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大俠,我們就此別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昨天晚上刷到「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時,我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接下來我又不停地刷了半個小時微博,結果不僅沒等到預想中的辟謠,還等來了幾個官網的跟進,才終於不得不相信:老先生這次是真沒了啊!

金庸老先生留給我們的印象實在是太偉岸了,活成了一個時代的標誌,以至於讓人忘了他也是普通人,也要經歷生老病死、人生七苦。所以當這個消息真正到來的時候,簡直讓人措手不及。

精彩的故事,常常離不開作者本人的曲折經歷。金庸先生就是這樣,他經歷過中國最動蕩的年代。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出身浙江海寧名門世家查家,「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的書香門第。康熙給他們查氏一族宗祠提過詞「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家里良田千畝,藏書甚豐。

他從小讀書就很有才華,初三的時候就曾與同學合編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這是此類型書籍首次在中國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據說效果還不錯,賺的錢不僅夠他上高中,還夠上大學。

天貓雙11紅包領取中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後來因為寫文諷刺教導主任被退學,之後在中央圖書館掛職,在此期間閱讀了大量書籍作為今後寫作的知識儲備。

1946年,金庸進入杭州的東南日報社工作,每天晚上收聽並翻譯國外電台的廣播,作為報紙的新聞來源之一。1947年在時任上海市法院院長、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後並入華東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的堂兄查良鑒的幫助下,他以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的學歷,插班進入東吳大學法學院攻讀國際法專業,於1948年畢業,並在畢業後被調往香港《大公報》。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用的筆名是姚馥蘭和林歡。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寫了他的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自此一炮而紅。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他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因為金庸是學《國際法》出身,所以《明報》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剛開始創立的時候銷量不太好,全靠金庸在報紙上連載小說撐下去,當時金庸白天寫社評,晚上寫小說,每天要寫七八千字,硬是靠一只筆桿子把《明報》撐了起來。

金庸武俠小說和其他武俠小說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筆下描寫的更多的是家國天下,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種兼具社會思想性和故事性的特點讓金庸走上了更高的文學巔峰。

這種風格和金庸經歷過的動蕩歲月不無關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金庸的故事里,男主人公常常是沒有父親的。

在《倚天屠龍記》里,張無忌父母雙亡;《射雕英雄傳》里楊康和郭靖父親早死;《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孤兒;《神雕俠侶》楊過,孤兒;《鹿鼎記》韋小寶,不知道爸爸是誰……

金庸早年喪母,1951年金庸的父親因土改,鎮反被槍斃。當時金庸才24歲,遠在香港,面對父親的死毫無辦法。

他在自傳小說里所寫:「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傷心了大半年。」他從此埋下了心結。因此筆下的主角大多沒有父親,小說的故事,也多是從殺父之仇開始的。

許多年後,金庸公開談及此事說:「我不怪任何人,人入黃泉不能復生,算了吧。」

金庸的寬容,同樣體現在他小說中的人物里面。喬峰、張無忌、楊過都是背負著殺父之仇,但最後都因為顧及更大的「道義」而放下了仇恨。

但放下仇恨,並不代表就可以忘卻傷害,有些傷害,一輩子都在金庸的心中。「為什麼總有人要欺凌弱小?為什麼非要逼死那些沒有反抗能力的人?」這些問題,在金庸小說里隨處可見。

金庸先生一共寫過15本小說,除過《越女劍》,概括起來剛好是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

《飛狐外傳》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這部小說1960年—1961年首次連載於《武俠與歷史》雜誌。主要講述《雪山飛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長歷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飛狐》的前傳。

小說以主人公胡斐除暴安良為故事的中心,講述了胡斐為追殺鳳天南在路上所發生的一切,特別是與程靈素、袁紫衣所發生的愛情故事。

2

《雪山飛狐》1959年始連載於香港《新晚報》。小說以苗人鳳和胡一刀夫婦為主角,通過寶樹、苗人鳳之女苗若蘭、平阿四及陶百歲之口講述了數年前與此相關的武林風波,用倒敘的手法講述了江湖恩怨、藏寶尋寶、美女愛英雄的故事。

從1964年開始,《雪山飛狐》經過多次翻拍,大眾比較熟悉的有1999年TVB陳錦鴻版和2007年內地聶遠版。

不同的是,TVB版以胡斐和苗若蘭為主角,故事以原版《雪山飛狐》小說為主。內地版以胡斐和程靈素、袁紫衣為主角,故事以前傳《飛狐外傳》為主,側重點不太一樣。

3

《連城訣》最初在1963年刊載於《明報》和新加坡《南洋商報》合辦送的《東南亞周刊》,講述農家子弟狄雲因為生性質樸,屢被冤枉欺騙,在歷經磨難之後,終於看穿人世險惡,回歸自然的故事。

《連城訣》最有名的版本應該是2004年吳樾和舒暢主演的內地版。在這部戲中,吳樾飾演的狄雲原本憨厚樸實,後來不僅被人奪走了喜歡的小師妹,還被污陷入獄受盡煎熬,性格變得冷漠。因為機緣巧合,和舒暢飾演的水笙被困雪谷成為知己,還學會了血刀心法,武功大增,回去復仇。

金庸的小說筆下不乏壞人,但很少有像《連城訣》里義兄為了在雪山中活下去不惜吃掉義弟屍體這麼喪心病狂的。

金庸在這部早期作品中,揭示和批判了人性中的貪欲和廣布人群的拜金思想,是金庸小說中少見的不以武俠故事為主題,而是影射現實生活的作品。

當年女主角舒暢拍這部戲的時候還不滿16歲,一襲白衣,清純可人,貢獻了從業以來的顏值巔峰。

4

觀眾最熟悉的金庸小說之一,翻拍版本眾多,光有名有姓的就有1997年TVB黃日華版、2003年內地胡軍版、2013年內地鐘漢良版,不過最經典的肯定是TVB版。

這個版本給八九十年代的人帶來了太多經典回憶,不管是充滿英雄氣概的丐幫幫主喬峰,純真癡情的大理世子段譽,還是傻里傻氣的少林小和尚虛竹,都個性鮮明,有血有肉。

這一部的武功存在感也特別高,比如你看完了《倚天屠龍記》可能只記得住一個乾坤大挪移,但是這一部里一陽指、凌波微步、六脈神劍、降龍十八掌、吸星大法、北冥神功……隨便拉一個存在感都很高!

5

《射雕英雄傳》同樣是金庸小說里存在感最高的之一,比較神奇的是這本小說非常捧人,翻拍了很多版,基本上都紅了。

1983年黃日華和翁美玲主演的TVB版備受好評,被稱為「自翁美玲後,世間再無黃蓉。」

1994年張智霖朱茵主演的版本不功不過,但也受到了廣大觀眾的認可。

2003年李亞鵬周迅的內地版,雖然周迅的嗓音常被人詬病,但是演技靈動,李亞鵬也憑借這部劇再攀事業高峰。

2008年胡歌林依晨版也是製作精良,且這部劇拍攝期間正值胡歌車禍,一年後續拍剛好幫助胡歌走過了車禍的低潮,意義重大。

去年內地又翻拍了一版,由楊旭文、李一桐主演,影響力不如前幾版這麼大,但是也為幾位新人演員打響了知名度,女主李一桐更是頻頻在虎撲屠版,可見「黃蓉」這個角色的影響力之廣。

6

《白馬嘯西風》是1961年10月-11月連載於香港《明報》的中篇武俠小說。這篇小說的拍攝版本非常少,僅在七八十年代拍攝過兩個不太為人所知的電視劇。

不過令作者金庸本人都尷尬的是,《白馬嘯西風》原本是1961年時,金庸專為電影改編而創作的小說,卻至今沒有被搬上電影大銀幕。

7

《鹿鼎記》同樣是金庸小說中最常被改變成影視劇的作品。

光是電視劇就有1984年梁朝偉劉德華主演的TVB版,1998年陳小春馬浚偉又在TVB重新翻拍了一版。

2000年張衛健主演的台灣華視版,2008年黃曉明主演的內地版,2014年韓棟主演的內地版五個知名版本。

此外還有1992年周星馳主演的電影版本,更是一代螢幕經典。

韋小寶這個人和傳統意義上偉光正的男主角完全不一樣,他是揚州妓院麗春院中,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的兒子,不知父親是誰,自小在市井中長大的小流氓、小無賴。

他幾乎什麼壞事都做,偷、蒙、拐、騙,無所不精,而且做得心安理得。他最大的特點是八面玲瓏,懂得如何應付周圍的人。

韋小寶這個人物,是完全反英雄的。傳統觀念上的英雄人物的作為,在他的身上很難找得到。然而,他卻是眾人心目中的英雄,這樣的人物,以前未曾在任何小說中出現過。

這也成了《鹿鼎記》區別於其他影視劇的特點。畢竟,你很難在其他影視劇中看到男主同時擁有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還不被觀眾打的情況了。

8

《笑傲江湖》被翻拍的版本非常多,呂頌賢,李亞鵬,任賢齊,馬景濤都演過。呂頌賢版和李亞鵬版為最佳,但我個人而言,最喜歡呂頌賢版!

1992年李連傑和林青霞主演的電影版《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這部電影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改編,讓令狐沖和東方不敗有了感情戲!徐克的腦洞很大,對女性的審美又是頂級的,這種奇特設定,成了徐克對香港武俠電影的顛覆。

林青霞是成就東方不敗的最大功臣之一,她的扮相,她的服飾,她的眼神,她時而嫵媚時而陽剛,時而溫柔時而霸氣的個性,她的風情萬種,她的淒然絕望,都幻化成了一個經典。

9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1955年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出版單行本。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鬥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即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作為金庸的成名之作,《書劍恩仇錄》的版本也非常之多。1992年台灣華視的何家勁版,1994年內地黃海冰版(這也是黃海冰的出道之作,當時他還在上大二),2002年趙文卓版,2009年喬振宇版,還有1987年許鞍華執導的電影版。

很難比較哪個更好,見仁見智吧。

10

《神雕俠侶》翻拍的次數也很多,劉德華陳玉蓮版,任齊賢吳倩蓮版,黃曉明劉亦菲版。

金庸先生最喜歡的是劉德華陳玉蓮版。但在觀眾心中,恐怕沒有哪個版本能超越1995年古天樂、李若彤主演的TVB版。

一見楊過誤終身,不見楊過終身誤。

楊過,桀驁不馴但又俠骨柔腸,對愛癡情,苦等小龍女16年,這樣的楊過是每一個姑娘的劫難。凡是認識楊過的姑娘,要麼一生相思,要麼孤獨終老,要麼香消玉殞,沒有一個能幸福安樂度過此生。

小龍女中了情花毒,落入谷底16年才被救上來;陸無雙和程英芳心暗許,一生未嫁;公孫綠萼為愛慘死。

郭襄一生未嫁,最後遠走創立了峨眉派。書中最後寫到:「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這麼多個版本的楊過看下來,「面如冠玉,劍眉星目」,只有古天樂最符合這個設定了。

11

《俠客行》,題目取自於李白的長詩《俠客行》,1965年首次連載於《東南亞周刊》,主要敘述一個懵懂少年石破天的江湖經歷。

這本小說拍攝的次數非常少,1989年TVB出過一版,由梁朝偉主演,2002年內地也出過一版,由青年演員吳健飾演,但是知名度不高。

12

《倚天屠龍記》也是翻拍次數最多的金庸小說之一,台灣1984年劉德凱、1994年馬景濤兩版,TVB1978年鄭少秋、1986年梁朝偉、2001年吳啟華三版,內地2003年蘇有朋、2009年鄧超兩個版本。

今年又找了群90後的新人演員拍了一版,再加上電影,粗略算算,至少改編了十次以上。堪稱最受影視公司青睞的金庸小說了。

《倚天屠龍記》的版本之爭,往往會轉變為「趙敏」和「周芷若」之爭。尤其是趙敏這個角色,堪稱整部劇的靈魂人物。

1993年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的張敏版,堪稱神級角色。

美艷,英氣,有心計,坐在白馬上回頭一笑,不知道驚艷了多少人啊。

2001年黎姿版的趙敏,靈氣和霸氣相結合,完美契合了趙敏「燦若玫瑰,有刺歡顏」的特質。

2003年賈靜雯的趙敏同樣經典,這個版本難得的是整體水平很高,所以當時一年四季不停歇各家電視台輪著播出,成為很多90後同學們的童年回憶殺。

1976年金庸的長子查傳俠,在美國上吊自殺。1977年,金庸先生將《倚天屠龍記》重新修訂,並在書後補充了一段後記。

在後記中後兩段他這樣寫到:

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今天我在書架上隨手翻了幾頁這本小說,又看到後記中這兩段話,難過之情頓時噴湧而出。

13

《碧血劍》最有名的是2000年林家棟版,這部劇是TVB33周年台慶劇。

林家棟飾演男主袁承志,立志長大後保衛國家。因為父親被人誣害慘死,並誅連九族,所以袁承志苦心學藝,誓報父仇。誰知道長大後喜歡上了皇帝的女兒,陷入一場複雜的家仇和愛情中。

不過這部劇最吸睛的卻不是男主林家棟,而是江華飾演的夏雪宜。如果全中國的演員只能選一個來演斯文敗類,那麼這個人一定是江華。

夏雪宜綽號「金蛇郎君」,為人心狠手辣,桀驁不馴,劍走偏鋒,亦正亦邪,但是對待愛情至情至性,再加上江華極佳的古裝扮相,不知道曾經迷倒過多少電視機前的電視劇少女。

14

《鴛鴦刀》是連載於1961年香港《明報》的中篇小說,敘述了江湖上盛傳的鴛鴦寶刀的秘密以及圍繞它發生的故事。

1961年是《明報》經濟相當困難的一年,有時候金庸在同一個版面七連載兩部武俠小說,除了《倚天屠龍記》,他的另外兩部中短篇武俠小說《自馬嘯西風》、《鴛鴦刀》也相繼登場。其時金庸之名如日中天,他的小說創作也處於第一個高峰期,正在進行各種不同的風格試驗。《雪山飛狐》是一種,《鴛鴦刀》又是一種,篇幅和寫法都不相同。

但可惜的是《鴛鴦刀》很少受到影視公司青睞,只在60年代和80年代各拍過一版電影,但是總體來說反響不大。

今天又看到新聞說,金庸先生是跟親友視頻通話時,含笑而逝。我心中突然多了一絲寬慰。

曾經有人問金庸先生,人生應如何度過?金庸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在幾十年的歲月中,金庸先生僅用一枝筆就寫出了一個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的江湖,給一個時代的人d造就了一場痛快淋漓的江湖夢。

謝謝,金庸先生。

金庸先生說他的遺願是:「走後一百年,兩百年,願仍有人讀我的小說。」

我相信,肯定會的。

金庸先生在《神雕俠侶》的結尾這麼寫道: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金庸大俠,江湖路遠,咱們就此別過。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