壁畫、毀滅的城市,「悲」的情緒被襯托到制高點。

  當壁畫展現至一個飛翔中的女人時,畫面一轉,女主娜烏西卡正借助飛行器翱翔在藍天中,明示壁畫中的女人正是女主。而此時的配樂也從單調的鋼琴聲轉為豐富的弦樂,凸顯了「壯」的氛圍,似乎在暗示娜烏卡西的結局。

  在故事的後半部分,娜烏卡西確實沒能在第一時間清除人類與王蟲之間的矛盾。當王蟲進攻風之谷時,娜烏卡西和被她救起的小王蟲一起,擋在王蟲大軍面前。「螳臂當車」的結局自然是毀滅,娜烏卡西被當即撞飛,瀕臨死亡。

  所幸,撞飛娜烏卡西的王蟲大軍得知她犧牲自己也要阻止進軍時,意識到人類也有善良、渴望和平的心,隨後便停止了攻擊。

  同時,王蟲們將娜烏卡西包圍起來,利用黃色觸須治療了她身上的傷,使之復活。

  配合著王蟲復活娜烏卡西的畫面,經典曲目《娜烏卡西的安魂曲》響起,音樂由悲壯轉至空靈,小女孩的歌聲將氣氛從「悲劇」轉到「希望」。

  看著復活後的娜烏卡西在觸須上起舞,幸存的人類也意識到她正是能夠帶來和平的聖者。

  (值得一提的是,唱歌的小女孩正是久石讓的女兒)

  伴隨著王蟲軍的離去和人類的歡呼,故事在歡快的配樂中落下帷幕,當觀眾都為這普天同慶的一幕感到興奮時,悲壯的片尾曲又再次把人們拉回現實:短暫的和平是通過犧牲換取的,要想取得更為長久的和平,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久石讓的配樂時而悲壯、時而歡快、時而空靈,恰到好處的配樂將動畫中所要表達的思緒充分展現,調動了觀眾的情緒。

  《風之谷》的配樂便是兩人往後長達近三十年合作的開端(截至目前兩人最後一次的合作是2013年的《起風了》),也是延續至今的友誼的起點。

  在2008年久石讓的《紀念與宮崎駿合作二十五周年》的音樂會上,宮崎駿在臺下觀賞了全過程。

  當上一個曲目演奏完畢,全程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時,鏡頭突然轉向了臺下的宮崎駿和鈴木敏夫,此時兩人除了洋溢著笑容,眼裡還泛著淚光。

  面對這一場景,臺上的久石讓以鞠躬回應。正當觀眾們以為下一首曲目即將開始時,宮崎駿突然捧著鮮花走向舞臺,在場的人無不震動,連久石讓也在其中的一員,忍不住抹淚和歡笑。

  在獻上鮮花後,宮崎駿拍了拍久石讓,並說:「請繼續努力吧」。

  這簡單的一句話,既是宮崎駿對久石讓過去的認可,也是未來的期望,兩人的友誼還將繼續走下去。

  久石讓曾說過:能夠遇上宮崎駿一定是他這輩子最令人高興的事;宮崎駿也評價久石讓的音樂是「充滿童心,能闡釋哲理,是我最想得到的靈性創作」。

  兩人宛如靈魂之友,以作品為話語,彼此交流。

  在《風之谷》震動業界之後,「黃金鐵三角」在德間書店的投資下,創辦了吉卜力工作室,久石讓雖沒有加入其中,但吉卜力的名聲能夠傳遍世界,他同樣功不可沒。

  宮崎駿負責執導、編劇、原畫等動畫的主幹部分;高畑勛時而協助宮崎駿,時而親自執導;鈴木敏夫擔任制片人,負責動畫制作時的各項事務;久石讓負責配樂,為動畫註入靈魂;

  當然,還有無數的動畫創作者們組成一個個零件,讓吉卜力這一動畫王國綻放光彩。

  03.最後

  盡管友誼可抵歲月漫長,但身體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2018年4月,「黃金鐵三角」中的一員高畑勛去世,享年82歲;在同年5月舉行的送別會中,宮崎駿、鈴木敏夫、久石讓等生前好友與業界同行均有出席,送別這位動畫大師最後一程。

  期間,宮崎駿讀了自己撰寫的長文禱告,回顧了他與高畑勛相處的55年時光。

  送別了友人後,三人再次回歸到忙碌的工作之中,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直到最近,10月26日,吉卜力工作室的社交帳號曬出宮崎駿、久石讓、鈴木敏夫的合影,三人面對鏡頭笑容燦爛,精神狀態良好。

  但官方並未透露久石讓此次前來工作室拜訪的原因,有人認為只是老友間的敘舊,有人猜測是在為新作做準備。

  其實無論原因是什麼,看到三人感情依舊、身體健康,才是這張照片最重要的意義吧。

  這幾年,人們對宮崎駿說過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也許就是紀錄片《不了之人宮崎駿》裡的這句話:「這幾年只要是我出門,那一定是參加葬禮去了。」

  是啊,如今的宮崎駿已有80歲高齡,久石讓和鈴木敏夫也分別70、73歲,當年和宮崎駿一起奮鬥過的同伴,大多已步入晚年。

  高畑勛不是第一個離開他身邊的朋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但這些創作者們所描繪的世界,仍留存在世上,被眾人欣賞、讚頌。這些都是他們曾努力過的證明,而宮崎駿本人,此刻也站在一線,繼續證明自己。

  大師的時代不會落幕,因為還有無數的創作者們,繼承了前人的夢想,繼續描繪著鮮花與愛的世界。

>宮崎駿,和他背後的3個男人!邂逅30年後的合照

小蘭下意識把柯南當成是新一,或許在她心裡早就知道了真相

尋夢園

海賊王小議-從疫災彈入手談疫災再起的可能契機

尋夢園

海賊王1038話,尾田承認基德、羅仰臥起坐,他在漫畫進行了吐槽

尋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