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果然是最懂體育的電影,林丹、何雯娜、武大靖都為它打call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我曾經擁有著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這是沈騰在電影《飛馳人生》中的一句獨白,一位昔日王者借歌詞,戲謔而又端莊地發表回歸檄文。

他的王者氣、冠軍心,那是一種即便與毀滅短兵相接,仍能閃閃發光的信念。

果然,影片里的冠軍心觸到了現實世界的冠軍們。

林丹、何雯娜、馮喆、武大靖、秦凱、林躍……齊刷刷的奧運冠軍都來為它打Call。

回到《飛馳人生》。

2018年,上海,單親爸爸張馳(沈騰飾)靠賣炒飯平庸度日。

他給五歲多的兒子描述,從前的爸爸不是這樣的。雄霸中國拉力賽車界、所向披靡才是他曾熟悉的角色定位。中國最頂尖的巴音布魯克賽道,他是五冠王。

一場非法飆車換來禁賽五年,前途斷送、讚助商索賠,一切從天堂入了凡塵。

轉瞬五年,禁賽期滿,靠炒飯攢下30萬元的張馳準備復出,然而,這點財力、物力、人力對於賽車,杯水車薪。光輝歲月,如那荒腔走板的歌聲,徒留風中。

王者歸來,通常離不開三要素:老對手的阻礙,新王的阻擊,以及路人的輕視。

《飛馳人生》在這里做了些改變。

昔日的「千年老二」萬和平(趙文瑄飾),沒有利用自己仲裁委主席的身份阻礙張馳復出。他只想老對手也嘗嘗,贏不了是什麼滋味。

他的態度也是真實世界里關於賽場的部分真相——人們記住的常常只有冠軍,雖然大家也會為努力者、後進者鼓掌;

新王林臻東(黃景瑜飾),也沒有利用自己的雄厚財力去阻擊張馳。

他只是適時打破舊王的想當然——「我12歲那年……」不是張馳想像的什麼因為一則賽車新聞而改變了少年一生,就像他自己那樣。而是「我12歲那年,父母送我去了英國學車」。

「你知道你不在的五年意味著什麼?」不全然意味著「沒有偉大對手證明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還得加上一條「五年來的科技進步,意味著技術革命,曾經做不到的現在能做到」。

林臻東的話里也蘊藏著體育的秘密——財富和技術革命也是推動運動不斷向前的關鍵,甚至可以改變人體的極限。

路人的輕視沒有變。

因為重回賽場需要重拿駕照,駕校教練一度掌握了張馳回歸的生殺大權。

而值得咂摸的是,教練與張馳的對話里,竟然也刻進了競技世界的真諦。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後會無期》中的主題曲《平凡之路》,在本片里被一分為二嵌進了插科打諢里。

製造笑料的同時,作者似乎在暗示,一首唱了四五年的流行歌,它依然可以是今天「人在旅途」的背景音,和最新的抖音神曲同在,標記著許多尋常人生所經歷的不同時刻。

這多少與故事里的賽車世界有那麼點互文的意思。五年禁賽,一邊是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著賽車界的技術革命,另一邊則是賽車運動里亙古不變的體育精神——自顧拜旦便約定的「費厄潑賴」、跨越了所有項目、所有語言的「我沒有想贏,只是不想輸」。

因為導演的親身經歷,自打賽車正式上線,電影從爆笑轉向爆燃。

作為專業賽車手,導演在賽車戲上做足功夫,專業級別的賽車技術和賽車場面,在追求安全的前提下讓賽車場面做到極致:賽車翻下懸崖、車輪擦溝而過、賽車失控偏離賽道等鏡頭,一來為了還原真實拉力賽時會遇到的狀況,二來給賽車戲份增添幾分姿色,也從中鋪墊情緒。

「賽車」作為一項較為小眾又專業度極高的運動,搬上大銀幕並不容易。

導演鏡頭下,航拍的巴音布魯克全景、適時的閃回,美景與雞湯,熱血與浪漫共譜,即便賽車運動的門外漢,也為全程窒息的生死競逐熱血賁張。

影片忠誠地捍衛了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競技倫理:還原令人窒息的風馳電掣、連續發夾彎,製造體育世界里永遠不可捉摸的下一秒景觀。

電影築起一道競技體育的結界,走過去了,觀眾們便不是隔著螢幕看比賽,而是走進作者的生命里享受第一人稱的快感。電腦特效向銀幕投來了多少組裝步驟不重要,賽車磕到彎心碎石後崩壞了哪些零部件也不重要。於觀眾而言,體會「找到自我能力的邊界」才是與電影共情的七彩祥雲。

影片里有個細節,慢鏡頭下機油滴落,這個畫面短暫卻叫人難忘。

能拍出這個情境,是因為導演曾經從那樣的環境中來,這構成他電影里獨特的溫度。他談論理想、追夢這樣的議題時,踏實地踩著拉力場滾燙的地表。

因著導演對賽車那真實存在的赤誠和篤定,有一種冠軍心從大銀幕里滿溢了出來。

那種冠軍心,是「我知道這將是我的一生熱愛,我將為此一直奮鬥」

也是「必勝絕招,就是把你的全部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

更是一種即便與毀滅短兵相接,仍能閃閃發光的信念。

有位著名的圍觀群眾,也對「冠軍心」發表了自己的理解。

「我前半生的體育之路,有成功,有失敗,有被放棄,也有相信自己,重振旗鼓。

是的,我不是想贏,我只是不想輸。

那年,我受了傷,並做了手術。所有人都認為,我在一年的時間里,沒有可能站在奧運會的舞台上。

連我最好的朋友都跟我說,現在的機會是年輕人的了,你認為你的努力和堅持還有什麼意義嗎?

但我一直告訴自己,只要自己沒有放棄自己,那麼我的夢想就不算真正的坍塌。」

這位著名的圍觀群眾,就是前奧運冠軍——何雯娜。

這段話是她對《飛馳人生》的觀後感。只要心中熱血不涼,屬於一位冠軍的劇情便不會匆匆落幕。

而「不願坍塌的冠軍心」,在另一個人身上更為人熟知。

人們大抵都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會橫空出世,2008年北京奧運會驚世傷退,2012年倫敦命運輪回。體育盛會四年一期,劉翔的戲劇人生合轍押韻。

但若他的劇情里僅僅剩下奧運金牌與世界紀錄,那麼我們記憶里的劉翔不會成為舉國關注的話題。在他身上,真正打動人的,是2008年直到退役前。

生活從沖上雲霄到墜入谷底。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他「由奢入儉」,從眾星捧月跌到謾罵齊身。再加之力難從心的傷痛與年齡,沒有誰能輕易挺得過七天,但他,熬過近乎七年。

博爾赫斯說:「盡管意外層出不窮,盡管我們都是赫拉克利特河中的水滴,我們身上卻總保留有某種靜止不變的東西。」對一顆真正的冠軍心而言,命運雖常常苛刻,他卻能擁有始終經受住生活打擊的東西——一顆誠摯的心。

誠摯,是競技體育世界里沒有排名的內核。因為誠摯,老兵們一次次重上賽場。因為誠摯,「heros never die」不僅是電競玩家的暗號,更是「老兵不死」的花開別枝。

《飛馳人生》里的張馳或者現實中的一位位復出賽場、不贏不歸的冠軍,他們是同一群人——敢向命運叫板。在青春次第綻放的季節,即便容顏老去、英雄遲暮,他們依然不褪盛裝、堅守江湖。樓高日盡,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相比前半部分為喜劇而量身定做的插科打諢、抖機靈、埋段子,自從賽車上線,一個簡單到純粹、熱血到中二的故事,竟讓人熱了眼眶。

終於,踏上巴音布魯克的土地。蹲下身的張馳,撫了撫地表砂礫。賽場、土地,冠軍們的靈魂家園。

我們知道太多體育的赤子這麼幹過,劉翔親吻過110米欄架:

德約科維奇嘗過溫布爾登的草:

勞爾吻別伯納烏的綠茵地……

這樣的電影勾勒夢想的輪廓。張馳豁出一切重拾夢想,禁賽期的五年里,他未有一刻忘卻過賽車心。五年里,一切圓形物都能當成方向盤,一切桿狀物就是他的變速箱。日日夜夜,他在腦海里馳騁過巴音布魯克的N連發夾彎。如果要談夢想,這不就是最奢侈最揮霍的夢?

當沒有領航員的張馳與他那寒酸的賽車合二為一飛馳在巴音布魯克的魔鬼賽道上,台詞「這不是駕駛的技術,這是駕駛的藝術」不是什麼自我陶醉,而是真正懂得體育精神、極限運動的人才能體會的那種看似幼稚的一腔孤勇一腔「燃」。

有人說,張馳的最後一搏缺了點理性,之前能為兒子上戶口鋌而走險的他,難道沒有那麼一念想到自己離去後孩子的結局?也許,這是個欠妥之處,但也許,這才是極致情境下的冠軍心。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披著賽車運動主題的心靈訴說,是企圖用「熱愛」「奉獻」「執著」「公平」等體育精神給將老之心一管熱血的少年意氣。

這是為了體育世界里那些「不可為外人感」的精神之物而拍的電影。它不是合乎常規的佳作,卻用電影藝術的魅力,催動了體育人生熱血不涼的洪荒之力。

相比顧全大局地活著,有那麼一瞬,你真想「中二」一把、「童話」一回,拋開世故而精致利己的中年顧慮,只取一腔孤勇,直奔太陽,哪怕焚身以火。

拜倫詩雲:

英雄何止一位阿伽門農/

在他前後,也出過不少俊傑之輩/

英勇如他,卻又各有千秋/

然而,只因為不曾在詩篇里留輝/

便被世人遺忘了。

世界雖然有時功利,有時刻薄,但傳頌熱愛與奉獻、勇氣與愛的詩篇,仍有市場。畢竟,誰都曾為了心之所向而付出過、努力過、執著過。只是有的人依然信,有的人已放棄。

作者:王彥

編輯:王彥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