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看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我的第一感覺是:台灣真小

小到像是只有一個律師,一傢醫院,一個幼稚園,一傢奶茶店。

當然這是笑談。

只有世界夠小,人與人才總有機會遇見,複雜的戲劇性才得以上演。

世界越小,編劇的野心就越大。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1張

《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的,是繚繞一樁無差別殺人案展開的社會眾生相。

劇中的殺人者名叫李曉明,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

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裡,他走進一傢影院,持槍掃射,釀成了9死21傷的慘劇。

沒有人知道他因何行兇。

這也是這部劇留給我們的最大懸念:一個人怎麼會如此淡定地拿起槍殺死一群人?

本以為這部劇會告訴我們答案,可是在第5集的結尾,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李曉明被執行了槍決。他的殺人動機成了永遠的謎。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2張

這太讓人遺憾了。

盡管李曉明死前留下了一封信,但我們卻很難從他的隻言片語裡,了解他更隱秘的心理。

為什麼說了解兇手的殺人動機如此重要呢?

因為真正的殺人者是「動機」,而兇手的肉身不過是執行者而已。

在動機不明的情況下,倉促地殺死兇手,實際等於讓「真兇」永遠逃脫了。

不管怎樣,李曉明死了,受害者傢屬乃至全部社會都如願了。

可事情就此結束了嗎?

並沒有。

兇手留下的傷痕才剛剛開始蔓延。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3張

這個傷痕最先屬於受害者的傢人,他們失去了至親,哀思欲絕,要花上幾年甚至一生去平復。

這個傷痕後來又在媒體的追蹤和放大下,成了橫在每個人眼前的一道疤。

這道疤的下面,藏著一條深深的缺口。

人最不能忍受「缺口」的存在,於是總要找到某種方式,把缺口填上。

既然殺死兇手見效甚微,於是潮流般的憤怒開始轉移,朝著兇手的傢人洶湧而去。

誰讓他們和兇手流著相似的血液呢?

血脈相連,自然難辭其咎。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4張

於是我們看到,李曉明的父母要終日忍受媒體的騷擾、網民的咒罵和路人的冷眼,最終,不堪其擾的他們躲去了鄉下,過上了深居簡出的日子。

妹妹李曉文化名為「李大芝」,外出謀生,想給自己換來一個清白的身世和一段嶄新的人生。

可是,無論是躲還是藏,都逃不過命運的追殺。

好巧不巧,李大芝工作的品味新聞台主管宋喬安正是受害者傢屬之一。在得知李大芝的身份後,她派記者秘密跟蹤,最終暴露了大芝的身份和傢人的藏身之所,使得這一傢人好不容易剛剛爬出深淵,又再次跌落其中。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5張

那是整部劇除了兇手殺人以外,最讓人覺得不寒而栗的橋段。

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與惡的距離,竟然是如此之近。

盡管我們都能理解,宋喬安因為痛失愛子而滿腹憤怒,她無法接受兇手一傢過上表面平穩的日子,她要親手毀掉這一切。可是,一旦她出手了,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從「受害者」的位置移開,坐上了「加害者」的席位。

這是讓她無暇多想也始料未及的。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6張

不止如此,片中的那些旁觀者們、網民們,他們打著正義的燈號對兇手的傢人惡語相向,放肆辱罵。

我也能理解這背後的心理,排除那些借酒撒風的心理變態者,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出發點還是好的,他們基於一種樸素的同理心,由他人的悲劇聯想到自己和傢人可能存在的風險,於是感同身受地將憤怒發泄到兇手及其傢人的身上。這一潛在的心理軌跡,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這是否意味著他們的行為就是對的呢?

顯然不是。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7張

這部劇要講的其實是個特別簡單的道理。

我把它看作是一部關於常識的劇集。

對於這部劇,我原本是無話可說的,因為它講的太正確了,正確到早該成為某種共識。

可是,它在今日的爆紅又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這些常識在當今社會仍然是稀缺之物,以至於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用「高分」來認可這份常識。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8張

這個常識是什麼呢?

用四個字就可概括:把人當人。

這是一切的基礎。

只有把人當人看了,才有所謂「人權」的存在。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把人當人看。我們會把殺人者看作惡魔,把兇手的傢人看作惡魔制造者,把精神病人看作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當這些人被貼上了「非人」的標籤後,我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對他們採取「非人」的對待,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把「正義」的獎狀貼在自己身上。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9張

你知道這是什麼嗎?

這恰恰是殺人者在行兇時的心理過程。

在兇手的眼中,被害者並不是人,而是某種欲望的工具。

兇手通過殺死他們,來達成內心隱秘的欲望。無論那欲望是復仇,占有,發泄怒火,還是滿足變態的快感。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我們把兇手或其傢人,由具象的人抽象為一種欲望的代號時,盡管那欲望很可能表面上很正當——比如我們想要消滅危險,獲得安全——但其實我們在底層心理上與殺人者並沒有什麼兩樣。

我們都是在把人物化的基礎上,企圖消滅對方。

只不過殺人者用的是刀槍,而我們用的是語言;殺人者是讓一個人死,而我們是讓一個人失去生存的可能。

這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表面上相去甚遠,實際很近很近。

近到你毫無察覺,就已經站在了惡的一邊。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10張

最後我還想就劇中的一個角色,再說幾句。

這個人物是律師王赦,赦免的赦,一看便知是個爪牙手辯護的傢夥。

說實話,這個人物並不討喜,因為他太正確了,也太正氣了,儼然一個新時代的「偉光正」形象。

在他的身上你也看不到任何弧光,而只能看到一條筆直的高光。這也使得這個人物缺少了些魅力。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11張

或者這麼說吧,他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秉持著對於人權、正義、真相的信念,一心要和這個扭曲的社會死磕。為了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利益,他的處境比李曉明的傢人也好不到哪裡去,他的傢人也一再受到威脅。

這樣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裡自然是不討喜的。

人們會罵他傻、軸,不會變通,不理解審時度勢。

但我想說的是,我喜歡這個角色。因為他做了我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我覺得一個正常的社會,就是我們不逼迫任何人做出犧牲,但當一個人自願做出了犧牲時,我們至少應當鼓掌,而不是說風涼話。

這是底線,不是什麼高要求。

這部劇的爆紅,證實了常識還是稀缺之物 |《我們與惡的距離》 娛樂 第12張

也只有這樣,每個人都把人當人,並對那些為了早日實現一個「把人當人」的社會而付出努力的人報以十足的尊敬,我們才能真正拉開自己與惡之間的距離。

[db:标题1]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