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電競遊戲的話術規則里,有一個詞叫debuff,意思與buff相反,釋義為「減益魔法。」
解釋得詳細點,就是暫時性地降低遊戲角色的人物屬性、技能、特性等。
突然想到這個,就算過了情人節。
再看這部恩愛虐狗片,無疑是對單身人士的一次「debuff」洗禮。
同樣地,觀看一部優秀的恩愛虐狗片,能夠促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是對有對象的小夥伴的一次增益魔法。
以此為引,這次我真正想和大家聊聊的,正是2019年情人節剛剛上映的虐狗片《一吻定情》。
我不敢說它對誰都是一個增益buff,起碼對單身人士來說,它就是debuff。
它具備了大部分爛片似乎都會具備的要素:
譬如純流量掛幾乎0實績的新生代(面癱)男女主主演;
一個連月薪三千的編劇都可能看不上的霸道總裁愛上我之類的惡俗劇本;
更不要具體到男豬腳女豬腳不小心摔倒然後不小心親到又不小心愛上最後不小心在一起的爛大街橋段。
最後配上「一吻定情」這樣對單身狗群體造成額外傷害值的片名,OMG,口碑票房都不堪設想。
所以起初抱著這樣的刻板印象,3分期待值起跳,親自去電影院看完了這部片子。
怎麼說呢?還挺驚喜。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出人意料、驚喜重重,就在我和很多人一樣都以為《一吻定情》都是爛片的時候,最後卻發現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爛。
沒有收錢,沒有收錢,沒有收錢。(重要的話講三遍!!!)
它屬於那種連看之前我都可能不屑於想要翻一翻豆瓣先了解一下主創卡司的那種電影,看完之後我枯了,火速打開豆瓣,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陳玉珊。
陳玉珊,何許人也?
她是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的導演,《我的少女時代》當年有多火?這麼說吧,現在我樓下小區門口的奶茶店還在每日循環播放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小幸運》。
而陳玉珊本人也隨著電影的走紅成為台灣言情類電影的幕後扛把子。
她總能敏銳捕捉到少女群體們內心細膩柔軟的一面,然後以一種戲謔輕鬆的口吻徐徐道來殘酷的青春物語。
縱然過程遍布荊棘,最終一定會擁抱團圓。
陳玉珊不忍重現那些在現實中擦肩而過的遺憾,用完滿的粉紅色結局裝飾大齡女孩們的白襯衫年代。
曾經的《我的少女時代》是,現在的《一吻定情》也是。
電影《一吻定情》改編自日本少女漫畫《淘氣小親親》。它曾被多次翻拍為影視作品搬上大銀幕。
其中最知名的版本,就是由鄭元暢與林依晨主演的偶像言情劇《惡作劇之吻》。
不得不說,《惡作劇之吻》幾乎承包了所有年輕女孩的少女時代。
江直樹與袁湘琴這兩個名字不僅僅是名字,它更像是一種承載著廣大女性同胞青(舔)蔥(屏)歲月的神聖符號。
而鄭元暢與林依晨的表演與塑造也十分深入人心,到了《一吻定情》,這一切對於陳玉珊而言都是一個個亟需解決的燙手山芋。
觀眾們容易先入為主,有鄭元暢和林依晨版的江直樹與袁湘琴在前,現任主演無論多帥氣多清純都可能會招來罵聲。
這還是選角上的,更痛苦的是劇本本身。
原版漫畫狗糧密集,男女主同居模式下幾乎時時刻刻都有糾纏互動。
而劇集版延續了這個特點,將這對CP的日常生活感搬上了電視螢幕。
和其他言情故事不大相同的是,大多數聚焦於豪門撕逼、絕症兄妹梗、車禍失憶梗,袁湘琴和江直樹只專注每天吃吃喝喝上學拌嘴談戀愛。
這一套放在長篇漫畫和電視劇的體裁中還相對合適,放到大銀幕上,就顯得過於瑣碎。
因為如果有甜蜜日常互動的視頻就叫情人節電影的話,那還不如看看自己和男朋友的家庭錄像帶。
如何將男女主的日常互動用一種不那麼兒戲草率的效果呈現出來,這是陳玉珊應該考慮的問題。
幸運的是,她做到了。
電影《一吻定情》節奏輕快,開篇點明男女主花下邂逅,然後女追男,然後女主突生變故,男女主同居……
整條故事線下來,基本還算流暢,這一點沒什麼可以嘲的。
如果說瑕疵,自然還是男女主本身的演技。
飾演女主原湘琴的林允某些片段有些用力過猛,王大陸表現平平,只能算基本完成任務。
不過年輕人嘛,多歷練歷練總會好的。
《一吻定情》縱然談不上優秀,也不乏可以深究的缺點。但它莫名單純的「鈍感」,就像女豬腳的性格一樣,讓人不忍過分苛責。
你說櫻花樹邂逅太俗,高冷學霸+呆萌少女設定太俗,備胎男二與功能性明顯的女二太俗,大團圓結局太俗,可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愛情,不就是俗人之間產生的嗎?
即便有人曲高和寡,追尋流水高山,可紮根塵土之中,我們普通女孩只要一個俗俗的愛情故事填補自己少女時代的遺憾!
我們的時代里,沒有江直樹。我們也不能和原湘琴一樣,快樂地和他生活在一起。
大多數無疾而終的愛情吹破在時間的泡沫里,而《一吻定情》則是女性向的「龍傲天手持一千八百米大刀」。
意淫還是要有的,萬一做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