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了14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春節檔硝煙漸散,幾家歡喜幾家愁。

對於電影市場而言,則需要注入新血來扭轉漸漸下行的票房趨勢。

既然要扛起票房大旗,必須是大有來頭。

「電影之神」詹姆斯·卡梅隆編劇、監制,昆汀好基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執導,世界頂級特效公司維塔數位製作。

這來頭,大不大?

沒錯,《阿麗塔:戰鬥天使》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改編自日漫《銃夢》(那個字讀chòng ),講述一個半人半機械的女孩阿麗塔,在鋼鐵城中尋找自我、不斷戰鬥的成長故事。

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成長為一個戰士;第一次品嘗到愛情,並為愛情流下眼淚;從被輕視,到戰勝邪惡。

換句話說,這就是少女版《神奇女俠》的故事。

很多人關注《阿麗塔》,只為了一個名字——詹姆斯·卡梅隆

尤其在得知卡梅隆和《阿麗塔》的故事後,對電影有了更多的期待。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為什麼?

因為如果不是一念之差,2009年上映的電影,將不是《阿凡達》,而是《阿麗塔》。

自從2001年拍完《末世黑天使》第二季後,卡梅隆便開始不務正業滿世界晃悠,主要是往海底去,還拍了好幾部紀錄片。

一個全球電影票房冠軍導演,老不拍電影也不是個事,但卡梅隆有自己的追求。

2005年,彼時他的手里有兩個項目,一個是他原創劇本《阿凡達》,一個是吉爾莫·德爾·托羅安利給他的日漫《銃夢》。

思前想後,卡梅隆還是決定先在《阿凡達》上邁出第一步。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不是卡梅隆偏愛,而是他覺得,比起《銃夢》,《阿凡達》相對來說更容易做到。

真是這樣嗎?

看過的朋友,或許很難判斷《阿麗塔》與《阿凡達》特效優劣,甚至在史詩感上,《阿麗塔》還要略遜一籌。

難在哪里?

答案就是——阿麗塔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一個CG特效人物,怎麼就難到了連卡梅隆都搞不定的程度。

說起來,這事還得感謝卡梅隆。

為做到潘多拉、納美人的特效,卡梅隆也曾備受煎熬。

起初製作的測試片段,CG人物表情呆滯,讓人看了頭皮發麻。

他們遇到了「恐怖谷理論」難題。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一個虛擬動畫角色越像人類,任何細微的差別就會越發凸顯,觀眾也無法忽略,從而引起不適感。

《阿凡達》懸崖勒馬,但還是有《最終幻想:靈魂深處》《極地特快》以身試毒,慘烈收場。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人類臉部的細微表情,成了CG真人角色的難以逾越的障礙。

但卡梅隆,畢竟是卡梅隆。

與維塔數位合作,正是看中了他們曾製作出咕嚕、金剛等逼真的CG角色。

即使有了特效保障,卡梅隆對後期製作人物臉部表情仍不滿足。為了捕捉演員真實臉部動作,卡梅隆製作出表情捕捉頭盔。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在實際拍攝中運用表情捕捉技術,正是電影特效的一大轉折點。

《阿凡達》《猩球崛起》《頭號玩家》,都借助表情捕捉技術避開了雷區。

《阿麗塔》相比這些電影,更難的地方在於,阿麗塔是一個類人類角色。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既然是類人類角色,乾脆真人演得了,幹嘛還要難上加難做成CG臉?

這份執念,來自卡梅隆對漫畫中阿麗塔大眼睛的癡迷。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從畫概念圖開始,卡梅隆就把大眼睛這一人物特色保留了下來。更貼近原著漫畫,是卡梅隆的標準,只不過苦了特效人員。

如何讓漫畫感和真實感同時出現在一張臉上,成了最難攻克的難題。

答案,其實就在問題里——如何把CG特效和演員表演緊密結合起來。(特效再真也真不過真人表演)

維塔試過僅僅把演員的眼睛放大,但效果太詭異,還得不斷調整,索性就來張全CG臉。

對飾演阿麗塔的羅莎·薩拉查臉部進行數據采集,捕捉她嘴唇和嘴巴內部的肌肉運動。真人表演和CG製作的成片幾乎百分之百重合,演員的表演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維塔還在阿麗塔身上使用了最新的皮膚模擬技術,製作出了阿麗塔皮膚上所有的毛發,包括13.2萬根頭髮、50萬個毛孔里的每一根桃色絨毛。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前後拍了2000多次的吃橘子特寫,原作者木城幸人都被這個特效的細膩傳神征服。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最關鍵的,是眼睛

很多人都覺得預告片里阿麗塔的眼睛太大了,特效人員反饋給羅德里格茲和卡梅隆,後者依然堅持把眼睛做大。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光是阿麗塔的瞳孔里就含有830萬個多邊形,而《魔戒》中的咕嚕眼睛不過15萬個多邊形。維塔的算法還會根據阿麗塔情緒變化和光源不同,讓瞳孔線條產生不同的變化。

綜合起來,你就能看到一個表情豐富且細膩,眼神靈動有光的CG人物形象。也可以說,有了靈魂。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阿麗塔》制片人喬恩·蘭道說:大家可能在預告片里會特別留意到她的眼睛,但當你看電影時,你不會注意到。

費了這麼大的功夫,就是為了讓觀眾感覺不到特效的存在?

也就是說,用複雜昂貴的特效,呈現出來的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類形象?

這是卡梅隆的突破,也是電影特效的突破。

卡梅隆用《阿凡達》做到幻想,用《阿麗塔》重塑現實,幻想沒有邊界,現實則處處是規則。在電影製作層面,遵守規則比做到幻想要付出更多。就像攀過一座山峰,繼續攀登下一個更高的山峰,這是一個進階過程。

這就是《阿麗塔》的意義。

除了卡梅隆,似乎都沒多少人注意到另一個名字,《阿麗塔》的導演羅伯特·羅德里格茲

這位導演,之前幾乎只拍B級片。

別看圈子小,名氣特別大。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罪惡之城》《恐怖星球》《殺人三步曲》《殺出個黎明》……

他是昆汀的好基友,一手捧紅拉丁情人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血漿、cult、惡趣味是他的醒目標誌。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羅伯特同樣把自己的特色帶到了《阿麗塔》中。

預告中有一幕精彩鏡頭,阿麗塔騰空踢飛兩個酒瓶,在前後兩人臉上開了花。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酒吧衝突的打鬥套路,羅伯特早已熟稔於心。以至於在畫面呈現上,流暢而不失趣味。

導演也自賣自誇地安利了這段全片華彩酒吧戲。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對於血漿、殘肢的「熱愛」,也與原作者木城幸人的口味不謀而合。

一場機動鐵球大戰,讓羅伯特徹底放飛自我。

被一群不懷好意的人包圍的阿麗塔,戰鬥欲望被完全激發出來。

手掄鐵球砸掉改造人腦袋,把機械手臂當做利刃,狠狠插在改造人的腦袋上。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這正是阿麗塔內心的戰鬥毀滅欲望與導演的暴力美學癖好重疊所引爆的銀幕效果。

但可惜,電影亮點也僅止於畫面呈現。

上面提到,《阿麗塔》改編自日漫《銃夢》。

當好萊塢遇上日漫神作,結果往往都不盡人意。

《七龍珠》真人版,沒眼看;寡姐的《攻殼機動隊》,丟掉了原作靈魂。

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難免讓人為《阿麗塔》捏一把汗。

一提改編,劇情總是繞不過去的坎,更別說《銃夢》是足以比肩《阿基拉》《攻殼機動隊》的賽博朋克神作。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改造人與人類共存,破敗混亂的鋼鐵城仰望著高高在上的空中城市撒冷。

電影一開場,克里斯托弗·沃爾茨飾演的依德醫生在廢鐵堆里扒拉,找能用的改造人身體零件。

機緣巧合,他發現了只剩下頭部和部分軀乾的阿麗塔。

如果看電影前補過課,能發現這段戲幾乎是神還原。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出自1993年動畫版《銃夢》

此類致敬原作片段,片中還有很多。

對於本就是漫畫粉的羅伯特和卡梅隆來說,如果不把打動他們的精彩場景復原出來,那電影也就失去了意義。

比如阿麗塔在戰鬥前把血抹在眼睛下面;仰拍空中城市撒冷;阿麗塔在連接鋼鐵城和撒冷的管道上極限救援。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視覺上做到了完美復刻,但感覺上少了點什麼。

這種感覺,是本該累積下來的情感。

依德從垃圾堆里把阿麗塔撿回來,給她新的身體。他把阿麗塔當做女兒,他想保護她遠離一切暴力骯髒。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在他眼中,阿麗塔應該是被他羽翼保護起來的天使。

但阿麗塔有著自己的天性,她渴望戰鬥,因為在戰鬥中,她能看到自己丟失的記憶。

如果她本就是戰士,那她必須遵從自己的內心。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依德一開始反對阿麗塔為了享受戰鬥的樂趣,成為賞金獵人,也不願為她裝上用於戰鬥的「狂戰士」身體。

之後因為阿麗塔遭遇危機,依德才幫她換上「狂戰士」身體。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漫畫中,依德之所以理解阿麗塔,因為阿麗塔是為了自己戰鬥,她享受獵殺獵物的樂趣,並從戰鬥中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依德同樣如此。

所以依德才能明白阿麗塔的感受,並不再阻攔。但電影中,依德在這方面的呈現是缺失的,再看依德的表現,只不過是個溺愛女兒、並且毫無主動權與存在感的父親罷了。

追尋自我,是阿麗塔完成人物弧光的關鍵。

除了「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三個疑問,阿麗塔還面對著「何而為人」的問題。

人類大腦與鋼鐵之軀,思想與身體,到底什麼才是定義人的標準。

這本該對她之後行為產生阻力的困境,卻在電影中被稀釋。

最直觀的,就是她和男主人公雨果的愛情。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雨果是未經改造的人類,阿麗塔是鋼筋鐵骨的改造人,物理層面上他們永遠處在不平等的位置。

漫畫中,阿麗塔對雨果傾心已久,但遲遲不敢表明心意。

因為她害怕自己用來戰鬥的身體,會傷害到雨果。直到雨果陷入生死危機,阿麗塔才做出選擇。

她被雨果「只要還擁有夢想,就證明我還是我。如果放棄夢想,之前的我就全部變成了泡影。」的話打動,因為沒人比她更能理解這句話;她為雨果不顧危險舍身保護自己而傾心;為了雨果,本是獵人的阿麗塔甚至甘願變成逃犯。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這讓他們的愛情,以及這份愛情的凋零,沉重而有力。

電影里,卻只設置了一句台詞作為雨果阿麗塔愛情的阻力。

阿麗塔問雨果:我並不是完整的人類,這會困擾你嗎?

雨果答:你是我見過最有人性的人。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一秒穿越到瓊瑤劇。

鋼鐵城的天空,被撒冷占據。在鋼鐵城人的心中,撒冷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在不同人心中,撒冷有著不同的化身。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在雨果的心中,撒冷是他畢生追逐的夢想。

夢想對他有多重要?

他對阿麗塔說:這是個殘酷的世界,弱肉強食,要堅持夢想。

在本片,夢想再一次變成了口號。

鋼鐵城人永遠不可能登上撒冷,飛行是違法行為。這是表現權利壓迫的重要設定。

《銃夢》里,雨果的哥哥為了飛去撒冷,失去性命。

失去親人的打擊,天性被壓迫,夢想破滅,反倒激起了雨果對抗平庸,對抗鋼鐵城的力量。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直到他得知,撒冷是一個真實的謊言,直接崩潰。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在電影中,看不到撒冷是雨果人生的全部價值所在。

他可以和朋友在街頭玩機動鐵球,可以和阿麗塔長相廝守,就是沒有去撒冷的強大動力。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沒有情感鋪墊,人物的行為就沒有說服力。

沒有說服力,就沒法讓觀眾感到共鳴。

說到底,這是場景與情感的錯位。

在漫畫中,有了細節鋪墊、感情積累,到達某一特定場景時,所有的感情都會釋放出來。

電影可以復刻場景,問題出在了劇本上。

《阿麗塔》保留了部分視覺上的相似,但人物形象、感情色彩都被大大壓縮,也就很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從女孩到戰士,是阿麗塔的成長;從反對到支持,是依德和阿麗塔的和解;從甜蜜到傷感,是愛情的悲劇收尾;正義與邪惡對抗,愛德華·諾頓飾演的諾瓦成了所有陰謀的操控者。

電影充斥著二元對立,失去了原作探討階級壓迫、身體與心靈等更深層次的思辨魅力。

卡梅隆喜歡《銃夢》,大概有這麼一個原因。

加里,也就是電影中的阿麗塔,是個純粹的女孩,也是好鬥的戰士,更是堅強的女人。

終於等來這部大片(等瞭14年)

強大而富有魅力的女性,一直是卡梅隆鏡頭下最耀眼的存在。

這次之所以失效,問題還是出在劇情改編上。

《阿麗塔》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物,特效比《阿凡達》更進一步,文本卻是向商業妥協的結果。(原本三小時的劇本容量被削減成兩小時)

這也再次說明,起碼在現階段,深邃厚重的科幻作品與商業大片,並不是黃金搭檔

該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微信搜尋關注:第十放映室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