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讀:景禎文化作為隻專註於綜藝編劇的工作室,成擅長國內綜藝工業流程的本土化進程中。走過七年,不管市場經歷如何的熱鬧還是清冷,其一直深耕在編劇領域,尋找著一檔檔節目賴以生長的新鮮模式及表達方式。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文/白芷
誰也無法否認,當下任何一檔綜藝都離不開編劇的存在,這是內容至上市場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嚴格來說,綜藝編劇的說法始於韓國。多年前在韓綜模式開始被引入之時,也迅速催生了這樣一個細分工種。這之前,國內負責節目編劇的人更多被稱為編導或是策劃。編劇和導演的分離,一方面意味著編劇的重要及對專業度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國內綜藝市場邁入工業化體系的結果。在越來越細分的綜藝市場,編劇多從人物、故事的角度切入並延伸到一檔綜藝誕生的前端,參與到節目的策劃、框架模式的設計與內容的搭建。
景禎文化作為隻專註於綜藝編劇的工作室,便成擅長國內綜藝工業流程的本土化進程中。走過七年,不管市場經歷如何的熱鬧還是清冷,其一直深耕在編劇領域,尋找著一檔檔節目賴以生長的新鮮模式及表達方式。
《演技派》
畫地圖的人
很多觀眾會對綜藝編劇有一定誤解,認為他們是幕後「操縱」一切的無形之手,好像所有參與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的嘉賓都是「傀儡」,大家都在按照編劇撰寫的劇本在表演。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在景禎文化總編劇曹聖揚看來,綜藝編劇如同一個畫地圖的人。至於這個地圖裡面放什麼樣的人,誰和誰會在地圖裡面碰上,有可能發生什麼事都充滿了不確定性。綜藝編劇更類似於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曹聖揚甚至認為,做每一檔節目的過程中,如果現場發生的事情完全按照編劇的預想一一實現,這並不是一件成功或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比較理想的狀態是你預估了一半,另外一半是有一些驚喜發生,這才是比較有意思的」。
展開全文
從這個層面來看,編劇應被稱為內容策劃或是模式研發者。在策劃或者研發每一個模式時,「我們其實是想當一面鏡子,通過對內容的創造,讓觀眾看到自己生活中會冒出的某一個疑問,面臨的某一種困惑,或者會碰到的相似情景」,曹聖揚告訴「傳媒內參」。
正在熱播中的《爆裂舞臺》由愛奇藝聯合魚子醬文化、景禎文化共同研發而成。據悉,這檔原創節目的前期模式策劃就歷時半年。一般而言,像這種節目的平臺或出品方會在最初設定一個傾向性的題材類型,編劇團隊的工作則是從最開始參與梳理節目的整體資源,繼而將資源整合起來去講一個動人的故事。
因而編劇的工作始於前期選題的策劃、模式的研發,到中端故事的架構即一檔節目的框架,然後到單集的劇本,包括嘉賓在節目中的整體規劃,直至後期制作中故事線的梳理,以此去放大依托於節目底層邏輯的價值觀。
工作室編劇的沉浸式工作總結
在這樣一個長長的鏈條中,曹聖揚更願意稱編劇是一個關乎手藝人的工作,在受眾需求和個人經驗及表達間做權衡。
受眾層面的考量取決於編劇想到了什麼。比如在《爆裂舞臺》的研發前期,大家發現音樂人非常缺乏專業的舞臺,這種思考來自整個制作團隊對於行業的長期了解和積累。而通過什麼手段去表達,則來自編劇手法或是專業經驗。作為資深編劇,曹聖揚的積累更多源於和節目本身沒有關係的事情,比如看劇、電影或者聽歌,「如果隻在自己的領域裡,就很難跳出來去真正了解觀眾的喜好」。
表達背後的取舍
與此同時,綜藝編劇也是一個「磨人」的行業,尤其對於原創節目的研發者。缺少既有模式的參考,便意味著原創道路上的每一個環節都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鏡。
「這會是一個反覆受到打擊、挫敗,再去重新組織心情,去想新東西的過程」,曹聖揚直言。原創的路雖然長且難,但「更想通過原創的研發去做一些個人的表達」,這種表達的形成到呈現自然不易。
在採訪過程中,景禎文化創始人廖媌婧同樣提到編劇最大的難點在於表達背後的取舍。
作為編劇,要首先想清楚節目表達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比如,這檔節目到底是因何而來,「做節目前,要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節目,要找到一檔節目獨有的基因,而不是為了做節目而做。編劇要通過一檔節目呈現怎樣的價值觀,價值觀確立後才能以此往下推導。其次,要明確自己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什麼人來講這個故事,出演嘉賓怎樣能夠更好地輔助編劇去講這個故事,或者說編劇怎麼樣更好地輔助出演嘉賓。」
《最強大腦7》
在廖媌婧看來,這兩個問題想清楚之後,不管是賽制還是真人秀的設計都會水到渠成。
而這兩個表達的核心點,一方面要考慮當下的年輕人喜歡看什麼故事,另一方面則要有編劇自我表達的堅持。
為此,編劇們會大量去看相幹類型的節目,做市場調研和用戶調查,收集觀眾評價,分析一檔節目為什麼受歡迎。同時,參考來自平臺的數據,做到關註並尊重用戶的喜好。
除此之外,創作作為相對個人化或是團隊風格化的事情,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滿意。因而,廖媌婧認為,在參考用戶觀賞心理的前提下,更多的要想清楚編劇到底想做什麼,這時就不可避免的要去博弈,這是有一定的風險。尤其在原創節目的研發過程中,編劇如何把個人化的探索和嘗試去跟節目做很好的結合是關鍵。
畢竟,綜藝節目是大眾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一個產品,不去做一些突破性的創新也容易陷入固步自封,因而要不斷在兩點之下尋求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勾連起現實和產業
做綜藝編劇源自表達欲望,也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平衡。而作為景禎文化編劇工作室的創始人,這之外,廖媌婧想得更為宏觀、長遠和真切。
在韓國綜藝模式剛進入國內時,廖媌婧最初以後期編劇的身份參與到《奔跑吧兄弟》和《極限挑戰》的第一季。從後期編劇到前期編劇,再到參與研發和創作了《青春環遊記》《女兒們的男朋友》《演技派》《挑戰吧!太空》等類型和風格迥異的節目。
《挑戰吧!太空》編劇體驗宇航服穿戴
熱愛是帶動廖媌婧進入行業的基礎,廖媌婧考慮更多地是剛入行的年輕編劇和市場的掛鉤。
「之所以成立工作室,更多還是希望有一個傳幫帶的作用」,廖媌婧告訴「傳媒內參」。她希望能夠打通編劇人才培養到產業間的鏈條,讓編劇人才的日常教學更有現實意義,讓象牙塔中的學生可以真正對接市場,把學校學到的知識轉化成面對市場的能力,而這也會對綜藝編劇專業的教學和科研產生反哺。
走過七年,始終堅守在編劇行業,廖媌婧依然謙虛地稱「多年來一直在學習」,「我們很幸運,基本上工作室和浙江、東方、湖南、江蘇衛視,以及愛奇藝、騰訊、優酷等主流平臺都有合作,在和不同優秀團隊共創的過程中,這亦是一個吸收的過程。」
《挑戰吧!太空》沙漠勘景
可以感受到這是來自廖媌婧的肺腑之言,吸收優勢,為己所用。整個工作室都能感受到向上和進步,體現在每一個新項目和之前相比,大家作為專業編劇的認知都在提升。而這種包容力和學習力,使得工作室可以保持新鮮、活力和愈來愈強的創新度。
在廖媌婧心目中,這個編劇工作室更像一個梯子。很多編劇都是從大學期間就在工作室實習,一步步走向助理編劇、獨立寫本子、責任編劇、主力編劇等。某種程度上,這個工作室亦是一個孵化器,讓學校裡的學生以一個相對安全的方式實現與產業的對接。同時,在和不同團隊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不足,實現成長。
專註與回歸
當問及現在及未來,廖媌婧非常滿足,「當下這種狀態就挺好,也不希望工作室有多大的規模,只要有一些共同志趣,性情相投的小夥伴們在一塊磨本子就足矣。同時希望可以去感受更多有意思、有挑戰性的項目」。
與此同時,作為目前市場並不多見的專註於綜藝編劇的工作室,廖媌婧希望可以繼續深耕和細作。在綜藝領域裡,把精力隻專註於編劇這一件事上。
而往往專註才能成績專業。
在工作室日常不做節目時,「這裡更像一個教學研究單位」,廖媌婧向「傳媒內參」介紹道,「我們會拿出很多節目模式來研究,甚至有時候會讓比較年輕的助理編劇反寫劇本,以此來練習寫作和架構能力」。除此之外,工作室還有專門做科研的小夥伴。在大家做項目時,他們會去做一些學術理論方面的梳理,實現產學研的一體化。在廖媌婧看來,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而在工作室參與了很多情境架構的節目模式後,廖媌婧和曹聖揚都希望去開創一些更為現實和富有生活表達的節目。
雖然很多人都覺得綜藝節目制作很苦,也很難,但樂觀的曹聖揚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很差的時代。很多節目在做表達,像《脫口秀大會》《奇葩說》等都在用每一期的話題表達大眾所關心的,而這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一檔節目編劇的所思所想。
當下社會存在很多共同的情緒。在做現實題材的綜藝節目時,也是一個讓編劇和大眾沉淀下來,去審視自己生活狀態的機會。未來,廖媌婧也期望去做一些關乎生活的節目,透過節目實現心靈的回歸與按摩。
集體學習AED除顫儀使用方法
所謂高光時刻都是無聲的
當編劇發展成一個必備的工種,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綜藝編劇的工作中。但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行業。在廖媌婧看來,要做一個合格的綜藝編劇,應至少具備三個基本素質:恒心、熱愛、好奇心。
編劇不好做,在每一個伏案寫劇本,一稿一稿的調整,甚至為了尋找節目的底層邏輯,好幾個月都沒有答案時,「這個時候是很磨性子的」,廖媌婧直言。雖然已在行業從事了十多年,在研發模式時,曹聖揚也依然會有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但每一次要放棄時,就會想都走到這一步了,也許再往前想一點點,說不定就成功了」。
在「傳媒內參」看來,這就是一種恒心,可貴的堅持。
作為幕後工作者,也正是這種堅持讓編劇感受到這一工作的神奇。在廖媌婧看來,編劇真正的輝煌時刻並不在於錄制過程中可以和藝人去對劇本,嘉賓兌現了一個什麼結果,或是最終錄出了一檔好的真人秀。而在於日復一日與所做題材的死磕過程中,在苦苦尋找一種契合或是靈感而不得,但最終堅持下來的那一刻。「這是編劇的神性時刻,而這些時刻都是無聲的,或是在日常中不被看到的」,廖媌婧非常感慨於此。
這也是為什麼廖媌婧在做工作室時,會堅持讓小夥伴們反寫劇本,一方面是磨礪性子,另一方面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參透其他優秀節目主創團隊的創作思路。反寫出來便是一次成長,而恒心便是鑄就成長的基石。
廖媌婧也會看到年輕從業者進入行業初期的一些困惑,很多人會覺得這個職業太磨人了,看不到在這個行業繼續下去的動力。廖媌婧認為,從事這個行業更多的時候是在經受一次又一次的修煉,能夠讓很多人堅持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熱愛。「如果對編劇這個職業是非常熱愛的,當你想到一個解決方案,或是想到一個好主意時,你會為此興奮,大半夜也會激動得睡不著覺,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來自於對這個職業本身的認同感」。
除此之外,在踏實的同時要有好奇心。「要不斷地對新的題材、新的事物充滿好奇,這樣也不容易老去」,廖媌婧直言。
如今三十多歲的廖媌婧,在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時,不會覺得自己無法理解層出不窮的新鮮事或是當下的年輕人。身體上的老去是自然,但擁有好奇心可以讓編劇始終葆有精神和內心的年輕態,從而讓創作跟得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