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0816 會寧第10天 星期四
天還是陰著。
昨夜下了一場小雨,小區的坑窪處積著一灘一灘水。
樓下的木槿樹,芳華滿枝。一朵朵紫色白邊的花,讓這個初秋多了一些嫵媚。小區健身廣場處,那兩棵金葉槐,從十天前一直鮮綠到了今天,看樣子還將繼續鮮綠下去。綠得不染塵埃,不諳世事,像兩棵世外的樹。
出了小區,照例向北走。走過小賣部、菜鋪子、私人門診、理髮店、鹵肉店、麻辣燙、烤饃店、洗浴室、洗車店、家具店、玄帝廟,走向漢唐街。
會寧人勤快,早晨七點半,大多數鋪面都已經開了門。店主們,有的正收拾打扮著自己,有的拖地,有的搬運貨物,有的清掃著自家店門前的那一塊磚地。
每一個人都是忙忙碌碌,每一個人都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期望。當然,也有跟我一樣,陪讀的爺爺奶奶或者媽媽們,將孩子送到學校,然後步履從容地走向漢唐街,鍛煉或者散步。
一條不長的馬路,原本不寬的人行道,橫七豎八停著私家車,三輪車,拖拉機,以及十步一個垃圾箱。我在車輛之間,在垃圾箱之間,在迎面而來拖大帶小的送孩子上學的人群中間,七拐八扭地走向漢唐街。
今天沒有霧,空氣清新乾淨,能夠看到很遠的遠山。遠山不像平川的那些山,什麼時候看去都是光禿禿的灰褐色。會寧的山總像一個新娘子。每天都打扮得光彩照人,綠裙綠紗綠色的眼神,很勾人。山上大多有條神秘的小路,不知通向哪里。很多次,讓我產生爬上去真真切切一覽尊容的衝動。
突然想起應該去爬爬桃花山。桃花山是會寧除了會師園外,最著名的景點,應該沒有什麼危險。況且,現在近在咫尺。
可是看看時間,已經七點半,來回一趟大概至少三個半小時,且天氣風雲湧動,怕要下雨,於是決定明天再去。
今天聽了陳海賢的《如何活得不焦慮》,覺得很有用,就很認真地聽了兩遍。
怎樣活得不焦慮?他說,多練習正念思維。
正念思維三原則是:1、用描述性語言,不用評價性語言;2、問具體的問題,而不是抽象的;3、把注意力放在現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結果上。
如果你總是焦慮,就問自己兩個問題:1、你現在能做什麼?2、你現在願意做什麼?接下來就去行動,而不是心動。
我發現喜歡焦慮的人,有一大特點,就是愛心動,不愛行動。我覺得世上本沒有焦慮,想得多了,便成了焦慮。
晚上,兒子回來說,他有壓力了。這讓我剛剛放鬆的心情,又不由緊張起來。
問他為什麼會覺得有壓力了,壓力來自哪里?
他說,「會寧的同學們做題速度太快了。同樣一份卷子,我還沒做一半兒呢,有些同學就已經做完了。」
說到這兒,這十天來,他臉上第一次呈現出一種失落的表情。頓了一下,他又說,「我基本上都是倒數幾個做完題的。」
沒想到會寧的同學們做題速度這麼快,沒想到兒子會在這件事兒上受到打擊。也或許,他無意中放大了他們做題速度上的差距?放大了這件事的影響?
我正在琢磨著如何引導兒子的負面情緒,只聽他又說道,「會寧的同學們,從初中起就開始嚴格要求,加強訓練,大量做題,而我們一直到高二都還沒做過多少題。聽說暑假時,會寧同學們就做了十幾套題,而我一個暑假又是做手術,又是住院,基本上沒做過題。」
我知道,他這是在自己開導自己。這有個好處,就是能夠快速走出低落情緒,投入到目前正在進行的事情當中。不好處就是,遇到事兒,先找外因,而不從自身內部找原因。這樣的話,不容易認識到真正的症結所在,也就不容易處理這個問題。
當然,現在我覺得首先要解決的是,情緒問題。因為他的慢,那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在九中時,他做題就比較慢,但是他做題的準確率卻是最高的。但凡是會做的題,基本都是正確的。
想到這點,我放鬆了表情,對他說,就是嘛,會寧同學們付出了多少年的努力,才練就那麼快的速度啊。你想想,你在平川時,初中就在一個很寬鬆的環境中學習,高中也沒怎麼強化訓練,現在趕不上他們的速度,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說,他們速度那麼快,準確率怎麼樣呢?是不是都比你強?
說到準確率,他的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表情,笑了,說,除了前面十名的準確率比我高外,其他都不如我。
這不就得了嘛,你雖然速度不如他們快,但準確率高,也是一大優勢啊。速度只要大量做題,就可以慢慢練上去,準確率那可是一大本事,得細心,得計算能力強……
兒子聽我這樣說,一下開心起來,興奮地說,就是,就是,那我不怕了,我要多做題,提高我的速度。說著,忙轉身走進他的臥室去做題了。
我沖了一杯蜂蜜水,又夾了幾個核桃,給他拿進去,輕輕放在桌上,轉身出來繼續敲我的字兒。
孩子的情緒直接影響著當媽的心情。剛才,我還為兒子的失落而倍加失落呢,這會兒疏導孩子的同時,也疏導了自己。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必須清楚彼此的需求。很多時候,父母都想當然地將自己的需求強加給孩子,以為那是給他們的愛。殊不知,孩子們可能壓根就不需要那樣的愛,或者說,那根本就不是孩子們的需求。
比如,一位父親端著水杯,拿著感冒藥走到兒子身邊,說,「兒子,把藥喝了。」兒子正在寫作業,就指著桌子說,「放下。」
父親堅持拿著,就要看著兒子當即就把藥喝了,兒子想寫完作業再喝。於是,倆人為了一點小事兒,大動幹戈,吵起來。
如果父親直接說,「兒子,你先喝藥,不然水涼了。」
如果兒子直接回應,「爸爸,你先放下,我寫完這個題就喝。」
如果,父親能夠在此時適當示弱,放下藥,說,「好,一定記得喝啊。」
如果,兒子也能表示同意,「行。」這事兒也就簡單了。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以為,他們所說的彼此都明白,他們的需要即便是不說出來,彼此也都知道。事實上,不是人人都會讀心術,也不是人人都能敏銳地體會到彼此的感受,捕捉到彼此的需要。
所以,關係再好,也要及時溝通,直接說出彼此的需要和感受。
霧從東山頂漫下來
將半山腰那些貧瘠的夢想
攬入懷中
此時,那些屋子走出的人
會不會懷疑自己已經在天堂
出來撒尿的孩子,會不會誤以為
掉進了棉花糖
站在會師北路
我駐足、凝望。突然很羨慕
那些揣著目標和方向,匆匆行走的人
他們臉上也掛著一層乳白色的霧氣
像剛從東山上下來
帶著山林的新鮮和潮濕
像剛剛重裝系統後
重啟了自己
>會寧陪讀三百天(10)